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幼小衔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贡秋卓玛
[导读] 搞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幼小衔接,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摘要:搞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幼小衔接,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帮助幼儿有效的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少数民族在发展双语教育的同时,不能忘记本地语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发展汉语,并做好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小衔接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小学是幼儿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起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 幼小衔接

        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各方面发展。双语教学是指在允许发展自己语言的同时,进行汉语的学习,这样可以实现各民族间的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情谊,同时还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双语教育,不能一味的使用一种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同时建立有效的相关工作,运用合理有效的策略,使其规范化。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在双语教育中,语言本身的地位是双重的,它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的手段,双语教育通过将语言渗透于不同学科,让幼儿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双语能力,理解人类的多元文化,培养意识。目前我国不少地区推行的双语教育在本质上仍属于汉语教学的范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其次,双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不能损害母语教育,不能以牺牲母语为代价。双语教育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都使用汉语,而将母语排斥在外。最后,双语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不同的地区,由于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双语教育模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幼小衔接过程中,使许多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厌倦、害怕学习的现象。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幼儿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课本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内容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幼儿不爱听课,不做作业,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走动、说话、吃零食,老师今天讲明天忘。还有一些幼儿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流。如此众多的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应该为幼儿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 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幼儿教育方式主要在于教授给幼儿最基本的知识,在进行双语教育时,教师引导幼儿做游戏,进行各项娱乐身心的活动,让幼儿保持愉快的心情,让幼儿快乐成长。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有很大不同,在小学教育当中,幼儿的课外时间有所减少,且在课堂上主要听老师讲课,完成各科的作业,游戏时间有所缩短。老师扮演的角色也有所改变,不同于幼儿教育当中老师扮演的父母的角色。小学教育中,教师扮演的是教育者的角色,主要教授幼儿各科的知识,批改幼儿作业,纠正幼儿错误。
        2.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从事幼儿教育的优秀老师数量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双语教育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方面还不能让人满意,人员及素质极其匮乏。教师作为教育主导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主要承担幼小衔接工作的是幼儿教师,但很多幼儿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无法胜任这项工作,教学效果比较差。

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体现在许多方面,不仅在于教师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更在于教师的工作经验有待丰富,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转变自己陈旧的工作理念,让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幼儿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三、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幼小衔接的策略
        1.首先,加强幼儿双语师资的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的匮乏,是目前我国双语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幼小衔接方面尤为突显。合格的幼儿双语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发音准确,口语流利,能灵活地用汉语进行教学,还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创设双语环境。还要具备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能够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虽各有所长,但他们或口语能力较弱,在语音语调方面存在问题,或由于缺乏对幼儿的基本了解,不能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无法真正科学、有效地进行双语教育。因此,加强幼儿双语师资的培训,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要关注双语教师的培养,加快双语教师培养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幼儿双语师资的现状,从而更加有效的开展少数民族幼小衔接工作。
        2. 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首先应重视的是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应把学习成绩、艺术才能等作为根本。家长一定要转变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应给幼儿施加过多的压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幼儿可能得抑郁症、离家出走等,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一定要注意态度温和、循循善诱,充分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自身的某些天赋慢慢体现出来。家长应多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育儿知识与理念,万不可过分宠溺幼儿或者打骂幼儿。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开家长会、邀请著名育儿专家等方式来让幼儿家长受到教育,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此外,幼儿园应加强和幼儿家长的联系,及时告知幼儿的各种情况,合理解决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3. 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进入小学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们将在小学中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并且在心理发展方面,也将转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入小学后,幼儿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其生活作息时间也有所改变。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这些变化,都提醒我们要注意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自己,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
四、总结
        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点。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实施,就是双语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当前双语教育幼小衔接工作最紧迫、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需要加强双语教育的实施,,以促进双语教学的全面开展,从而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幼小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艳.基于幼小衔接的民族地区幼儿园识字教学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S1):130-132.
[2] 帕丽达·阿哈斯,王善安.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幼小衔接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3):21-23.
[3]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机遇·挑战·策略[J]. 苏德,袁梅.??中国民族教育.?2015(01)
[4]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内涵、思想及表达[J]. 丁俊锋.??文教资料.?201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