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为意见分歧的项目。现在还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改变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一些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消除小学生习作中”开头难”的心理障碍,消除了”言之无物”的恐惧感。
一、说真话就是作文
鼓励学生说真话。让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我将它们归纳为 “三亲”。如:有一次上作文课,内容是指导观察一种场景,还没上完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 “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同学写的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与从里面出来的同学撞上了。也顾不得说声对不起。等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接着请同学们当 堂朗读交流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显得意犹未尽,待下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四处交流。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样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亲身经历的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二、写事实就是作文
就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喜欢小动物、植物。这些小动物、植物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在作文教学指导中,让他们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这就是“亲眼看到的”。我让学生写 “熟悉的小动物”,我没有给学生划定范围,更没有念什么范文,而是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有一个同学写 “我喜欢的小花猫”,她不仅写出了小花猫的外形以及习性等,还写出了与小花猫之间的感情。她写到: “我每天放学回家小花猫都会跑到我的面前用它的头蹭我的腿,是在欢迎我回来,让我抱抱它,还不断地用它的头拱我的脸,伸出脖子,这是让我给它抓痒痒,我一边给它抓痒痒,一边和它说话,它好像能听懂似的,等抓完痒痒它就安静的回它的窝里趴着去了……”。我把这篇文章读给大家听,当读到小花猫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时,我相机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他们答不出来了。这时,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他们回去做个小调查或查找资料,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调查到的结果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这就是要求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写下来。加强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三、叙真情就是作文
叙真情是写作的一个灵魂,只有亲眼所见,饱含着感情去写,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春天的空气特别的清新,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让人感受到泥土的气息。我利用这大好的春光,引导学生 “见景生情”。把情景教学引进到作文教学中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妩媚,提前布置好作文任务,并进行适当的写作指导。使我想不到的是同学们通过亲眼去看,在文中将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了一体,这是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得不到的效果。有一位同学写到: “我躺在这天然的地毯上,感觉到软绵绵的,轻飘飘的,青草的芳香沁人心脾,仰望着蓝天中飘走的朵朵白云,温暖的春风轻轻地抚摸着我,就像妈妈一样。就连太阳公公也是那样的友好,温暖的阳光想催我入眠。这时,我的手不知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让我睁开了双眼,呵!原来是一只可爱而淘气的小山羊,它见我坐起来吓跑了,我也忙学着羊 “咩咩咩……”地叫了几声,不料它又跑回来了,这下我可高兴了。正要去抱它时,远处传来急促的“咩咩咩……”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只大山羊向这边跑来。我明白了,这是大山羊在叫它的孩子呢!它是怕我把它的孩子弄走啊!我不舍地抱了一下小山羊,把它放在了草地上,小山羊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它妈妈的身边,母子俩互相蹭着。我感觉到,它们像久别重逢的母子。这位同学的结尾令我很兴奋。我由此告诉学生,母爱是伟大的。动物况且如此,我们人类的母爱更是用任何语言都是无法表达的。那么,用母亲爱我们的心去爱我们的母亲吧!
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同时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情感陶冶,并开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转贴四、用绘画创造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我除了向学生提出写真人讲实话的记实 性作文以外,还鼓励学生放胆写想象作文。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想象,自然地步入到科学的奇妙世界里去,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它们喜欢绘画表现他们丰富的想象,如果让学生先画画再写话,他们就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补充画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者先写文章再画画。这样的设计给学生以很大的空间,符合儿童爱幻想的年龄特征。写作成了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在画画写写中享受到了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我上过这样一节课:《小鸟和大树》。上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小鸟和大树的简笔画,找同学说说自然界中的小鸟和大树有什么关系,再请同学根据这种关系想象绘画,对绘画水平不作要求,能表达意思就行。其中,有一名学生画了两个星球,其中一个是地球,另一个是无名星球。待学生画的差不多了,我让那名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画,并讲出图意,那位同学说:“……地球上的树木已被我们人类砍光了,小鸟失去了自己快乐的家园,只好伤心地飞向别的星球……”学生的绘画虽然占用了一定的教学时间,但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作文充满了创造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在认识事物中有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 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只要做为教师的我们能抓住时机,适当点拨,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小作家。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