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杨珊珊
[导读]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户外活动时间又是安全事故频发的时间段
        【摘  要】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户外活动时间又是安全事故频发的时间段,所以在户外活动中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幼儿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活动 安全教育  策略  
        在多年的幼儿园教育生涯中,每个学期都会有一些幼儿户外活动安全事故,有的是不小心摔倒磕伤,有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伤等等,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而有部分老师,可能在出现安全事故后,没有及时根据这种偶发的事故对儿童进行教育,而是远离类似的活动,从而造成了“保护过度”影响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的老师, 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以便处理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活动前教师做好安全风险预判,消除安全隐患
        在户外活动之前,教师要根据活动进行风险预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活动场地的风险预判
        活动场地的风险预判需要教师提前观察场地,选出适合幼儿活动的场地,例如活动场地面积要足够大,能够满足全班幼儿自如活动的需要,以免空间狭窄,造成拥挤发生意外。
        检查场地上的安全隐患,如是否平整,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例如小石子,碎玻璃等。记得我们运动会的时候,在操场上悬挂了很多的小风车,这些风车因为风吹日晒,会掉落一些细小的碎片,一名幼儿却捡起地上的碎片不慎划伤,如果教师在活动前进行风险预判,并且及时清理场地上的杂物,就会避免。
        (二)活动器材的风险预判
        教师在选择户外场地游戏器械时,一定要先对所选择的器械进行提前检查。例如大型滑梯的螺丝有没有松动?秋千的绳子是否结实,三轮车的轮胎、车把是否安全等等,这些前期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是确保幼儿活动安全的重要保障。
        (三)幼儿情况的风险预判
        我们可以先检查幼儿的衣着是否方便幼儿进行户外活动,例如是否穿运动鞋,鞋带是否系紧,衣服是不是全部整理好。
        检查幼儿的口袋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检查,将除了小手帕,卫生纸外的其他物品放到自己的橱子里面,避免因为携带尖锐物品或者是打火机等危险物品,出现安全事故。
        此外,我们还应该检查幼儿的精神状态,有没有不舒服的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该根据幼儿的精神状态判断幼儿是否能够进行户外活动,从而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二、在活动中放手不放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当前户外活动中存在这样的现状,就是老师时刻绷紧安全这条弦,始终不肯放手。例如有一次在户外活动时,一名幼儿练习跳跳球,不慎摔倒,造成了扭伤事故。发生事故后,很多班级的老师都不敢让幼儿继续挑战跳跳球活动。
        其实,在户外活动时,我们应该把幼儿的游戏世界还给幼儿,让幼儿做自己的游戏的主人,幼儿可以决定自己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放手”。
        放手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管住手,闭上嘴,睁开眼睛,去观察,将幼儿全部纳入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例如有一次在户外沙池游戏中,很多小朋友拿到了大铲子,小铲子,以及一些比较尖锐的工具,老师担心幼儿可能会出现危险,所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同一方向挖,不要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这时候孩子们连最喜欢的沙池游戏也不想继续玩了,这就是老师管得太多。

而我们放手之后,他们能够合理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向前挖,让地道更长,有的负责往下挖,让地道更深,有的小朋友负责搬运道具,整个沙池变成了一个忙碌有序的“地道战战场”。幼儿们将沙池游戏变成了角色游戏,大家各司其职,并没有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说,教师的放手能够让幼儿更好的体验户外游戏活动的乐趣。
        放手就是需要我们充分的相信幼儿,相信幼儿会自己保护自己。例如在一次攀爬架活动中,有的幼儿觉得攀爬架有点高,站在上面向前移动的时候担心会掉下来,一名小男孩就带着小朋友一起搬来了垫子,铺在攀爬架的下面,保证了自己和同伴的安全。由此可见,在户外活动中老师放手能够引发幼儿思考,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保障幼儿运动中的安全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受到伤害可能是因为参与了不适合自己水平的运动,因为受到了老师的鼓励等外界的因素而去挑战自己。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活动前分析幼儿的水平和层次,根据幼儿不同的层次水平设计不同难度水平的活动,保证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例如一次《跳过小河》的户外体育活动,老师根据幼儿不同的水平设计了三个不同的难度水平,看似无意的将幼儿分成三组,其实是让幼儿在最适合自己的难度进行练习,这就避免了幼儿因为挑战高于自己能力水平的运动出现意外事故。
        特别是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幼儿都能够达到相同的水平和目标,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而不是盲目让幼儿去尝试。例如在一次攀爬架活动中,一名小女孩不敢挑战攀爬架,老师没有鼓励幼儿站上去,而是引导她在攀爬架的下面搭建台阶,幼儿在用不同的材料搭建的过程中,一个一个台阶的不断往上走,幼儿慢慢的适应了攀爬架,终于有一天站到了攀爬架上,活动结束后,她兴奋地跑过来告诉我说:“老师,我下次还想来玩攀爬架,这个太好玩了!”在幼儿的脸上,我看到了幼儿成功后的喜悦。
        四、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增强幼儿自我防护能力
        及时抓住幼儿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户外活动安全教育的好方法。如:在跳绳的过程中,一名幼儿甩绳不小心抽到了另一位小朋友的身体,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跳绳才能保证自己和同班的安全。在跑步时,一位幼儿鞋子掉了,突然蹲下来会引起后面小朋友绊倒,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等等,擅长利用偶发事件,引导幼儿同伴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家园共育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支持,在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上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家长宣传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家长从各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家长感觉到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中来。例如:有的家长对于幼儿的磕磕碰碰非常在意,从而不让幼儿参与一些户外体育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改变家长的观念,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例如亲子运动会,体验幼儿的能力是无限的,让家长成为我们“放手教育”的坚强后盾,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勇敢的解决问题,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充分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给幼儿更充足的空间,让幼儿在安全、快乐、自由的户外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对幼儿有意识的户外活动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吴华.浅谈幼儿安全教育【N】.海南农垦报.2011-03-23
        【3】云塞娜.幼儿自我保护策略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