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考验着城市基础建设的承载能力和水利工作的科学性能。“海绵城市”的提出,是对雨洪等水资源的创新利用,是当前时代对城市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对解决城市用水、供水、排水等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探索城市雨水开发体系,能够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绿色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根治城市的内涝顽疾。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园林设计;雨水花园;生物净化
1导言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具有弹性,这种弹性指的是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弹性能力,同时也是指城市能在降水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能力,将过多的降水吸收、储存、净化并加以利用,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设计人员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质自然环境,尽可能在不破坏和改造当地生态的情况下完成建设。可以说“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能推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布局,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防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海绵城市的建立是从解决城市雨涝问题出发,完善城市雨水管理体系,涵养地下水资源,形成良性水循环,最大程度修复生态环境。在雨水或洪涝灾害较多的沿海地区,城市各个区域都在建立“海绵体”,以吸收、利用、净化雨水。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更需我们积极探索研究,使海绵城市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海绵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路面硬化问题,增加城市绿色植被数量,通过海绵城市的“海绵装置”有效留住雨水,从源头上合理调节与改善地表径流。景观园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每一步的建造都需要认真对待,反复分析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等问题,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一个内容涉及广泛的城市建设理念,其也被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能有效构建水系统,发挥对城市运作的积极影响。其中的水系统包括草地、森林、湖泊和湿地,这些水系统在降水时能充分吸收城市内部不能及时排放的降水,既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又有效降低了大规模降水对城市造成的损害。而谈及城市建设,必定要提及城市园林景观,可以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关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与“海绵城市”理念的关系十分密切。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中,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居住环境,也可有效促进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具体来看,“海绵城市”建设与景观园林设计融合的优势有3个方面。
3.1缓解城市内涝灾害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气候环境呈现多样性特点,因此整体环境比较复杂,极易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城市一般远离地形复杂的区域,受到的地质灾害相对较少,但却不能有效避免其他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在6—9月,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强降水天气。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南地区极易出现大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而处于大暴雨天气下的城市更易受到不良影响。因为城市内部多硬质化建筑结构,雨水不能有效渗入地下,导致地表径流过大,极易造成城市内涝。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师会更加注重生态调节的作用,建设大量可以吸水、储水的绿地,有效减少地表降水,减轻内涝灾害。
3.2平衡地下水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逐步加快,随之带来的还有水资源的大量利用和浪费。工业施工和居民生活都用到大量的地下水,在高强度抽取地下水的过程中,水位在不断降低,很多地方已经降至警戒线以下,但是紧张的供水环境又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挖水。以往分布众多的泉眼、水井如今大多已经干涸,想要获取地下水,钻井需要达到更深。最为严峻的问题是,高强度的地下水流失却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城市内部大多是硬质地面,地表水根本无法渗入地下,因此降水时雨水不仅不能有效补充地下水,保持水位的平衡,还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而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城市内部会构建大量的草坪、湖泊、森林等绿地,将有效发挥渗水、吸水的作用,使降水通过这些园林景观渗入地下,保持地下水位平衡。
3.3有效促进水循环利用
在城市生产和生活中会出现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这些浪费往往是不必要的。另外,降水时大量的雨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是被排放到地下水道,变成了污水。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构建的园林景观,能充分吸收利用降水,减少人工浇灌投入。同时,人工湖泊、湿地的建设也将降水储存起来,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净化,不仅促进了水循环利用,而且改善了城市积水问题。
4“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瓶颈
自然环境下,降水量的变化不确定性,很多地方因为雨水的原因,遭遇了洪涝灾害的产生,因此大片房屋、百亩的庄稼都会面临汹涌的水患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水的控制就显得愈加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对水的治理情况,才能够减少城市的发展瓶颈。但是,很多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自身对于洪涝灾害的疏导能力不足,城市基础建设、水利疏导设备都不够完善。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城市规划人员过于重视对城市外在美观的塑造,对水利系统等设施建设不够关注。导致地下管道的运行质量下降,排水设备不够及时,人们的生活安全遭遇到了一定的隐患。
除此之外,在全球化日益变暖的环境背景下,很多地区都出现了水资源缺乏的情况。尤其是在我国大西北地区,人们的饮水需求都难以得到保障,即便是存在降水情况,也无法彻底满足人民的饮水需求。过滤、净化、疏导等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功能都未能得到体现。
5“海绵城市”建设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5.1建设雨水花园
为了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园林设计师可以构建“雨水花园”,利用沙土和植被对雨水进行净化,再将净化后的水用于城市绿地灌溉。设计师可以将景观水池设置在花园附近,并构建斜坡式道路,将花园景观进行层次性设计。再结合生态环境的需求,栽种一些净化能力较强的植物,发挥其作用。
5.2发挥生物净化作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发挥其对生态的净化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利用生物净化的特点来构建园林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设计师可以利用生物自带的净化功能,有效解析雨水中的污染物,再将其循环使用。比如,在一些湖泊、池塘中,设计师可以种植一些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如灯芯草、芦苇,让其有效吸收雨水中的有害物质,减轻雨水对水体的污染。通过植物和水中生物的作用,雨水经过二次过滤,水质得到大大提升。
5.3科学设置“海绵园林”
构建海绵园林不是简单地将理论付诸实践即可,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在仔细研究当地城市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的情况下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同时,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创新发展,不断改进,发挥最大化效果。比如,在设计海绵园林之时,设计人员要对不同城市、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当地的降水、气候、水文生态特点做出评估,从“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出发,严格遵守海绵园林建设的技术规范,确保海绵园林的建设质量。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之一理念的提出能够使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海绵城市突破了“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理念,依托建筑、绿地、广场、道路、水系等多项基础设施,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综合的利用,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利用渗透、续存、净化、排除等多项发展手段,构建一个新型的城市用水开发系统。降低水灾发生的各项损失,带动新型景观园林设计产业和材料的发展。解决“城中看海”这一问题的产生,推动我国景观园林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晓娟,董王安.“海绵城市”建设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8(5):112-113.
[2]李明.风景园林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8):138-139.
[3]郭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2016(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