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课堂,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吕世菲 刘焕国
[导读] 新课程的大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不再是传统的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授者
        摘  要:新课程的大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不再是传统的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应该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做的是借助导学案的引领,以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导学案  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结合探究和合作等过程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以及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在形式上,就是将课堂的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幸福课堂。所以幸福课堂就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但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是陌生的,是需要踏出第一步逐渐去探索的。通过学校引入专家对我们的成长过程进行引领、同事之间进行交流研究互帮互助及自己对个人成长方式方法不断研修的过程,我们慢慢接触、慢慢了解了幸福课堂的内涵,逐渐掀开了幸福课堂神秘的面纱。
        一、导学案引领
        导学案是以学生为根本、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主动的学习而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按照我们目前课堂类型的不同,导学案可以分为多种形式,比如以学习新课为主的预习案、要求学生主动探索的探究案以及针对相关知识设定的训练案等。各种类型的导学案也有其相似之处,都应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还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案还应该包括问题导学、知识梳理、预习自测。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处于并不了解的阶段,如果贸然让他们自学,会使学生茫然不知从何处入手,此时便需要我们为其搭建一个平台,一个简单易懂,稍微跳一下就能得到提升、就能获得新知识的平台。这样获取的成果既不会让他们觉得唾手可得,也不会高不可攀,从而增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信心。
        在获得较简单的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再针对学习内容,逐渐增加知识的难度,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梯度,循序渐进,则更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习题的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组成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的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很牢固,但仅限于记忆,而并不会应用。但我们在高考以及日后的生活实践中,知识点都是以习题或者是实例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所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就显得比掌握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了。故而,在知识性内容学习后还要合理地设计相关的习题进行训练,起到了夯实知识点的作用。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具有很强创造性的,而且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的设计之时就要给个性发挥留有一定的空间。基于这个问题,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就要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把最重要的知识体系呈现出来,也要考虑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足的课堂预设。
        在导学案最后的位置还有“我的疑惑”和“我的收获”,用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总结,在课前清楚自己的层次,就能带着疑惑参与到课堂,这样的学习就带有更强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了。
        二、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所谓师生间的对话,也并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而且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任务”,在课堂上大量灌入知识,却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着想,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他们需要的水平。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那我们就必须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既然学生本身就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为何不让他的主观性更强一些呢?比如转变身份,让学生成为老师。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幸福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相互讲解,共同学习,就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地而携手攀登。合作学习可以通过两人之间的对学以及小组内部的群学来实现。两人对学时,实际上就相当与进行了一场一对一的辅导课。在传统授课时,班级只有一个老师在讲。老师毕竟无法手眼通天,无法兼顾班级所有学生,那么就会存在有的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但如果以对学的方式学习,全班就有二十多甚至三十个小老师,而且是针对不同的学情进行专门辅导,试想一下,这该是多么让人欣喜的场面呀,这样的课堂效率怎么可能会低!
        但两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对学之后就可能仍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小组内群学的方式进行学习,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小组六个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集思广益,共同分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如若存在着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就可以借助班级这个更大的集体了。
        三、展示
        在传统的课堂上,黑板或者多媒体上展示出的和习题训练相关的内容,多是老师提供的正确答案,仅用于学生核对。然后老师或逐个讲解,或对学生提出的有疑问的习题进行分析解答。前种处理方式缺乏针对性,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在不同问题处的分配无法确定,也就不能很好地关注他自己的问题。后者虽然优于前者,但是说到底也只是学生提出疑问需要老师解答,而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暴露出来。
        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我们就可以借助小组学习后的时间,把小组的习题答案或者见解呈现在黑板上,或者借助多媒体呈现出来,这样一来,问题就彻底暴露在阳光下,接下来就针对病症开良方就可以了。这个良方的开具也最好不由老师进行,而应该让全体同学共同诊断。因为往往学生出现的多是一些共性问题,由同学们自己来发现问题,由此产生的记忆程度和老师指出再让学生去记忆相比,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那如果大家都能准确诊断并且更正错误,说明这个知识在他们的脑中已经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这比老师讲几遍都来的更为有效。
        另外,有的同学的解题思路特别清晰,或者题目解答非常规范。这样的答案,我们就应该借助多媒体展示出来,一来其他同学对于自己的答案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还不像是习题册提供答案那么生硬,而是来源于他的周围,这样学生以后再出现此类问题也可以向同学请教;二来也给展示答案的同学以自信心,鼓励他勤于思考、继续努力。
        其实不管是不是新课程的要求,我们教师的任务也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之责,传道为先,受业在后。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教授知识,更应该为学生传授道理,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关注学生除了学习之外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才不会忘记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1]张海鹏, 杨东东. 践行新课改构建新课堂[J]. 新课程(教研版), 2016, 000(009):72.
   [2]顾玉坤, 张季坤. 走上新课堂我该做什么[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3):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