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任人唯贤,知人善用”,这对于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的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实践证明,互联网在企业中的运用能大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但是,就目前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程度来看,存在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现象,企业的员工信息化管理能力较低。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作用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人员的调动是非常频繁的。每位员工调配到对应的岗位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予以适应,若能结合员工的工作经历和能力,将其分配到适合的岗位,则会大大缩短员工的适应能力,节约企业培养岗位适合人才的成本。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人事部门人员对员工做出综合判断,将其背景和能力与企业目前的岗位进行匹配,从而将适合的人调配到适合的岗位,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最低化。人才的适配性需要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唯有信息化管理,才能实现大数据分析目标。
以截至2019年4月23日发布年报数据的2118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并提炼上市公司2016-2018年不同性质企业和行业的经营业绩、人工成本水平与投入产出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关联情况,可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上人工成本及经营业绩相关趋势,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018年上市公司人均人工成本平均值为15.0万元,增幅为9.5% , 相比2017 年7.0 % 的增幅有所提升,2016-2018年上市公司人均人工成本复合增长率为8.2%。从不同性质企业来看,央企人均人工成本水平居首位,2018年为18.9万元,其次为地方国企16.8万元,民企最低为13.3万元。2018年外企、民企、央企的人均人工成本增幅均高于市场整体增幅, 地方国企增幅为8.4%,低于市场增幅。
二、人力资源信息化难点
(1)工作方式变革阻碍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属于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方式的变革,由于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往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任何变革都会受到员工情感上的抵触。若一个公司原来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采用excel等软件进行人员信息的录入,而后实施信息化管理,需要用到大量的新软件,这对于习惯手工工作的老员工,尤其是对互联网比较陌生的员工而言,对于新技能的学习往往是畏惧或者担心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设计并实施之处往往会受到工作人员情感上的抵触。
(2)系统软件显性效益不明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基础性支持部门,虽然在公司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工作实现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相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需要引进新的系统软件,企业在前期需要投入一笔资金进行采买。据此,管理层在决定是否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时,会综合考虑公司员工数量、员工管理能力,决策是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而因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效果取决于人事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系统软件显性效益并不明显,所以公司管理层在做信息化决策时往往会有所犹豫。
(3)人员信息化操作能力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会涉及到各类模块,其操作方式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若要实现公司员工的综合性评估,则人事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系统各模块功能及操作方式。
但是,这对于没有电算化、信息化概念的员工而言,并不是简单的操作方式的学习,更是心态上的调整和接受。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前期,人事部门人员因信息化操作能力不足,往往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造成软件功能的冗余和闲置。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议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宣传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互联网+”的管理模式,该种模式若能真正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则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若公司员工无法接受互联网,仍用传统的管理思想或者工作习惯进行工作,那么,即使公司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软件,那也只是形式化,无法将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性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公司在进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时,首先必须改变公司员工的管理意识,从思想层面接受信息化管理,在接受变革前先进行必要的思想建设。
(2)细化信息化管理功能及效益
从整体的成本投入和收益获得中,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专业人员无法很好地认识到该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其相关的功能及效益也不是很了解。因此,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项目组人员在采购系统前因出具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对于该系统软件的采买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一个综合评估,对该系统软件的各项功能进行分析,以更通俗易懂的管理思维进行阐述,帮助管理层进行更好的理解。
(3)加强员工操作实践能力培训
在采买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软件后,企业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公司的人事部门进行培训,将系统的各部分模块进行功能介绍,并对各模块的操作方式进行演示和培训,最后通过考核的方式以保证公司相关使用人员能较为熟练地进行系统运用和操作。在任何软件使用之初,员工操作实践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这对于发挥软件系统作用最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磨刀不误砍柴工,公司必须重视并定期开展员工的系统实操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实操能力。
结论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在互联网发展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在工作中运用所带来的便利性,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技术。但是,由于各岗位工作内容的区别性,不同岗位人员对互联网概念的接受程度不同,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也千差万别。在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基础性部门,其在企业运营中表面上扮演着似有若无的角色,但实际上却干着人才搬运工的重要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就目前工作现状来看,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意识不高,信息化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企业并未实现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用人目标,最终导致了在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但是效益较低等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陈志霞, 周佳彬.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进展探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7(1):33-35.
[2] 童超峰, 郑林皇.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 魅力中国, 2017, 000(011):391.
[3] 李宏伟. 基于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分析[J]. 人力资源管理, 2017:42-44.
[4] 孟静.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人力资源管理, 2018, 000(006):473.
[5] 杜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8, 000(003):87-88.
[6] 李爱玉, 丰志培, 周建慧. 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34(001):P.29-32.
[7] 李海平.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评述[J]. 商场现代化, 2018, 000(00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