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张海凤
[导读] 幼儿区域活动有利于满足幼儿自主体验、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与认知水平提高
        摘要:幼儿区域活动有利于满足幼儿自主体验、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与认知水平提高,是当前十分重要的幼儿教育方式。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效果,本文首先研讨分析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其次就如何优化区域活动提了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问题;对策

        所谓区域,指的是幼儿园或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创设出用于幼儿分区活动的场所。相应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基于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1】。在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是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创新区域活动形式、优化区域活动效果对于提升幼儿学习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各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相关问题做具体分析。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与问题
1.1幼儿园区域挥活动现状
        20世纪90年代,区域活动模式被引进中国,成为我国相对重要的教育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为我国幼儿教育注入了新活力,让我国幼儿教育质量与效率得到了提高。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驾驭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2】。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与完善后,幼儿区域活动更加规范与合理,区域活动的功能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发挥。但尽管如此,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2幼儿区域活动中的问题
1.2.1活动区创设不合理
        由于教师对区域活动掌握的不够,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活动区的建立形式化。一些幼儿教师注重活动区外观上的干净整洁、新颖美观,但不注重活动区的实用性,不考虑活动区对幼儿的影响,导致活动区的功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其次,在创设活动区时,教师并没有很强的教育目的,不是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创设。导致活动区在一些方面难满足幼儿体验、发展需求,造成资源浪费。如在分隔区域位置时,教师事先没有做出合理规划,导致区域位置分隔凌乱,相互干扰,不能充分发挥区角的教育特点。此外,创设活动区时,教师并没有综合考虑幼儿的身高、实践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内容,导致幼儿的学习与实践体验受到影响。如活动区内材料摆放过高,不方便幼儿自主抓取等,均给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一定影响【3】。
1.2.2区域活动目标不明确
        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设计目标的意识,没有活动目标与计划。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教师缺乏对区域活动的正确认知与了解,错误认为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自己选择、自己操作的实践活动,不需要目标与计划【4】。
1.2.3教师不注重指导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幼儿学习经验少、认知水平低,因此他们的许多活动都是无意义活动,不具备教育作用。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幼儿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选择与操作,密切关注情节发展变化,并及时给与幼儿一定的引导与帮助,让区域活动朝着规范、有效的方向发展。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有部分教师习惯性的将方法或知识直接告诉幼儿,导致区域活动失去实际意义;也有部分教师不能从幼儿的认知水平、思维智力出发,而是以自己的既定标准去要求幼儿,导致幼儿自信心受到影响。
1.2.4幼儿存在骗取现象
        由于各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个性不同,因此他们感兴趣的区域也各不一致。


如有的幼儿喜欢绘画,会经常去美术区;有写幼儿喜欢手工,就会选择手工艺区等。且受思维、智力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幼儿不善于变通与创新,一旦他们选定哪个区,那么在后续就会固定去那个区域。可以说存在严重的偏区问题。除了兴趣爱好会影响区域选择外,活动区材料的颜色、种类也会影响幼儿的选择与确定。因此教师应当经常变换各区域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有效培养幼儿多样化兴趣。
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优化对策分析
2.1科学划定活动区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能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幼儿实际的年龄、体格、兴趣爱好、求知需求等各项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合理划定活动区域,并科学开展活动区创设、活动内容设计、幼儿活动指导等各项工作,以此提升区域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如在进行区域划分时,幼儿教师需要按照静、动等不同层次进行布局与创设,还要根据外部环境特征,如光线、位置等确定活动区内容,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条件。如教师可将光线充足的区域划定为阅读区、绘画区等,有效保护幼儿眼部健康。另外,划分区域时还要遵循安全性原则,要尽量避开一些不安全因素,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最后,活动区的外观形态、内部材料等都要能符合幼儿审美需求,能充分调动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5】。
2.2增强目标意识
        要想保证幼儿区域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各幼儿教师首先应对区域活动与一个全面且正确的了解。幼儿教师要明确区域活动的特征以及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确定区域活动内容,并在幼儿操作过程中给予幼儿及时科学的指导与帮助,让幼儿真正从区域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另外,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充分扮演好观察者角色。如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记录相关信息,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之后根据幼儿发展需求给予幼儿启发与引导,促进幼儿充分运用自身智慧进行探索与实践,进而优化区域活动效果。
2.3优化材料的投放
        首先,在选择所要投放的材料时,必须重视材料的安全性、环保性,要选择安全卫生、无毒无害的材料,同时也要提前做好一些消毒与加工工作,以保证材料使用的安全性。其次是考虑材料的教育价值,确保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其次是在材料投放环节,教师必须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安全在投放前要对各类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它们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并且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掌握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确保幼儿能准确认识、分辨出一些有害材料,以保障幼儿身心安全。另外是要保证材料投放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幼儿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特征等为基础,确保材料投放的多样性与层次性,确保材料能激发幼儿兴趣,能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教育与启发作用。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班幼儿往往更注重材料的颜色、形状等,那么教师就可选择一些外观造型比较新颖、颜色较为鲜艳明亮的材料进行投放,以吸引幼儿注意力。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在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幼儿区域活动中存在的区域划分不合理、活动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幼儿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深入了解区域活动。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年龄、心理、认知各项特征,科学划定活动区域,合理投放材料,进而提升区域活动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夏菲.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42.
[2]黄利.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问题与对策分析[C]. .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80.
[3]安丹丹.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刘玲玲. 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5]方贞梅,王东华.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某城市公办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1):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