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加措
[导读] 幼小衔接,简单来说是指幼儿园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
        摘要:幼小衔接,简单来说是指幼儿园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性格特征等方面做出的针对性培养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区的局限,需要通过双语教育模式来促进当地的发展,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尤其是在儿童阶段,幼小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双语教育能够进行有效学习。在此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结合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模式 幼小衔接 现状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得双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在少数民族地区,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就必须要通过双语教育来改善当前现状。想要更好的发展双语教育,在幼小衔接方面着实重要,这是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学习的开始,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一、少数民族双语模式幼小衔接现状
        1.幼小衔接中,小学的协调工作往往被忽视。在少数民族地区,现阶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由原本的游戏为主的活动发展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
        2.师资力量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影响。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成为不可避免的弊端,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可能因为待遇较低或不适应当地状况等多种因素,受到层层阻碍。有很多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有重视这项因素,并针对其相关因素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究其情况太过于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所以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我国学者对幼小衔接过程中薄弱的师资力量有这样的看法,幼儿园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规律,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园教学特点,两者始终没有办法相结合,原因都在于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匮乏,使得幼小衔接出现很大的漏洞。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匮乏可以从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大纲、幼儿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既了解幼儿特点又明白小学教学活动的师资力量。论述更加全面具体,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幼小衔接过程中师资力量匮乏的深刻影响。
        3. 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与协作。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地区可能会因为校园较少或地区较远、或联系不便等多种因素,导致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与协作。幼小衔接若想平稳过渡,离不开幼儿园与小学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使得二者互相不够了解,无形之中加大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为幼儿平稳过渡带来了负担。还有就是幼儿园与小学缺乏协调工作,没有主动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适时地进行调整,使得幼儿对新的环境产生很多的不适,学习和生活上面临困难。不同的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针对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沟通的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主体是幼儿园,幼儿园做了更多的努力来适应小学的发展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小学并没有进行适当的调整,整个过程中都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缺少与幼儿园的互动,造成幼小衔接教育的单一性。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幼小衔接的有效对策
        1. 为幼儿准备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在少数民族地区,可能教育设施不太完善,但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一些零散正确入学知识准备,无须把玩具收起来,更不需要让幼儿进学前班。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家长为幼儿特开辟一个独立学习小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台灯及其朴素实用的学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在家中一家三口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对看图说话家长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对短文则督促小学低年级幼儿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和句子。长期培养,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2. 优化课程设置与双语教材。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教材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课程安排与双语教材,这样才能使双语教育得到良好发展。首先,双语教育课程要有所创新,不能简单遵循或者是照搬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而要针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要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其次,课程设置不能太过单一,既要包括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包括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各民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材的选择要合理,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汉语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双语教材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而是要结合少数民族的特点与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教材,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双语教材的编写与建设,适应不同民族双语教育的需求。
3. 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家长衔接。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往重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以往的幼小衔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如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后期的生活内容与时间,使幼儿身心状态和学习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内容与节奏逐渐协调起来,构建一个适合幼小衔接的育人环境。经常组织大班儿童到小学去参观,请小学生到大班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使幼儿对小学的学习任务和各种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培养幼儿上学的兴趣等。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也应该多方采取手段,积极的与学生家长联系,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专题讲座和家访等方式加强衔接,也可以宣传相关知识。家长也要与幼儿园及小学取得联系,掌握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不适应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三、总结
        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努力,需要家长的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还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探究,制定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案,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幼小衔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保利军,王明明.??才智.?2020(09)
[2] 吴中清.浅谈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17(25):179-180.
[3] 科学衔接促进幼小平稳过渡的策略[J]. 赵杏.??科教导刊(下旬).?2017(02)
[4] 当前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向虹霖.??电脑迷.?2018(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