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我们身边的事物也变化得飞快。拿建筑工程来说,不仅在建筑的材料上发生了变化,在建筑的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地,出现了装配式的建筑方式,并且这种建筑方式也慢慢地成为了一种建筑上的重要方式。首先,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其次它还可以减少在施工现场的能源消耗问题。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缺点和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
引言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违法分包的弊端,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源头都是分包商的资质没有保障。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实践时间较短,所以许多建设单位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偏低,管理不到位,引发了许多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1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有状况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业中的使用率相对要高些,近些年来的发展也在业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较晚,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因在设计过程当中,并没有对其制定统一标准,导致其不能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决,装配式建筑一般都是在最后阶段进行管理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设计上,因此加大了设计难度,使设计出现很多漏洞;内构配件在装配式建筑进行有效的应用过程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数字信息化没有在装配式建筑中得以普及,还存在手工记录的形式进行操作的现象;施工内容比较复杂,管理时也比较困难,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过程当中,参与施工的人员数量较多,容易出现信息交流延迟等现象,这时协调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问题
2.1项目管理不到位
由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监管工作仍不够完善和健全,个别企业项目部由于项目管理不到位,过分依赖相应的政府职能管理部门或者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较为被动,管理效果有待提升。项目管理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管理规定,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确定适合的管理人员,明确正确的管理方向。只有项目部做好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管理效果,因此管理部门必须具有相当数量的管理人员到建筑工程现场中去实施监督工作,这样才能提升监督工作的成效。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工成本对人员实施压缩和减少,这样就是使得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的人员数量不足,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这样就影响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
2.2设计管理问题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把握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但是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并没有形成针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规范,导致在设计时,常出现质量问题。且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并没有强化对设计环节的管理,导致对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够重视,进而导致出现工程变更,甚至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2.3构件生产安装问题
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组装效率因素主要是建筑构件。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加工运行管理模式不够完善、运营体系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供应链有短缺。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有以下工序:清模、装模、置筋、预埋预留、浇捣、吊装脱模、堆码、运输等,这些工艺很容易出现问题,如灌浆的填充不充分及作为项目的施工节点的套管连接的未对准等。
3提升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具体举措
3.1装配式建筑管理流程方面
在装配式建筑管理过程中,一条完善化的产业流程非常关键,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作、加工生产、现场施工管理和后期的运营都组成到一个统一化的流程中,这样使得各种优势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还能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效率。预制构件将从设计到生产制造及安装运营,在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的办法,这样就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当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开展施工时,可以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使预制构件能够适时适量地运输到施工现场,避免建筑物品的扎推乱放,强化对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准。与此同时,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地利用BIM技术,使得各个环节之间的优势得到充分利用,装配式产业各个环节才能够高度配合,建立装配式建筑管理信息数据库,使信息资源能够共享,这样就能使装配式产业链得到不断地完善。
3.2加强标准化设计管理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更好应用与发展而言,设计人员要加强标准化设计,对于预制构件的生产厂家,要对其提出标准化要求,包括构件尺寸、外观、规格等,以确保实现标准化设计。在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结构进行深化设计,并以国际标准为参考,结合工程实际,对钢筋布置形式、节点选取以及砼材料配比等进行标准化设计。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则要强化对设计环节的管理,确保其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同时要对设计方案交底以及技术交底等工作进行密切监管。
3.3构建健全的监管机制
(1)要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思想认知进行有效的提升,并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工作,就要对装配式建筑整体发展与装配式建筑管理水平进行合理的提升。(2)严格检查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质量,使其相关管理规范与相关标准相一致,对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并对其有效的提升,进而要求装配式预制件和装配式相关建筑产品的管理也要一致,对其管理水平进行可持续性地增加,对其发展目标,进行科学的实践。(3)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发展的节奏性很强,针对一体化的装配施工建筑,要建立一种建筑监管机制。近而从意识到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性得以体现,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施工方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3.4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与项目其他参与者的信息共享较差,组件标准化尚未达到预期要求。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项目各参与方信息传递延迟,尤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每延迟一天的进度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如延迟产生的机械租赁费、人员窝工费和合同违约金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数字虚拟化和信息共享等各种系统要素入手。
结语
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使其对装配式建筑与相关的施工技术有深度的认知,并且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施工。其次,要对预制构件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监理,从生产环节到成品构件保护,都要安排专员进行质量跟踪。此外,要加强对现场施工行为与技术质量的监理,尤其要关注常见的质量问题,确保节点连接质量、安装质量以及后浇段施工质量过关。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积极的引进EPC管理模式,实现从招投标阶段就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还要重视构建专门的审批管理渠道,并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提高管理成效,而作为项目总承包单位和各个分包单位,管理负责人也要积极明确各个主体的管理职责,提高主体责任意识,以便全方位的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康宁,张守健,苏义坤,等.装配式建筑管理领域研究综述[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6):163–170,177.
[2]陈伟,易莎,邹松,等.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装配式建筑前期管理流程优化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3):48–52.
[3]邱国林,刘盼.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数字化集成管理的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