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哲学》并不会告诉你将来会怎么样,只是告诉你,你现在的所有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有局限的,我们每个人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人类如果不愿意自己盲人瞎马走向毁灭的话,就不能停止对历史的反思。
关键词:历史;哲学;黑格尔
一、历史哲学不是历史
历史哲学不是历史,哲学家和史学家在谈论历史时是不同的。《历史哲学》这本著作,比起他的《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读起来好像比较容易。
很多伟大的人物比如拿破仑、凯撒大帝,他们的行为是出于自己的野心和激情,但背后他们被世界历史精神所操控。
黑格尔在早期作品中提到过,人类是在不断发展进化的,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最开始只有一少部分人获得自由,后来才是相当数量也就是大部分人获得自由。随着发展的继续,才是现代的德国,他总结道这边是全部份人的自由。
表面上看,《历史哲学》很好懂,但后来很多人不再去读它,为什么这么说。其一,从受到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洗礼的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许多史实都是一派胡言;其次,为了论证他的逻辑思维,黑格尔经常在歪曲了许多生动的历史事实之后,将其强行纳入自己的理论模型。克尔恺呙儿说黑格尔是在愚弄大家,地道一点的说法就是江湖骗子[1]。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一个人想要知道历史的来龙去脉,最不明智也是最笨的办法就是去拜读黑格尔的著作--《历史哲学》。
然而,我们应该加倍小心,因为历史哲学并不能代替历史,因为他根本不是历史,因为二者的作者不一样,历史学家不同于哲学家,他们的在很大程度上持不一样的观点,严格地说,历史是奢侈品,对于动物而言,他们是没有历史这个概念的,反而人是有这个概念存在的。人类在某一行为实施后,人们会进行回忆和记录,然后思考其意义和教训。这仍然是历史。另一方面,哲学要求你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并赋予我们人类历史以意义。
二、历史不是绝对的
历史系教授肯定会说“这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你不要说别的,历史哲学的指导思想根本无法在历史中得到证实”“历史怎么可能会是理性自由的过程呢?历史当中充满了偶然性和非理性的因素”。比如,施陶芬堡伯爵炸希特勒,谁知道,希特勒就站在会议桌特别结实的橡木桌腿旁边,弹片和冲击波被桌子腿挡住了。否则,二战甚至于战后整个世界的历史要重写。而且,非常难以区分的概念就是,历史是一个过程,但说不上来是自由解放,还是屈尊奴役,这个说法一直以来引起激烈的探讨。如果说进步战胜了野蛮,那为什么野蛮把文明消灭的例子在整个人类史上看来比比皆是?
黑格尔觉得,历史不是绝对的,就是说有一部分的事情可以被称为历史,剩下的不一定会被叫做历史[2]。他指出,“历史”这个词即意味着发生的事情,也意味着对历史发生的事情的叙述和记录,因为在德文当中,“发生”和“历史”这两个字的发音和词形很接近。利用这两个词形,黑格尔说,叙述和发生,历史的书写和现实的历史事件,是同时出现的,他们一起从共同的源头浮现出来。
所以,历史的变迁和演变进化其实就是人类记录在纸上面的文字,把发生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并且讲给别人听,讲给自己听,讲给别人听,以及给自己解释的过程。它是人类自觉的活动。因此,历史本身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发生的事情都叫作历史。我们认为的东西、发自内心铭记的东西才叫历史,别的不算。
人类历史不只是精神自我完成的过程,也是精神自我否定的进程。
美国哲学家福里得里西在《历史哲学》英译本序言中指出,历史哲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和中心,是一部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没有历史的语境,黑格尔的哲学及其意义就无法真正理解。
黑格尔生活在近代西方支配世界的时代,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划时代的人类历史事件,不但使得西方民族成为第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民族,也使得西方人的历史意识有了空前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历史看作一个整体。
三、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黑格尔不是要写历史,而是要写历史的哲学。
尽管他甚至被指责为历史实证主义者,但他并不想描述具体的经验过程,因为历史从来不是对事件的客观记录,而是人类认识自身努力、赋予自身行为和意义的活动。历史哲学,即人对历史的哲学思考,是人对自身活动和发展的反映,其目的是把人的历史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黑格尔最重要的贡献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人类历史的框架。黑格尔不是故意歪曲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辩证法,而是以辩证思维的方式反思人类历史。
虽然历史蕴涵着自身的规律和逻辑,但这些规律和逻辑正是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而起作用的。因此,黑格尔非常不重视偶然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这一点甚至比其他历史哲学家、思想家更严重,简直就是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对于偶然性在历史中的重视,不是说把历史表述成为完全没有逻辑的东西,而是说要重视原因和过程在历史整体进程中。这不能以牺牲偶然性为代价,而必须通过理解偶然性来实现。
黑格尔虽然认为历史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但它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而是一首记录理性进步的凯歌。完全不同,历史其实非常不和谐稳定,甚至充满了硝烟和斗争。因为作为历史的主体和理性的能动者,人是自由的,而自由作为人的本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权利,而是需要通过斗争和克服障碍来获得的,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3]。因此,这位哲学思想家提出,与自己抗争的举动被称作精神,战胜别人远不如战胜自己来得更加困难。
世界精神通过所谓的世界历史民族,创造一种生活方式来实现每个阶段的目的。一旦这个国家在创造某种生活方式方面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它的历史作用就结束了。同时,创造的结果成为一种枷锁,一种导致国家最终灭亡的毒药。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蕴含着自身毁灭的种子,必须否定自己。自我毁灭的种子不过是这一阶段的创作原则。人们必须克服的障碍不是恶心的其他事物,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历史的定义便是对过去的记录,但是它并不指向已经消失的过去,也指向即将发生的未来。在黑格尔看来,历史有关的哲学更应该受到重视,不应该被忽略。人类历史,再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更加多元化。人类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所束缚,被眼前的创造所转移,忘记了自己的长远目标,认为自由已经获得。所有文明都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世界,总是觉得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真理。
四、结语
我一直认为我是对的。就像现在的小朋友,他们总是认为现在的世界就是他们眼中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那样。但我跟00后讲,不用多久,你们也会和我们一样。年轻人总会认为,前面的人都是白活了,只有自己眼里的世界才是人间正道,自己的生活便是一文不值。
文明也是这样,每一个时代、每个文明,在它鼎盛的时候,都认为自己代表了绝对真理。人类总是试图使一种既定的文化永存。他们没想到,后人看现在,就像我们看古人一样,有时会觉得你怎么会这么幼稚,怎么会认为文明永远是这样,黑格尔指出了这一点。
人类如果不愿意自己盲人瞎马走向毁灭之路的话,就不能放弃对历史的反思,需要时时刻刻以史为鉴,以前车为鉴,后车为师的概率才会更大。历史的定义便是对过去的记录,但是它并不指向已经消失得过去,也指向即将发生的未来。这就是黑格尔特有的深刻之处。尽管他也想叙述精神发展的圆满,但他天才的敏感,总使得它的叙述含有另类的因素,黑格尔哲学的魅力也在这里。
参考文献
[1]吴礼明.从黑格尔的“世界想象”看他的历史观[J].社会科学动态,2019(06):23-27.
[2]邓安庆.黑格尔生平与哲学思想之评价[J].云梦学刊,2019,40(02):13-21.
[3]孙雅男.试析黑格尔“真理是过程”[J].大众文艺,2019(15):271-272.
作者简介: 赵成(1995—),男,汉族,四川南充人,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专业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