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承重能力,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很重要,科学、合理运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可有效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整体框架结构工程技术,为建筑行业快速、稳定发展打下夯实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主要类型
梁与柱在框架结构体系中是2个重要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效果,例如增加稳定性、减少水平和垂直荷载等。这两者间主要运用的连接方式是刚性连接或者梁铰连接。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 全现浇框架
所谓全现浇框架,具体来说就是在工程项目完成梁、柱、板等承重构件对框架结构的粘结、支撑模、浇筑、维修等工作。主要运用在项目施工周期长、工程涉及内容多、模板需求量大的工程项目,其抗震性能较好,并且整体性能佳。
1.2 半现浇框架
相对于全现浇框架而言,半现浇框架的抗震性能和整体性不太好,因此使用的范围十分有限。其楼板是需要预制的,梁和柱需要就地浇筑,因而具备了成本低、模板与混凝土浇筑量需求少的特点。
1.3 预制框架
预制框架,主要是需要预制装配式的组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组装。与全现浇框架完全不一样的框架类型,其优势是模板的消耗量较少,而且所需时间较短;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和抗压性能较差。
1.4 整体框架的装配
整体框架的装配是一种被广泛运用在施工中的框架结构中,同时具备了预制框架和现浇框架的优势,但是现场操作较为复杂和繁琐。
2 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不足
2.1 模板工程技术有待提高
模板工程建设环节比较复杂、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在进行建筑框架施工时比较容易出现质检不过关等问题,且建设成本也比较高。在相关施工人员完成模板搭建环节之后,因为框架当前定型工作还未完成,一旦模板的承载力不足极易让建筑框架不稳固,甚至导致散架坍塌等事故。并且,因为进行模板安装是在高空进行,相关工作者的施工安全应当要有保障,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才能降低施工危险度。模板材料的选择也应当更加关注,施工时没有完善的标准加以限制,就极易导致模板材料选择不当,引起模板渗漏问题。施工完成后复查工作也容易被相关工作人员忽视,对于建筑架构的测量也不够准确,导致后期模板承重层出现变形等质量问题,养护管理人员对于模板的养护工作也做得不够到位。循环利用程序不能奏效,使在模板准备安装工作环节的成本大大提高,工作效益得不到有效改善。
2.2 钢筋工程技术有待提高
进行钢筋建设工程时,在挑选环节就出现了许多问题。订购采集材料的工作人员没有仔细挑选好的钢筋材料,往往出现钢筋质量不一,层次不齐,杂牌众多的情况,这是钢筋工程技术得不到有效提高的根源。挑选完钢筋材料时,接下来是进行焊接工作,部分焊接工作者的准入门槛比较低,焊接技术不高,焊接经验不足,导致钢筋移位进而使此工程的使用寿命过短。做好钢筋结构组成时,养护也是一大工程,也直接关乎建筑质量问题。因为钢筋自身具有易氧化等特点,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钢筋养护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以上任何一个程序联系都比较紧密,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整个架构的质量都是容易散乱得不到保证的。
2.3 工程施工的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进行施工时经常出现焊条与设计的型号对不上,尺寸无法满足建设的要求。焊条材料重心出现内弯曲问题就不能保障整个框架的稳定可靠度,用户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箍筋尺寸不一,连接结构时也会大大降低结构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部分相关工作人员一旦不加以重视此类问题,整个组织架构的设计投入就会白费。当前工程架构施工时仍然存在比较多的管理松懈的问题,导致建筑建构进行多次复检满足不了合格建筑标准。
3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3.1 钢筋工程方面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的整体框架施工是所有工程施工环节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部分。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的使用优势,所以该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频率较高,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焊条的规格型号不匹配,箍筋的实际尺寸不符合施工要求等等。所以则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结合实际问题的性质与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提升框架施工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同时钢筋施工的其他环节也极易出现问题,例如钢筋在数量,类型以及加工工艺方面不符合相关规定,缺乏完善稳固的钢筋垫块操作等等,都会严重威胁框架结构的安全性。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施工材料的准备阶段进行强化控制,如对施工材料,放样操作与下料施工等各个方面进行充足有序的准备,对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存放和管理。其次要重视钢筋焊接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进行规范的施工,对材料进行定期检测和科学试验,对实际焊接施工进行详细的抽样检查,保障焊接施工的质量。再次,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施工操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3.2 模板工程方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开展模板安装施工时,要对模板的垂直角度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实际施工偏差不超过3mm。同时要利用细腻的水泥砂浆对模板和垫层的中间区域进行填充,从而控制和避免漏浆现象的产生。在支撑模板时,要以立杆为主导,保障上层模板与支架后的荷载能得到合理的提升。在模板拆除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与标准进行操作,避免跨级拆除现象的出现,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3.3 混凝土工程方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要实现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施工企业首先需要严格把控混凝土材料的选购,确保选用的混凝土材料质量符合实际施工的要求,并对选择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与科学的存放保管,避免因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而引发工程质量问题。其次,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科学的配比,保障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泥的强度均符合施工要求。同时重视混凝土的科学运输,避免出现施工材料因运输环节而导致变质或缺漏等现象使得施工质量受到相关影响。再次,重视混凝土工程施工后期的科学养护操作。对于已经成型的混凝土结构,要结合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施工区域的环境特点采取科学的降温保湿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与硬度符合施工要求。另外,全面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需得到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方能进行,同时针对具体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与处理,提升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施工效率与质量。
结束语
综上,为了有效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重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工程技术,了解在目前的框架结构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和现场的情况提出有效的技术优化和解决措施,从而确保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效提升框架结构的承载负荷能力,以推动建筑行业的科学、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111–112.
[2]张剑寒.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求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132–133.
[3]张功新,莫海鸿,曾庆军.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若干问题[J].建筑技术,2005,36(1):61–63.
[4]戴来兴.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1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