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探析赵健翔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4期   作者:赵健翔
[导读]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问题凸显,为了减少环境污染,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环境问题凸显,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我国的政府部门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号召,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基调,各个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都应该对此进行积极的响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也必须要积极的做出改变,在项目开始的过程中,引入各种先进的节能技术,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体现出生态建筑的思想,实现更好的建设效果。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发展
        1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是指在保障居住品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建造模式提高材料质量,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破坏,增强环境适应能力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筑设计,是充分借鉴生态学学科发展成果,在保障身体健康前提下,通过对建筑形态及结构的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建筑材料性能,降低建筑能耗,降低生活噪音,保护周边环境,建筑与周边生态进行生态物质循环利用。
        2建筑生态设计原则
        2.1生态平衡性设计原则
        建筑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生态学设计理念,设计人员遵守生态平衡性设计原则,根据建筑设计中的各项组成要素,高效利用物质材料,减少能源消耗,保持生态平衡,满足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需求。建筑生态设计人员还要遵守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打造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
        2.2节能性设计原则
        建筑生态设计人员要遵守节能性设计原则,从节能角度出发,提高绿色能源利用率,高效利用太阳能与风能,针对常规能源,要优化配置。在节水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可在建筑室外设计雨水收集体系,以及污水处理系统,保证能源得到更好利用。
        2.3因地制宜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得到更好运用,设计人员要遵守因地制宜设计原则,对建筑总体环境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由于资源有限,建筑选址难度增大,很多城市建筑周围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过小,建筑工程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因此,设计人员要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加大绿化设计力度,保证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
        3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优化场地自然通风
        就目前来说,人们为了塑造舒适的环境,通常采用主动式的方案,以保证人们生活活动的场所气温湿度稳定,造成了极大的能耗,这样的温度保持方式并不符合节约能源的理念,因此可以采用一些自然通风措施,以保障空气的自然流通,通过室内与室外空气的交换作用,改善室内温度的不适宜情况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塑造舒适环境的目的。
        塑造建筑通风廊道,从而加强空气流动,保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新鲜的空气,带走场地内污浊空气,提高环境。品质,根据建筑所处地形及所在区域自然方向特点设计符合区域的空气循环系统,在自然环境下形成较好的自然通风系统,塑造室外风环境,保障场地自然通风条件。
        3.2充分利用生态植物保障局部小气候舒适性
        绿色植物具有极好的气候调节作用,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通常运用空调来保障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而降低空调能耗的措施之一是可以充分提高建筑物绿化条件,通过增加绿色植物来改变建筑局部气候的过热或寒冷的现象,使建筑达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因此在建筑物表面可以铺设绿色植被,维护室内环境平衡,另外可充分利用水资源循环,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通过增加建筑的绿色植被,也可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区域热岛效应,美化建筑物。


        3.3利用外维护结构提高生态性
        在不同时间对于阳光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在夏季通常对于遮阳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应根据区域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经过合理计算,设计出合适的遮阳设施方案,保障建筑的维护结构与建筑物形态相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建筑形体,减少房间的直射,阳光减弱,辐射热。通过有效的玻璃双层措施降低噪音同时改善遮阳条件。另一方面,在冬季应合理增加建筑室内采光量,保障建筑室内取得较好的阳光照射,从而提高冬季室内温度,在具体设计中应针对地理特点设定合适建筑入射角度及外构筑物倾斜度,设计合理,照明面积提高自然光利用率,从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
        3.4做好绿化设计工作
        为了更好的提升建筑生态设计质量,设计人员要做好绿色设计工作,适当提升绿化覆盖率,可以从立体角度与空中角度入手,加强屋顶绿化设计,通过在建筑屋顶种植适量的小叶植被,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绿化面积,而且能够提高建筑物隔热性能,避免出现严重热辐射现象。在炎炎夏季,在建筑物屋顶种植绿色植物,能够改善室内温度与环境,也可以在建筑物室内阳台种植绿色植株,保证室内环境得到更好改善。
        建筑设计人员还要从总体角度出发,以生态设计为基础,加强整体规划,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结合自然本质,加强功能分区设计,保证建筑生态设计内容更加合理。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建筑物的朝向与间距,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设计,并适当提升绿化面积,扩大楼间绿化与楼旁绿化面积,减少能源损耗。
        3.5体现绿色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设计是房屋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室内空间是人们主要的生活空间,良好的室内空间设计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们的心情,调节室内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绿色室内空间设计,要利用绿色施工材料以及各种节能型的施工技术来实现。在室内环境的创设上,要尽量的体现出绿色和生态理念,设计人员要注重室内的通风,建设一个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设计人员要对影响室内通风的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对室内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比如可以采用通厅的格局,来加速室内空气的对流,实现自然通风,减少电力通风产生的能源消耗。另外,要加强光照设计。可以采用百叶窗和维护结构,来加强房屋建筑对阳光的遮挡性能,控制房屋建筑在阳光下的暴露时间,从而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控制,尤其是在夏季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设计目的。
        3.6采用新型能源
        能源与消耗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由于资源的过度利用也造成资源的枯竭,因此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不断的进行中,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展,为了保障建筑行业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在建筑中应采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结合区域气候与地理条件分析建筑与周边环境关系,采用合理的自然资源,充分运用新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在具体设计中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获取简单,对环境没有破坏,在建造生态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特点,在照明系统,取暖系统甚至制冷系统中,选择太阳能作为重要资源来源电能为媒介,保障资源利用率。
        另一方面风能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中应用较多的部分,如前文所说可以充分利用室内通风,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空气换取速度,从而提高生活舒适性,水资源是重要的资源之一,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下可以建立完善的生态水循环,系统节约水资源利用,通过设置雨水收集,利用水资源完成灌溉,冲洗等方面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同时,建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可依据材料特性与生态环境协调,选择绿色环保材料,避免产生温室效应,选择可回收再循环的建筑材料,以保障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在建筑生态性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需要不断降低建筑行业能源消耗量,从而改善建筑能耗过大的局面,转变生活方式,提高绿色生态内容,降低传统能源使用量,从而促进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子龙.探究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20(01):99-100.
        [2]李泽.高层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学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36):87-88.
        [3]沙二冬.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地产,2019(24):21+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