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当下新冠疫情,探索了规划、平面、通风、排水等的设计建议,倡导了以人为本、健康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疫情、设计、以人为本、健康
新冠疫情发生后,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人民生活、企业运作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建筑设计行业也波及很深,相应地影响到房地产开发、勘察、施工、监理等一系列建筑工程活动。
做为一名建筑设计工作者,笔者也在思考如何能够从本专业出发为抗击疫情尽绵薄之力。以下为个人的一些想法、思考、建议,望能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思索,为我们的建筑设计防疫工作做一点浅薄的贡献。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社区封闭化疫情管理:
新冠疫情下,很多小区为防止疫情扩散,响应了政府及社区的号召,进行了封闭式管理,取得了很好的防疫效果。
由于以前有很多超大规模社区,动耴500亩、800亩,甚至上千亩的小区统一封闭,居住人数高达3万~5万,给社会活动造成巨大影响。
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将居住街坊作为最小的封闭管理单位,基本规模为60亩~100亩左右,人数不超过5000。这样规模的社区,如果在疫情初期非常容易隔离控制,对整个的城市运转影响较小,而决策部门也能快速决断。
由此可以看出,以居住街坊为最小封闭管理单位设计建设的趋势建议应该大力坚持推广执行,建议禁止超大规模的封闭社区设计建设。防患于未然,以便在疫情来临时快速决断,封闭化管理,控制疫情于初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尽量少的影响。
另外,建议在小区总平面内部规划设计时,注重一下平时及防疫情况下的健康设计理念,营造防疫、卫生、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建议注意以下几点设计建议:
1.重视小区风环境设计
今后小区的风环境模拟计算将成为一个必须要素。
结合绿色建筑设计、风环境与日照环境相结合,为小区提供优良的室外空间。
2.强化儿童活动、老年活动场所的日照、通风
很多小区将日照、通风条件最好的中心景观,做成大面积水景,忽视儿童、老年活动场地的建设。
今后,应该适度缩小中心水景面积,将日照、通风条件最好的空间安排儿童活动和老年活动场地。
平时注意健康管理、身体锻炼,在疫情到来之时小区环境不利于病毒的扩散驻留、个人体质免疫力强,起到双重抗疫防疫的良好效果。
3.小区社区大堂尽量开敞
最近几年,小区人行入口以小区大堂的形式出现成为一种趋势,而绝大部分小区大堂是封闭式的,该小区居民需全部由此出入,带来交叉感染风险。
封闭式社区大堂时,必须做到空间高大,通风效果良好。
3
二、建筑平面设计与疫情防范工作:
据相关数据统计,人一天中约有80%的时间是在建筑内度过的,那么建筑本身是否健康一定会影响到居住其中的人们。如果我们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日后使用过程中的各类健康问题,并采用合理的设计手段和策略,一定可以降低健康风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从网上可以看到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照片,其内部通风、采光、排水、清洁等方面的设计考虑不尽完善。如果设计时考虑加强内部通风、组织对流穿堂风设计、保持日照、地面易于冲洗、材料易于清洁,一定可大幅降低传染风险。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时我国还没有针对普通建筑对呼吸道飞沫传播等传播途径传染病灾害防疫做要求。经过非典(SARS)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对我们居住、工作、学习的普通建筑建议加入突发传染病防疫防护的要求。
根据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开展情况,个人认为对居住、工作、学习的普通建筑,建议在小区出入口、建筑出入口部位设置人员防毒、滤毒设施或预留改造条件。
根据防疫防毒滤毒设置的位置分不同等级,所有居住小区、工作、学习建筑群在隔离防护区入口外围建议设置不同级别的防疫设置或预留改造条件。
一级防疫:在居住小区、工作、学习建筑总平面区域隔离防护区外围设人员防疫设施、简易防疫通道或预留改造条件,在小区主要的出入口处设置便于疫情管理的门禁系统,可每5000人设一个防护通道。
二级防疫:在住宅楼每户的入户大堂、办公建筑入口大堂及教学楼入口大厅留预人员滤毒、兼简易消毒、通风、净化通道改造条件。
三级防疫:在住户的每户入口处、办公室入口处、教室入口处设置留预新风、热风空气净化及滤毒消毒改造条件。
另外,建议在建筑总平面及单体平面设计时,注重一下平时及防疫情况下的健康设计理念,加大建筑平面通风流线组织设计、穿堂风设计、高大室内大空间通风、循环风设计、加大采光面设计、争取多房间日照分析设计等等以人为本的建筑健康设计理念,利于防疫抗击疫情工作及管理。
三、建筑自然通风设计与健康
疫情后,如何让建筑自然通风是设计之重!
