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战略高度。重工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且在发展之初不需要过高的技术成本,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普遍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我国钢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许多弊端,例如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钢铁行业对于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能源资源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都会想环境中排放一定的污染或温室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钢铁行业对于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也较高,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在环境中,对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基于此,本文在充分考察我国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未来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的趋势,为我国钢铁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现实可能。
关键词: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现状;治理趋势
一、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现状
1.1污染治理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不高,由于钢铁行业对于资源和资本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多数钢铁企业是国企或央企。但是钢铁行业的巨大行业利润依然吸引了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进入该行业。中小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定的利润空间,在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势必会下降,甚至不惜以增加污染排放来获取客观的利润。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在污染治理水平方面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致使政府及有关部门不能就污染治理问题进行统一约束,进一步加剧了钢铁企业的污染现状。
1.2污染治理强度不高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意义。然而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压力,政府和企业就是要在尽量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证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政府以及人民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规制措施来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但是企业和个体的环保意识较发达国家还存在显著的差距,为了保证经济发展的脚步,政府在制定规制政策的过程中采取了较为缓慢的方式,因此在污染治理强度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1.3污染治理意识淡薄
我过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基数大, 企业的生存及人们的生活对产生一定的污染,从源头上具有污染排放量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及相关单位对于污染治理的意识较为淡薄。在环境问题加剧之前,钢铁企业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烟废气及废水都没经过相关的处理措施,钢铁企业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1.4污染治理技术有限
污染的产生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不可避免的。在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尚不成熟的阶段不论是盛产还是生活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和垃圾。我国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对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十分有限。我国污染治理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污染治理技术的局限性导致相关单位在面对污染治理问题时缺乏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钢铁行业污染成因
2.1缺乏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钢铁行业一直以来都严重依赖于资源和资本的支撑,在当前的生产技术能够满足钢铁企业利润目标和市场目标的前提下,鲜有钢铁企业愿意在绿色生产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方面投入努力。
对先进工艺和生产技术的缺乏导致企业不能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向生态环境中排放污染。
2.2钢铁行业环保措施有限
钢铁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行业,我国对钢铁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普遍不高以保证钢铁行业的产量能够满足其他行业的发展需求。但是钢铁行业对大气环境及土壤水质环境的污染贡献比重很大,因此加强对钢铁企业的规制力度、提高钢铁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钢铁企业的资质加以审核,确保钢铁企业切实承担环保责任是未来钢铁企业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钢铁行业污染治理趋势
3.1循环经济体制
加快循环经济体制建设是保障钢铁行业减少污染,加快污染治理的重要趋势。循环经济体制建设是目前国家针对污染治理问题提出来的重要战略。要保障国家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要努力平衡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体制建设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而且对于提高我国自然能源的利用效率,在保障生产需求的同时节约能源成本也具有重大意义。
3.2淘汰落后生产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参差不齐。针对钢铁行业污染治理问题,我国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加快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对于污染程度高、生产效率低、环保意识薄弱的钢铁企业要坚决取缔,对于绿色生产技术较为成熟、能够积极承担环保责任的钢铁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这也是积极引导钢铁企业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3提高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能够对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排污、治污行为加以约束。法制建设具有强制性的重要特点,对于违法国家相关法制规定的钢铁企业加以严惩不仅能够表明我国政府的治污决心,也能够有效约束排污强度较大的钢铁企业的行为,对其他钢铁企业主体也能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法制监督是最后一道屏障,政府在大力宣传生态环境重要性、倡导人们践行绿色生产生活理念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立法监督的重要性,加快形成我国绿色生产生活的法制体系建设。
四、结论
综上所述,钢铁企业的生产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污染进而破坏生态环境。钢铁行业作为重要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长时间存在重生产、轻污染、排污强度大、污染治理意识淡薄、治污技术不成熟的弊端。为了加快我国钢铁企业走上健康、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国钢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逐渐加以改善,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法制建设、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体制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路路,穆献中,秦昌波.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协同减排成本——效益分析[J/OL].环境科学研究.2020.04.05.
[2]郭远祥.论钢铁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J].冶金管理,2020(01):208-209.
[3]温子龙,郭黎卿.唐山市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现状及趋势分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9(06):52-53.
[4]竹涛,薛泽宇,牛文凤,王礼锋,伊能静.我国钢铁行业烟气中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J].河北冶金,2019(S1):11-14.
[5]王旭.钢铁行业环境污染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环保产业,2019(03):25-26.
作者简介:冯子好(1990-03-30),男,汉族,籍贯:河北省衡水市,当前职称:冶金工程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冶金连铸工艺技术,冶金环保,冶金固废资源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