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期   作者:杨春媚
[导读] 当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及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摘要:当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及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还要兼顾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阅读教学的作用,精确把握阅读教学的意义,以学生的习惯及天性为基本点和出发点,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阅读能力与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息息相关。教师要准确分析文本,梳理行文脉络,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也有巨大的帮助。教师要紧跟教育改革方向,转变教学方式,把最新的阅读教育方式引进课堂,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进行教学研究。教师一手牵着学生成长,一手牵着学科知识,要在不断的努力中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
一、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阅读量,增强文章分析能力
         小学阶段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阅读速度与知识获取能力有重要帮助,对学生提升语文学科素养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选择能力较差,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带领学生去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技巧。从而让学生能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脉络,增强对文章的分析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思维能力,积累阅读经验
         阅读的过程是全神贯注,将身心投入到文化作品中遨游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也是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作者的思想价值观与写作意图都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分析文章,梳理文章脉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与阅读技巧。当学生积累了足够的阅读经验,在阅读新的文学作品时,就更加得心应手,对文章的主旨大意就能够更好地把握。
二、当下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不是很高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在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相较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不用说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了。另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语文阅读较少,也造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较低。
         (二)小学语文教师疏于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多要靠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自制力很差,学习能力也有限,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尤其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素材需要教师选取。然而,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疏于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就难以受到启发,潜在的语文思维能力也不能被激发,甚至有可能读到不利于自己成长的文章,阻碍核心素养能力的形成。
三、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被时代彻底抛弃,教师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比如,小组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很大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吸收与内化语文阅读知识。又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毕后分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或者尚不能理解之处。这样既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进而吸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又可以在此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主动吸收知识,进而为培养其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辅以欢快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竞争性的课堂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学到知识,提升阅读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有感情的阅读文章。然后,以汇报的方式展现阅读成果。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熟悉文章,了解文章的行文脉络和情感变化。其次,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确定出重读词语,并有感情地阅读练习。在各小组准备完毕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依次进行阅读展示,并进行点评,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建议。最后,教师评出优秀小组进行鼓励。这样,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阅读汇报,学生有多样的阅读形式可以选择,可以是通过齐声朗诵展现阅读的成果,也可以是分角色阅读。
         (三)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本就不够深入,如果课堂上吸收的知识太过抽象,例如某个文章里作者将比喻,拟人,一语双关等写作技巧应用的太过不好理解,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们对阅读的理解的偏差或者是学习效率的低下。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将生活中的点滴带入到讲课中,让学生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帮助学生们在生活中提升自身的为人处世能力,形成一个更加完整以及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爱国主义精神时,学生们可能距离抗日战争时期太过遥远,无法充分的理解一些事情,老师们就可以举一些抗日英雄的例子,让学生们感同身受的理解这些人物背后的种种不易,进而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老师们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的增加时代的因素。传统课堂上,学生们是全程被灌输课本知识,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身潜能,也会造成课堂内容太过死板沉闷,降低课堂效率。如果将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讲课,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发现问题。老师只需要及时的协助学生讲课和总结课堂内容即可。如果担心课堂上内容不够充实,可以在课前搜集相关的图片,背景故事或者是视频,音频等,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翻转课堂”的正确实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拓展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认知单靠教材内容学习还远远不够。因此,教师要想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课下阅读非常有必要。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课外阅读元素渗透到教学中,不仅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丰富和活跃,也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的相互补充和结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扩充阅读知识储备,进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学生普遍对恐龙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和学生展开互动,询问学生还了解恐龙的哪些知识。接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为学生寻找一些关于恐龙的文章,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中设立“科学读书角”,为学生借阅一些关于恐龙的书籍,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满足和欢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这不仅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而且对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具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施倩倩.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05):68.
[2]陈慧文.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A3):23-24.
[3]杨秀云.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J].中华少年,2019(35):112-113.
[4]杨依臻.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0):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