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进行建筑施工工程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混凝土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进行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极易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造成裂缝出现。为此,对于混凝土质量要进行全面地检测,才能让建筑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本文将分析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提出混凝土质量控制和检测的措施,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事业取得了不错成效,在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尤其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求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为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在使用混凝土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建筑施工需求和设计图纸中的要求,来进行科学的混凝土配比,在经过混凝土试验检测后,才能将其投入到施工过程中,以此来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
2 现阶段混凝土试验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现阶段,混凝土试验检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在进行混凝土试验检测的时候,并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关流程来执行工作,取样的时候缺乏客观性,所选的是质量较好的混凝土样品,无法反映出混凝土的整体质量状况,而且有些施工单位存在违规操作,在结果上进行造假,这直接违反了混凝土试验检测的规章制度,而且也没有发挥出试验检测的作用;第二,部分检测人员在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试验检测过程中存在失误;第三,除了主观方面的原因之外,检测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原因,这是因为混凝土成型尺寸较大,试件在制作的过程中不够标准,以致于试验人员很难对其进行严格的试验,难以遵循试验规则中的规范操作要求,这直接影响了试验结果。
3 混凝土试验检测技术
3.1 水泥检测技术
(1)选择的水泥必须要有合格证。由水泥厂质检部门提供的水泥合格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水泥的质量。(2)在选择水泥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厂家同类型水泥的质量指标,选择高质量的水泥。同时还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泥来制作混凝土,根据不同水泥的质量,选择出合适的水泥作为适用材料。(3)加大自检频率,可通过试验分析水泥的成分、水泥凝结的具体时间、水泥的粗细程度、水泥的实际强度以及水泥的安定性等等。(4)未充分考虑水泥的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配合比是在室温甚至有时是在标准温度20℃±2℃条件下,而到场的水泥温度比较高经常会达到50℃以上。在充分考虑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下在拌和站建设时就需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设置水泥存储罐。按水泥的进场顺序优先使用先进场的水泥。
3.2 骨料检测技术
要优先选用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粗骨料选用级配合理、强度高的石料。粗细骨料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根据标准规范规定,符合对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抗冻、抗渗、高性能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及砂石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控制值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用砂的控制值。在使用机制砂石时,选用的混合砂石不得超过掺加单一种砂石含泥量和泥块含量限制值,除了要控制泥块含量、级配等检测项目外,还要重视石粉含量。
3.3 混凝土配比优化技术
水泥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建设材料,通过对该材料配比进行优化分析将有助于直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所以,在建筑工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配比的优化设计工作给予高的重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不断优化,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同时保证其经济性能,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经济和质量保证。首先,要保证减水剂性能质量的可靠性。
在混凝土配比设计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水和灰比例,同时通过加入效用强大的减水剂,将会更好地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优化,从而保证混凝土具有满足工程要求的抗弯、抗拉性能,同时还能够有效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其次,在混凝土配比优化中还要遵循矿料级配原则,目前,在混凝土配比中对于砂率的选取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混凝土配比优化中比较容易选取符合工程要求的砂率。然而,在使用粗集料时,需要对掺入级配集料做比例分析,并保证掺入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随着混凝土制作工艺的发展,粗集料的加工工艺也得到了创新,在实践中一定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掺配系数,不断优化矿料集配的比例,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实践证明,粗集料中的含沙量不能超过1%,而砂的含泥量不能超过2%,再加上对各种材料的质量检测,对优化混凝土配比来讲非常重要。
4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对原材料的控制
(1)选择正规大厂生产的水泥,注意水泥中掺合料、熟料的比例。(2)因水泥中碱性物料多,应避免使用碱活性骨料。在使用前,做好水泥检测工作。(3)建立水泥使用数据库,每次水泥的使用都要记录在册,以方便查看水泥的使用情况。(4)掺入适量的掺和料如粉煤灰等,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5)合适的粗细骨料,保证集配的合理性。(6)加大对进场外加剂的检测,根据原材料的波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用量。(7)加大砂、石的含水量检测,对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
4.2 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
进行建筑工程浇筑施工前,需要重点关注下面几个方面:①建筑工程浇筑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天气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开展浇筑之前施工人员要掌握当地的天气情况,针对天气的日常变化制定出应急预案,才能开展浇筑施工。②浇筑工程的正常开展,和施工设备有着紧密地联系。进行浇筑工作开始前,施工人员要检查所有的机械设备,确保能够正常地运行,防止设备在运行中有故障发生,与此同时,设备闲置时要针对设备采取检修和保养。③对于钢筋的质量需要加强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多的材料就是钢筋。进行施工中,施工人员如果发现钢筋的质量有问题,就要及时地上报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更换钢筋,防止钢筋给施工这质量带来影响,对于破坏的钢筋要妥善地进行保存,采用统一的处理。④针对浇筑方案制定和审批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要重点关注施工中现场管理,例如,施工中采用的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的管理等,基础的工作做好才能确保施工整体质量。
4.3 加强混凝土建筑养护管理
进行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的最后一项措施就是混凝土养护。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中,需要确保混凝土表面达到一定的稳定数值,才能防止表面有大量裂缝的出现。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要采用湿润的草席遮盖,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度符合标准,表面出现缺水,就会发生干缩情况。另外,混凝土养护工作要按照当地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方案,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5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建筑的主要构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性能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实践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并进行科学的配比设计,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技术试验检测来确定混凝土的各种指标,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满足工程标准的要求,另外,还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过程控制,通过从材料、制作以及施工各个过程的质量控制来全面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沛良.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03):9.
[2] 施海军.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筋施工质量控制对策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12):212-213.
[3] 李荷英.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6(34):72-73.
[4] 程燕征.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试验[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5):107-108.
[5] 马良柱.现浇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6):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