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施工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变得更加细致化、科技化,而社会大众对于建筑施工的标准也在逐渐提升。为了提高工程建筑质量,需要提升施工作业技术水平,改善传统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但是,现阶段很多施工企业在作业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落后的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等均需要逐渐予以改善。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也不断地增加,为了保证房屋的质量问题以及工程能够如期的进行,房屋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时,应采用多种复杂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严格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进行检查与培训,对施工技术进行强化,保证施工的质量。
1提升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在施工作业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更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工作技术人员;其次要完善施工管理制度,重视施工中的安全生产与施工材料健康环保,还需要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工作意识。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一样重要,不断提升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水平对于推动建筑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消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更是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所以,提升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水平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2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2.1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种混合型的施工技术,即将高强度等级的优质混凝土与强拉伸能力的钢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架构,本质上讲是借助混凝土的高抗压强度来弥补其在拉伸强度不足上的缺点,最终实现推迟受拉区混凝土开裂的目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相比,由于钢材和混凝土性能的提升,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渗漏性、强度、刚度、抗裂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特点。根据预应力施加阶段的不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方法可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前者是在混凝土灌注之前施加预应力,由于先张法常采用长台座固定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所以该方法也被称为长线法。后者则是直接在混凝土灌注的构建上施加预应力。
2.2给排水施工
给排水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雨水系统四大板块,分属于不同的控制系统和用途。以给排水施工流程为例,主要包含前期准备阶段、管道的预制加工、干立支管安装、管道试压、防腐和保温、冲洗和通水等。给排水施工工艺流程较为简单,而消防系统则较为复杂,除基本的管道安装外,还需要安装水流指示器、消防水泵、高位水箱以及相关消防配件。在给排水施工中,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应用尤为重要,例如引入绿色可回收的管道材料、采用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自动配水灭火系统、或者安装智能化节水装置提升建筑整体的节能减排水平等。
2.3装饰施工
装饰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收尾环节,也是提升建筑美观程度和使用功能的关键环节。装饰施工优先要满足使用者对建筑空间布局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升内饰的观赏性,但同时不能破坏建筑原有的主要建筑结构,并且对建设过程中的瑕疵进行保护处理。整体上讲,装饰施工要遵循专业化、经济性和实用性三条基本原则,以吊顶装饰为例,在对建筑内部的基本数据进行检测后,需对龙骨等位置和距离进行科学的布局,坚固美观性和实用性,同时要做好防火防腐等处理,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
2.4节能施工
节能化施工与其说是技术体系,其更像是一种施工的概念和理念,即将各种节能化的材料、设备或者软件系统应用到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中,从施工的不同领域实现节能效果。节能施工需要掌握科学管理、保护环境和控制成本三个主要原则。
建筑资源(建材、燃料、涂料等)是组成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首先要从这些原材料的加工制造环节确保节能化,在质量达标的基础上控制原材料生产所消耗的资源量,其次,在施工中采用节能化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方案流程等,严格控制水电、建材等的消耗;最后,将节能化理念应用于建筑中,例如通过设计配电管理装置配置用电需求、合理选择公共用电灯具等。
2.5防水防渗施工
防水防渗施工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保证建筑施工性能、维护建筑基本使用年限的重要技术手段。劣质的施工原材料会引发严重的渗水,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影响,施工中如果出现裂缝和渗水等情况,则需返工重新修整,影响建设周期。防渗漏的主要对象包括建筑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即楼层间的防渗漏防护,外部则指屋顶面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保护。防渗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选择高质量施工材料;(2)确保施工流程的规范化和专业化;(3)及时修补已出现裂缝的区域。总而言之,要通过原材料的创新和施工技术手段的创新两方面来做好建筑的防水防漏施工,确保建筑的质量安全。
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和环境管理力度
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质量与整个工程施工质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施工企业在前期阶段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要重点关注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节,选购材料和管理人员这两项工作需要做到协调配合,因为这对于后期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有着直接联系。工作人员在选购原材料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材料价格还要注重材料质量,所以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要相互合作,管理人员要重点关注工程每一阶段的进程,禁止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施工人员则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工作,并且重视好工程每道工序的质量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也就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推动企业长远有效的发展。
3.2努力提升施工现场的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企业在开展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时候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企业要不断地提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现场管理人员要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和知识讲座,学会更多关于施工现场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真正地意识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要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加以明确,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明确自身责任。企业还应该设定相关的惩罚和奖励机制,这样可以更好地强化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价值和优势。企业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或者开展一些技能竞赛,更好地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另外,企业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文化教育,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力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水平,从而更好地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修养。
3.3有效监督好施工现场工作
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所需时长较长,这段时间内很有可能发生一些意外事故,而这些意外事故需要建筑工程企业有效地解决和处理,那么建筑工程企业要确保施工现场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施工现场全部工序的协调配合,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要多加沟通和交流,快速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有着较大的优势,所以建筑企业不仅要完善好相应的管理制度,还要设定专门的绩效评价标准,这些都是建筑工程施工监管中的重要凭证,而且建筑企业在开展监管工作的时候要坚持赏罚分明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结束语
目前,我们国家建筑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就要不断地规范施工行为,建立有效的施工管理制度,不断地提升施工管理质量和水平,还要对施工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使施工工程企业全体人员有效地参与到施工建设中来,从而更好地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褚建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3):263-264.
[2]李开翔.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7).
[3]刘德虎.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措施[J].环球市场,2017,(3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