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4期   作者:张坤
[导读] 针对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监测技术

         摘要:针对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监测技术,在简述其内容、作用的基础上,对其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旨在为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质量控制
         如今,工矿业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使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环境污染真正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后,才会真正的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通过数据监测和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客观且定量的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确定污染严重程度,进而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保证污染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环境监测主要内容与作用、重要性分析
         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并且也是实现污染控制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专业层面上,环境监测将对环境质量有影响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对环境中各类污染的严重程度和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及预测,以此掌握实际的污染情况,为下一步污染的治理提供可靠参考依据[1]。
         环境监测主要任务为:首先,确定环境的污染情况和等级;其次,确定污染的来源;最后,制定有效措施解决污染,并为后续发展提供环境监测数据。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完成以下几项重要内容:对地区进行背景调查、制定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合理布设监测点位、在现场进行样品采集、对样品进行运输与管理,以上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完成,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监测质量,使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对此,要以环境监测基本要求为依据,将各个环节严格落实到位,以此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最终为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2环境监测技术应用
2.1样品采集
         对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时,大气样品采集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般而言,样品采集应做到全天候连续自动进行。在样品采集开始前,先对现场环境实施认真勘察,确定适宜的样品采集位置,保证所采集样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然后进行监测点位布置,可采用网格法及圆点分布法进行。在选定了监测点位的位置后,确定样品采集频率,并分析误差,避免在样品采集时产生超差,若误差很大,应重新确定样品的采集位置及高度尺寸。同时对样品采集中使用的设备进行校准,保证所有仪器设备都能满足实际的采样要求,经检查确认合格,并完成校准后方可用于样品采集。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保证采集到的样品可以真实反映出环境实际情况。最后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妥善管理,避免发生反应导致监测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2]。
2.2样品测试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可使用很多种不同的测试方法,以二氧化硫的实际监测为例,监测时可使用长光度法,在监测中对色度实施测试,以确定样品中二氧化硫实际浓度大小。比色一般使用空白试纸进行,在试液测定过程中,操作条件应完全一致,并尽可能防止酸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测试造成负面影响。另外,为保证测试结果真实性与准确性,还要严格做好滴定操作,注意下列几个事项:在读取数据之前应静置1-2min,达到稳定;滴液必须垂直滴落,观察人员视线要和刻度线处于同一水平面;采用同一种方法多次读数,避免视觉误差导致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3]。
2.3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偏向于辅助操作,通过数据处理,能帮助监测人员更好的确定各类样品的基本特性,并为相关数据库的构建创造良好基础条件,最后为之后的污染治理方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在样品测试完成后,还要开展色谱分析,以综合确定环境的污染程度。
2.4应用实践
         为进一步说明环境监测技术实际应用价值,以某水环境为例,对其环境监测技术具体应用进行实例分析,水样监测方法如表1所示。分析过程中,对不同河段对应的水体做相应的调查与测试,测点的位置和描述为:1#测点的水深为0.7-5.0m,无污染和水草;2#测点的水深为1-3m,在边缘处有少量沙石存在,污染严重程度为轻度,水体中无固体污染物;3#测点的水深为0.1-0.4m,为浅水区,有少量水草;4#测点的污染严重程度为重度,水面为绿色;5#测点的水深在2.5m以上,为深水区,污染严重程度为重度,可见少量泡沫塑料等固体污染物。
表1  水样监测方法

         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时,可借助遥感技术获取环境的遥感图像,根据遥感图像,可得出波长等数据,为反射率值等的判断提供参考。经实践,水深在32cm以内时,光纤对水体有一定穿透性,当波长保持在396-826nm范围内时,反射率由水下地下物直接决定,另外,当水深较浅时,水下反射特征表现的比较明显[4]。
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3.1编制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
         为使环境监测结果的质量满足相关要求,在监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并按照规范的工作程序,根据现有勘察报告与污染实际分布情况先进行监测实施方案的编制,确定适宜的监测技术方法,合理布设监测点位,保证各监测点位都有良好代表性,以此确保环境监测能够顺利完成,并取得真实准确的结果。
3.2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对大气环境中的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等常见污染物进行监测时,主要使用色谱法和化学法;对水环境中的酸碱度和溶解氧等进行监测时,主要进行容量分析。但无论采用何种监测及测试手段,都要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为核心目标,如果监测与测试方法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即便该方法多么简单、经济,也不允许在实际工作中使用。
3.3构建完善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实际上是一项程序十分严格的工作,如果有哪一个环节没有达标,则会使最终的检测及测试结果无法反映环境的真实情。对此,相关管理部门需要从实际情况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的监测体系,并适当引入人员奖惩机制,保证所有监测及测试环节都能严格落实到位,使最终的监测结果达到标准的要求[5]。
3.4做好监测仪器设备管理
         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大部分都是采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完成的,仪器设备的实际状况决定了监测与测试能否顺利完成和检测与测试完成后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切实做好对相关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所有仪器设备的每一项功能都能要求,始终处在最佳的状态,防止误差的产生。另外,还应认识到现阶段科技发展使环境监测发生的变化,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加大力度引入新技术成果,不断提高监测和测试的技术水平,以此在适应环境监测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加快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环境的安全性,需要以提供多方面数据为可靠支撑,同时这也是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此,当前的环境监测力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干预也在不断增强。相信通过对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质量控制方法的探索,必定会使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上升到新的台阶,适应目前的环境保护要求,并进一步推动其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绍军, 王全平. 谈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8):92-93+110.
[2]于淼, 何佳妍. 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 民营科技, 2015(12):236-237+55.
[3]陈华霓. 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6(06):129-130.
[4]覃欢欢. 谈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探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11):122-123.
[5]谢文辉.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2):106-107+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