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性、个性形成的萌芽时期,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期。幼儿园必须要把德育有机和谐地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去,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笔者结合幼儿教育的现状,对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德、体、智、美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 品德教育 核心价值观 感恩教育
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说,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人的一生中最初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但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大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幼儿园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点滴生活、学习中,让德育教育的意识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品格。
一、幼儿园品德教育的现状
严格来说,品德教育贯穿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中。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人们总认为孩子还很小,物质满足大于精神追求,不需要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过分的宠爱、溺爱孩子,导致品德教育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存在德育教育知识化的现象。现阶段,由于幼儿园的数量越来越多,许多新办幼儿园缺乏经验,导致在设计幼儿教育课程时,没有按照幼儿的成长需求去设计,课程缺乏一定的客观规律。同时,部分老师把传统美德的故事只是作为一种知识讲给幼儿,缺乏有力的行为指导,导致多数幼儿会背诵尊敬师长、爱惜粮食、爱护公物等,但当他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还是会丢食物、乱写乱画等……甚至,在家庭里,有的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觉得年龄小可以原谅,采取放任的态度。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幼儿德育教育方面还需努力。
二是存在重文化知识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大部分的幼儿园有“小学化”教育倾向,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顺应家长对孩子们教育的要求,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幼儿园特色班,或是直接开设了小学课程班,设置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舍去了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品德教育的时间,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断提升孩子的起点。但是,对于幼儿来讲,对其进行小学授课已经严重超出了其心理接受范围,也错过了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形成良好品德的最好时机。
三是存在幼儿的德育教育内容不规范现象。部分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使用的授课方式是直接灌输式,偏重文字,很少借助丰富多彩的图案或者色彩进行辅助教学,不懂得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添幼儿学习的乐趣等。并且,对于幼儿的德育教育的教材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在系统的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仅凭借那数页内容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至于从幼儿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容呈阶梯形的设置更是教学内容的缺失。
二、在幼儿教育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孩子纯真的品质,又包括生活细节中显示出来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大度与真诚。这些优秀品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地慢慢渗透。
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程度。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老师可借助绘本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能够通过图片阅读加深对价值观中相关内涵的印象。也可以按照绘本的内容让幼儿排演节目,在幼儿完成表演后,向幼儿讲解相关人物具备的良好品质,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在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启迪幼儿的智慧。比如绘本《海尔兄弟》《舒克和贝塔》《黑猫警长》等这些能够表现主人公顽强、勇猛、机智、灵活、乐观,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的优秀的品质,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教师还可融入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讲解,在幼儿的实践过程中向幼儿讲解这些节日的来源、节日创建的宗旨等,让幼儿能够更好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优秀思想品德,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例如,开展“我是文明好宝宝”活动,带动更多的孩子成为美德好宝宝,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也时刻贯彻活动的开展理念,对幼儿进行长期熏陶和培养。
二要强化感恩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程度。首先,言传不如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人的感恩行动会深深地印刻在幼儿的头脑和心中,教师和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发挥其表率作用,做孩子们的好榜样。其次,“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更好地创设感恩主题墙,让墙由“静”变“动”,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的环境。学会感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最好的感恩教育方式就是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通过蝌蚪妈妈和小蝌蚪的有趣对话创作歌曲,通过学唱,理解知识点,体会妈妈的爱,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即趣味又有生动的教育意义。
三是强化传统美德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程度。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中通过传统美德的固化形式渗透德育教育,从早上入园,教师就教育孩子讲文明、讲礼貌,如和老师问好,与家长道别。进入教室后,应让他们自己擦桌子、摆桌椅,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另外,在升旗活动中还要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党,在参加各类活动中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美好情感。尤其是孩子们互相帮助、有所分享的时候,教师要放大他们的行为,肯定优点,为全班学生树立德育教育的好榜样。
三、结语
“顺着孩子的天性走”,予之合理的方法教导,用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精神对孩子不厌其烦地进行一次次的启发、熏陶、感染,从语言的表现到行动的实践,让品德教育真正走进课堂,让德育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安丽娅.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教育观察,2017(20):143-144.
[2]裘惠芳.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244-245.
[3] 刘艳艳.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4(S2):325.
[4]林瑞云,吴小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初步尝试[J].教育评论,1989(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