2020的开年没有想象中顺利,疫情牵动着全中国人的心,艰巨的环境下,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为自己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也让我们业内的工作者不觉自主的从建筑通风的角度考虑一下对疫情的防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设计有效的通风路径,在保证建筑功能的情况下,让建筑更多的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室内环境,从而保障人体的安全和舒适感。疫情期间,自然通风加速了病毒的扩散,引入了健康的空气,使人们不易被感染,起到了防疫抗疫的效果。
健康通风,就是为了建筑物室内的人类提供健康新鲜的空气。由于建筑物内属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再加上有各种人类活动,导致其中的空气质量较差。或者一些新建的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当中本来就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如果长时间不进行空气流通,就会对其内的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自然通风所具有的健康通风功能,可以有效地将室内的浑浊空气定期置换到室外,应该加以提倡,让建筑中的每一个房间都拥有一个调节新鲜空气的窗口,让建筑中的每一个套房尽量组织起穿堂的健康风,让病毒无驻留之地、无隐藏之身,从而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保护建筑物之内的人类健康。
四、建筑上下水设计使用与健康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防止因上下水系统设计使用不当等导致新冠肺炎传播扩大,建筑的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运行应以保障室内人员的健康、安全为第一要务,并兼顾节能、环保的要求。
给排水系统的水封设计:用水器具与排水系统的连接,必须通过水封阻断下水管道内的污染气体进入室内,水封深度不应小于 50mm。
疫情期间应专门组织排查和完善污水系统、废水系统、建筑中水收集系统等所有排水点与管道系统连接的水封装置。对于没有水封或水封不完整的、有漏水漏气现象的应登记,更换带有完整水封的排水管或将排水器具封闭,漏水漏气的应及时修理。封闭方法为用塑料布、湿毛巾、胶带等完全覆盖封严。 排查部位应包括下列各项: 1 洗手盆(台面)下部排水管、挂式小便器下部排水管是否设置有存水弯,存水弯水封深度不应小于 50mm,存水弯管插入竖管时缝隙是否封堵严密。2 上层卫生间蹲便器排水管、上层立式小便器排水管(通常设置在吊顶内)。3 拖布池排水管;4 未设置水封或水封深度小于 50mm 的地漏,应将其封闭。 5 设有浴缸的卫生间,应检査确认浴缸排水水封,不能确认的宜封闭堵严。 6 其他排水点的排水管和水封。
坐便器冲洗时宜盖上盖子,预防产生污水形成的气溶胶扩散到室内。坐便器不使用时宜盖上盖子减少水封蒸发。坐便器每次冲水后若没有尾流把底盘中的水封充满,应更换水箱中的配件,增加此功能,或每次冲水后人工加水,并应注意每天检查、加水,保持水封有效。
合理的水封设计有效的阻断了下水管道内的污染气体进入室内,阻止了疫情期间病毒、细菌的传播,从给排水的角度起到了健康的防疫作用。
五、中央空调设计运营与疫情防控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防止因人员集中、机电系统使用不当等导致新冠肺炎传播扩大,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行应以保障室内人员的健康、安全为第一要务,并兼顾节能、环保的要求。
楼梯间应采取措施加强通风,有自然通风条件的楼梯间应优先设置外窗,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的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疫情期间加大送新风量,定时送排风,加大送风次数,最大限度地增加新风换气。。
通风空调系统宜采取措施加大新风的通风换气量,设备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
新风吸入口应直接从室外取风,新风吸入口区域应定期检查,周边应无污染、无杂物、无闲杂人员,确保新风安全、清洁。
排风系统均应直接排至室外,排风系统的止回阀等防止串风的装置应完好无损,排风口远离新风口。
卫生间、开水房等房间应设置排风系统,疫情期间应 24h 连续运行。
空调通风设备运行前,应对通风、空调系统中的机房、空气处理设备、新风进风口、末端风口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空气过滤器、表面式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凝结水盘等易集聚灰尘和孳生细菌的部件应定期消毒或更换。
六、创造以人为本的健康建筑设计理念
经过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健康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应该强调将健康设计理念作为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无论在住宅、办公、商场、学校、医院等各类型建筑中,都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注入健康设计要求,并逐步与外部空间共同构成健康人居环境。因此,倡议在我国当前“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八字建筑设计方针中加入“健康”两字!
关于健康建筑的设计研究工作,国内外虽涉及尚浅,但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到对这次疫情防控和健康有益的部分,结合当前疫情,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做一下防疫注意事项、病毒防范和自我保健锻炼。
《健康卫生间浅析》一文分析了卫生间中的健康风险和应对措施,提到了如何减少细菌滋生的办法。《健康厨房的霉菌控制方法研究》谈到了霉菌控制,也从建筑设计视角更好的防范隐形的健康威胁。《中央吸尘系统在住宅中的应用》一文多强调了对病毒的消杀。疫情期间国家号召减少外出,《远洋健康建筑与中国养生理念》,谈到了体会居家养生的健康乐趣。《以运动为中心的建筑设计策略和方法》中,介绍了居住区内的运动设计方法,也提及了在住宅、办公室内的运动设计策略,对于目前减少外出的人们在室内运动是有帮助的。《居住区康体保健植物设计初探》中的植物能带来健康体验,可隔着口罩多做几次深呼吸,在自己居住的封闭小区内走一走。
当然健康不只是这些,其包含了与人体相关的方方面面,如《室内照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的“光线”、《水.建筑.健康》中的“水”、《住宅室内PM2.5的产生与应对措施》中的“空气”等等,同样健康也包含如《地下车库的健康设计》、《空间与健康设计》中谈到的这些空间的“风”、“循环风”等等。
在未来的设计创作探索思考中,让我们把“健康”二字深入加入到到我国当前的“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八字建筑设计方针中,把健康的设计理念深入到建筑的设计与管理中,真正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引领与开拓新时代下的健康的、防疫的、绿色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