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培养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期   作者:刘林捷
[导读] 专家认为幼儿创造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培养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摘要:专家认为幼儿创造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培养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幼儿创造思维的范畴和特点;二、束缚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心理障碍;三、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幼儿  创造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培养
         研究表明,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互补,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增强创造能力的首要一环。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重视培养和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创新能力。但在幼儿的启蒙教学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创新能力在认识上有极大的差异,甚至有误解,没有真正形成统一的认识,影响了幼儿创造品质的训练和培养。
         一、幼儿创造思维的范畴和特点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家是探究人类的未知,去发现和发明世界上未明的东西及其规律,而幼儿主要学习人类已知,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是为将来创造打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幼儿只要不是模仿抄集别人的东西,而是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经过独立思考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甚至有独创的见解,只要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老师的“标准答案”,具有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特点;他们的创造和发展,虽早已为前人和别人所完成,这些都应该属于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范畴。
         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的特点
         首先让我们两个具体的实例。司马光砸缸救人,小时候的司马光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有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其他孩子们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司马光突然拿起石头,用力把水缸打破,水迅速流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司马光的聪明在于他善于逆向思考。一个人掉进水里,要想得救,唯一办法就是使人与水分离。使人与水分离有两个途径,一是“让人离开水”,但司马光却把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加以思考,让水离开人,人很快得救了,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再如“曹冲称象”说的是曹操要大臣们称出大象的重量,大象既大又重,而且是活物,既没有那么大的称,又不能将它切成小块来称,大臣们束手无策,无计可施。而年幼的曹冲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身吃水线作个记号,把大象牵走后改装碎石,待到船的吃水线与前面所划的吃水线重合时,停止装碎石。然后称出碎石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这个故事中的大臣们受习惯思维影响就束手无策,而曹冲打破习惯思维的定势,把大象不可分与碎石可分联系起来,这种思维也属于创造性思维。
         (一)从以上实例让我们想到,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点有三个。一是流畅性------思维能迅速地沿某个方向扩散开去,心智活动少阻滞,反应迅速众多。它反映了一种产生许多符合某些要求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二是变速性-----能灵活地使思维从某一方面跳到第二、第三、第四方面等更多。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它反映了一种能迅速、及时变换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角度的能力。三是独特性----或叫新异性,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提出新的观念、设想或方案。它反映了能产生不寻常的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高目标。
         以上三个特点反映了思维的非“单一性”,非“僵化性”和非“习惯性”。


         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问题,什么都喜欢问,什么都喜欢想,并要追根究底,在学习上具有发散、求异和一题多解得思维天性,这不仅能更好第理解和记忆老师的教学内容,而且更喜欢探索自己未知的知识内容。同时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舍得花时间去玩、不自觉地去探究,有时思考问题不被老师家长的意见所左右,敢于无意识向权威挑战,不喜欢唯命是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对老师、家长的意见和书中的知识提出异议;常常不按规定的时间学习,总是不遵守纪律。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对以上这些要善于发现、理解和保护培养。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过程的特点
         幼儿创造思维的动态发展规律:入幼儿园头一年,创造性见解和想法很少;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经验不断积累,幼儿独创性思维日益发展,独创水平也日益提高,具有社会意义的想法逐渐形成和增强。在这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其创造性思维发展过程主要表现有如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1、思维独立性的不断增强和依赖性的不断减弱。
         2、思维批判性的不断增强和因袭性的不断减弱。
         3、思维深刻性的不断增强和肤浅性的不断减弱。
         4、思维流畅性的不断增强和滞涩性的不断减弱。
         5、思维发散性的不断增强和单一性的不断减弱。
         6、思维能动性的不断增强和被动性的不断减弱。
         二、束缚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心理障碍
         研究表明,幼儿创造性之所以受到限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幼儿本来就缺乏创造力;二是他们并非缺乏创造力,由于受到内部障碍的禁锢。使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挥。对第一种情况,可以通过创造性教育开发其创造力。对第二种情况首先要帮助他们破除心智枷锁,克服心理障碍。
         三、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和培养
(一)要教会幼儿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并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幼儿一种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创造进取精神,幼儿一旦具备了这种探索问题的精神,就会在科学知识的大堆篝火里点燃自己的志向火花,就会享受到思考、进取、创造的快乐,就会使他们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敢于排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障碍。敢想、敢闯、敢干,大胆进步,不断创造。
(一)要教会幼儿善于联想和想象,是幼儿根据已有的表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大脑中重新组织安排,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善于想象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也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孩子是很善于想象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地面以下的情况”。他想飞入天空,又想潜入地下。要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就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为想象提供感性材料,同时要提供儿童的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和条件,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翅膀,大胆想象。
(二)善于活跃幼儿思维,教会幼儿善于多方思维,灵活思考培,养他们思考的敏锐性,家长和老师要组织一题多解、多路思考解决问题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这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要通过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锻炼幼儿的直接思维,发善思维和求异思维,增强他们的存疑、假设、推理和验证的能力,让孩子们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观察,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锻炼和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