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70100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础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在该背景下,以陵水提蒙远景村为例,在保护乡土本底的基础上,挖掘其特色特点,探索可行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传统村落;特色;保护规划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内涵及保护现状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的精神遗产中,不仅包括各类“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还是村落中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古村落向传统村落的转变提醒我们要使传统村落保持生命力,既要重视传统村落中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也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远景村村落解读
1.村落基本情况
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提蒙乡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北部,远景村位于提蒙乡西部,靠近乡镇府驻地。下辖12个自然村村庄,总人口4929人。
2.村落肌理演变
远景行政村沿着乡道104线两边呈长条状向东西向聚集,在早期,外坡、下旺、广廊园呈组团式分离的形式,随着人口的增加,后慢慢接壤合并为一体。
3.村庄建筑现状
远景村落民居呈自由式布局,少数呈行列式布局,大多被高大的阔叶林和灌木林围绕,其间种椰子、槟榔等植物以防风之需,广廊村喜欢在四周种竹子形成茂密兼顾的竹篱,起保卫村寨的作用;新建房屋以汉式建筑风格为主。
三、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陵水县政府为促进远景村的发展规划完善,大力增加公共设施类型和布局,包括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休闲服务设施等,过去落后、萧条的村落形象已有所改善, 但是整体规划和建设都依靠政府,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 因而存在以下较为明显的问题:
1、村庄建筑风貌特点
由于经济条件改善, 新建的民居大多以钢筋混凝土的形式来建设, 面饰材料也开始使用瓷砖、涂料等, 新建房屋以汉式建筑风格为主,建筑质量一般,影响了村落的传统风貌特色和整体美观程度。其它建筑除了具有特殊功能(如宗祠、家庙等)的传统建筑得以较好修缮,其余闲置的传统居住建筑缺乏维护,质量较差、甚至坍塌,传统黎族风貌基本消失。
2、村庄经济情况
远景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和外出务工,均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和支柱,第三仅限于本村服务的小商业,基本无第二产,收入来源单一。
3、土地资源供需矛盾
村庄内部由于传统祖宗地界定的矛盾,导致宅基地供需之间也产生矛盾,导致村庄公共设施难以落地,多规合一开发边界外建设用地与生态保护底线之间也产生对应的矛盾。
4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配置有待完善
远景村个个自然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包括环境保护,公共卫生,道路建设等,大部分村落虽已进行了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硬化,现状环村路宽约为3.5米,内部巷道基本为2米宽左右的生活通道,但都不成系统, 局部土路泥泞坑洼, 缺少明确的路线指示, 村民行走体验极差。大多数自然村缺少文化室、村民服务中心、健身活动场地的相关设施。
5人居环境
多数村庄无公共绿地广场、宅前屋后环境缺乏整治,景观较差。由于务农收入较低, 村落的壮年多数以外出打工为主业, 老年人及儿童守家,导致村民对村落的建设缺乏积极性。村民大多因缺乏保护意识,导致黎族传统民居年久失修, 呈现坍塌或是破败的景象。村内基础设施落后, 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严重影响到村民的生活品质。
四、远景村保护发展规划
4.1延续村落原始空间格局
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不仅仅是针对古建筑的保护, 还应包括对周边环境和原有空间格局的保留。对原有空间格局的规划思路应以自然环境为载体, 以历史村落为核心, 以巷道、环村路为骨架, 以传统建筑为重点。因此, 远景外坡村发展现应在保存路巷相随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 严格控制建设对自然环境及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破坏。
4.2改善村落基础设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远景外坡村的基础设施与现代生活出现了严重的脱节。为提升居民的生活条件, 促进村落的自身发展, 对村落基础设施的改造尤为重要。对于远景外坡村而言, 应因地制宜, 采用适宜技术协调垃圾处理等问题,重点在排水、消防以及环卫等方面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同时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政策, 并结合智慧村庄、海绵村庄等绿色规划理念,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让老村焕发新生。
4.3完善人居环境
通过对村落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地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引导村民开展传统建筑节能改造和功能提升,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人居环境品质。
4.4重视传统建筑的修缮改建
远景外坡村的建筑形态,来源于对当地气候、地理、资源环境的解读,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但某些方面也达不到现代生活的要求, 且部分民宅年久失修, 需要进行一定的提质改造, 从而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1.历史比较久远的建筑,材料、色彩、立面、图案保留都比较完好的,对其进行保留和局部恢复传统风貌。2.主要房屋结构残缺较严重的一般性传统建筑,对其残缺的梁架结构进行修复,将原建筑该做其他用途不做居住用。3.新建的建筑采用富有黎族气息的建筑符号,与原风格协调一致。4.质量差且影响整体风貌的建筑,包括临时建筑、搭建房等,进行拆除或拆除重建。
