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综合现阶段的城市道路设计和建设情况来看,我国的很多城市在无障碍设计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景观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在进行街道铺装中欠缺考虑,导致以盲道为主的无障碍设计缺乏整体性,缺少人性化考虑,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盲道设计为着眼点,对该城市盲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不仅有助于解决该城市的特殊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城市在盲道设计中的共性问题,对于指导城市盲道设计和整体街道铺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盲道设计;街道铺装;使用者需求
1盲道设计与城市街道铺装
1.1盲道设计现状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现阶段的盲道分为行进盲道和体式盲道两种,分别由两类不同的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
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我国盲道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1991年北京市内建成了我国国内的首条盲道,此后盲道设计和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阶段已经基本覆盖了县级和发达城镇的主要公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中的盲道设计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盲道衔接不完善,与城市整体街道铺装不协调等,对残障人士的出行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2盲道设计在中国城市街道铺装中的问题
1.2.1盲道缺乏整体性
以盲人为代表的残障人士是盲道的主要使用者,应该得到全社会公民的关爱和呵护,而经过调查观测可知我国的盲道设施现状并不容乐观,在设计和建设上缺乏整体性。一方面,很多地区的盲道覆盖率较低,不能满足盲人等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关部门的监督,一些地区的临街商铺为了进行促销或者其他的经营活动占用盲道,或者年久失修导致铺设盲道的砖块缺失,路面坑洼、不平整,造成了同一路段的盲道不连贯的现象,导致盲道缺乏整体性,给盲人等残障人士这一弱势群体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
1.2.2盲道环境质量问题
现阶段随着城市经济和交通的发展,空气和噪音污染现象日益加重,已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质量。盲道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门,其环境质量同样令人堪忧。很多地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道路花草树木景观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甚至观赏树木的树冠较低,严重影响盲人的出行;此外,在一些城市由于靠近垃圾桶,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而堆积在盲道上,一些临街商铺肆意泼洒污水等现象导致盲道的环境质量及其落后,对盲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出行体验。
1.2.3盲道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问题
现阶段,随着以公交和地铁为主的公共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公共道路设施的设计和铺装中缺乏相应的连接,导致盲道和公共交通站点之间出现一定的断裂。此外,在一些人口密度较大的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站点的人口流量较大,在人口过度拥挤且车流量密集地方缺少相应的保护和帮助措施,导致盲人等残障人士的连续出行困难重重,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出行安全。
2盲道使用者的需求分析
2.1安全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呈阶梯式分布的,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由此可见,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安全需求便成了最先被考虑的需求方式。每个人生存的权利都是非常基本的权利,盲人也是如此,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安全更应该被尊重。因此一切盲道上的不文明行为和不安全因素都应该被制止。
2.2出行需求
在保证最基本的安全的基础上,出行作为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之一,其出行条件和便捷性应该得到保证。盲人等残障人士作为弱势群体行动不便,比健康的人群更需要便捷畅通的道路,因此盲道道路空间应该得到全面的保证,尽可能地便捷畅通,禁止被侵占和破环。
2.3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作为盲道建设的点睛之作,旨在保证盲人等残障人士的正常安全同行的基础上,满足其的心理需求和身体舒适度。良好的盲道空间环境应该是综合考虑了气候因素、街道设施齐备度、噪音影响等影响因素而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的,通过植物景观和建筑物的合理规划建设,避免阳光暴晒、过于阴暗和强风、环境污染等因素,给盲人等残障人士良好的出行体验。
此外,盲道的建设应该和建筑物相得益彰,避免过分的不协调给其他路人造成较差的视觉效果。
3进行人性化盲道设计的建议
盲人在行走与外出活动时, 最需要的是对环境的感知和方向上的判定, 通常是依靠触觉、听觉、嗅觉等来帮助其行动的。对空间特性的认识, 首先表现在
具有准确的定位能力上。但是盲人在人行道路上行走时, 往往没有准确的和规律性的直线空间定位条件,只能时左时右敲打地面困难地慢慢行走。因此我们更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盲道设计。
3.1盲道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做到区域贯通。根据盲人出行的需求, 要求住宅小区周边道路上
的盲道要相互贯通, 这样可以方便盲人外出购物、乘车和探望亲友。此外,在人行道上的重要公共建筑和交通设施的主要出入口设提示盲道, 并与人行道上的行进盲道贯通相连。
其次,要设计开发新盲道。盲道要高出地面 5 mm, 虽然不高, 但也间接影
响正常人行走, 特别是影响穿高跟鞋的女同志正常行走。为此, 可设计与地面一样高低的新型盲道, 其奥秘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在盲道原来的位置处的
人行道板内预先埋设发射装置, 然后研制新型的盲杖, 这种盲杖中装有接收装置和发声装置, 一旦盲人走上这类埋有新型盲道的人行道, 盲杖立即可以接收
到新型盲道发出的信息, 及时发出语音提示信息, 指引盲人正常行走。如果在主要公共建筑的出入口上方也装有类似发射装置, 这样盲人可以凭借这神奇的盲
杖, 正常进入公共建筑和自由行走在人行道上。
3.2盲道设计的要求
3.2.1盲道设计的材质要求
现阶段进行盲道铺设的材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预制混凝土盲道砖;花岗岩、大理石盲道板; 陶瓷类盲道板; 橡胶塑料类盲道板;金属类 (主要是不锈钢) 盲道型材;高分子材料类 (聚氯乙烯等) 盲道型材。
尺寸的一般要求有300 mm ×300 mm, 250 mm ×250 mm, 200 mm ×100 mm三种。
3.2.2盲道设计的理论要求
进行盲道设计,要遵循以下要求:
(1)人行道宽度: 中心城人行道宽度> 3 m 要设盲道;新城、中心镇人行道宽度> 2.5 m 要设盲道。
(2)盲道的宽度为 300 ~600 mm;厚度一般为凸出地面 5 mm, 其他厚度视材质而定。
(3)盲道的颜色一般为中黄色, 也可采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颜色。
(4)盲道应设在人行道外侧或内侧距侧石、围墙、花坛、绿化地带 250 ~600 mm 处。
(5)盲道铺设应连续, 应避开树木、电线杆、树穴、窨井等障碍物。如人行道宽度允许, 应留出停放自行车的位置。在停止或者改变方向时应有一定的过渡提示。
结 语
现阶段我国城市很多城市在街道铺装都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盲道设计上表现最为突出。很多城市的盲道设计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问题、整体的环境质量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残障人士的基本出行,对于城市整体的景观建设也极为不利。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实现人性化的盲道设计,提升城市整体道路铺装质量和城市道路空间的平衡化做出一定的贡献,从而在关爱残障人士的出行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其城市生存空间的审美需求,满足人们随物质文明发展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参考文献
[1]田银生.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彭欣.视觉环境系统在街道环境设施设计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08(12)
[3]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