4.5加强村落非物质文化保护
在漫长岁月的沉淀中,远景外坡村保留了浓厚黎族传统文化,同时偏居一隅,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本轮规划中如何传承当地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此基础上发展相应的文化旅游产业, 如何协调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按照不同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规划:
1、收集和整理本土传统手工艺,设法对已经失传的原始制陶等传统技艺进行恢复,对正面临传承困难的竹/藤编和黎锦传统手工艺进行传承和推广,恢复传统手工技艺。
2、组织能工巧匠传承传统技艺,并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研究创新。
3、引导村民适度恢复传统生产方式,如稻田耕作等生产方式,开发大众喜爱的旅游项目。
4.6发展规划
远景外坡村的发展应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既不能过度开发, 也不能任其颓败, 应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方案, 循序渐进地采取保护性发展措施。结合现状, 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 以整体风貌保护规划、传统建筑研究和民俗文化体验为核心, 打造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旅游景区。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当地政府还可建立联动机制,发挥陵水旅游的规模化效应,加强与周边市县的联动,共享旅游资源、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形成整体优势,让远景外坡村成为陵水旅游线路上重要一环。
根据以上发展思路, 远景外坡村可结合现有的历史文化分布特征, 整合利用周边自然环境资源, 对旅游景区功能分布和文化内涵进行合理规划。可划分为五大措施:
1) 在古村入口处设立游客接待中心, 同时加强规范接待人员服务工作培训。
2) 以原格局中建筑群为核心游览区, 让来访者细细品味青石巷道、民居院落形式及其建筑细部艺术,亲身体验先人的生活。可结合原有布局及场地,搭建戏台结合本土黎族文化特点可举办三月三黎族爱情节,可组织民间艺人排演一批表现黎族风情的歌舞节目并向外宣传,结合时尚元素开发黎锦时装表演,开展黎歌对唱比赛等,体验民俗民风,弘扬黎族文化特征。
3) 精选几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院落, 加以改造, 作为集中示范点, 体验当地特有的传统生活习俗与饮食文化的民宿。
4) 借助古村独特的田园风光, 体验村民传统的农耕文化, 同时良好的自然风光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5)以数字形式将物质文化遗产(村落古建筑、生产工具、祖先神明造像、宗教器物、竹雕、陶器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民族图腾、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工艺与传统医药等)进行保存、展示和管理。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凭借互联网传媒,定期推送本土文化相关信息,促进本土文化传播。
在以上发展定位及建设思路下, 当地政府可依托国家有关政策支持, 积极申报美丽乡村或文明生态村等试点起示范作用,提升村庄知名度,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以“互联网+文化培育”的形式加强村民对于村落传统文化的认识,发挥村民作为本地文化保护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村民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认同,使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学习、共享本土知识,大力推广本土文化,发挥公众力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与资金参与到本土文化保护中。
图一 远景外坡村规划总平面图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大力发展与各地政府对旅游开发的重视, 传统村落被城镇化浪潮淹没的同时, 应该寻求一条怎样的重生、发展之路。要因地制宜, 结合传统村落自身特点, 总结发展经验,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的关系。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实现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新型城镇化及国内传统村落的理论和实例,阐明了新型城镇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提出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期待为相关类型传统村落规划提供详尽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富更.村庄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6(03):106-109.
[2] 王金瑾,原煜涵,张晓巍.文化传承视角下的自然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以新疆东地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07):26-34.
[3] 李庆.花瑶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规划——隆回县花瑶民俗村村庄建设规划几点思考[J].中外建筑,2009(03):91-93.
[4] 李芬芬.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以高倚村为例。中外建筑,2017,08,65-67.
[5] 彭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以贵州省兴义市南龙古寨为例
[6] 王子华、韩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探究——以呼和浩特市乌素图村为例。城市建筑,2018,35,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