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学习的场所,它是幼儿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区域活动中,可通过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区域、及时肯定鼓励、帮助幼儿获得技能、建立良好同伴关系、进行正确自我评价、家园有效配合等途径,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 自信心 途径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最普遍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重视,并逐渐形成了幼儿园全天生活区域化的趋势。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幼儿自信心形成的重要手段。
一、在自主选择区域中建立幼儿自信心
《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既然是环境的主人,我们就应该尊重、信任他们,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去进行活动,教师要以肯定的态度去帮助他们,从而使幼儿在自己喜欢的区域中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参与活动,并能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使信心得到增强。如果老师在区域活动中过多的、不恰当的加以干涉,幼儿就不能以积极的态度来进行活动,在遇到困难时不能独立思考,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认为自己不行,就会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二、在肯定鼓励中激发幼儿自信心
自信,在幼儿的学习中最明显的行为表现是“我会的”“我行的”。虽然幼儿的自我已经开始占据他的脑海,但还是很朦胧,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中的权威人物的评价来判断自己。我常常会看到,幼儿迷信老师,连老师的一个怀疑的表情,就可以改变他的初衷。因此,来自与外界的肯定和鼓励是幼儿自信的源泉。
在区域活动中,要尽量营造一个欣赏、肯定、鼓励、激发的人际氛围。当孩子对学习退缩时,要以欣赏的眼光给予肯定。如我班有个小朋友胆子比较小,上课从不举手,请她做什么事,她只会摇头说“不会”。可是在音乐区角活动中,我却发现她很喜欢唱歌,每次和同伴一起唱歌时都很投入,但只要一单独表演,她就会退缩,为了培养她的自信心,我没有执意把她叫起来令她难堪,而是以观众的身份加入到她们的游戏中,先请另一个女孩和她一起表演。每次唱完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给她鼓掌,并夸奖她唱得好,跳得好。在同伴的陪同下,她的拘谨感渐渐消失,终于肯大声地唱了。现在已能单独表演,我常常能看到她那荡漾着喜悦与自信的笑脸。
还有爱看新闻的洋洋,每次学习活动中,说话断断续续,令人费解,有时小伙伴还故意讥笑他,他变得不爱讲话了。于是我总是画龙点睛的夸他知道的新闻多,请他担任语言区的小老师,鼓励他多说,有意识的和幼儿一起给他创设宽松的氛围,渐渐地他被大家称为“新闻大王”,结巴的习惯也改掉了很多,变的倍爱讲话了。老师的欣赏、鼓励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产生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终于战胜了困难,获得了进步。
因此老师要多以发扬幼儿的长处来鼓励幼儿弥补短处,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最终老师的“你会的”“你行的”,会逐渐成为幼儿的“我会的”“我行的”。
三、在成功体验中形成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愉快的情绪,成功能给幼儿成就感,能带来较高层次的情绪体验,从而逐渐形成和增强自信心。区域活动时,要习惯于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与细节,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注重与个别谈话,通过谈话了解他们在区角里玩什么内容,做什么游戏,再让他们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游戏经验。事实证明,大多数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在多次的展示后,就会胆子大了,也自信了。例如:在操作活动《豆豆搬家》中,伟伟小朋友起初在选择不同的夹豆工具时,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用较细的筷子去夹小豆豆,结果半天也夹不上来,急得满头是汗,觉得没兴趣便停止了活动。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用较粗的筷子去夹稍大些的豆豆,经过努力,很快就能熟练地夹豆豆了。使每个幼儿在其现有的水平上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激发活动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在获得基本技能基础上增强幼儿自信心
教师的肯定与欣赏是给予幼儿自信心的外部动力。如何帮助幼儿从依赖外部动力转化为自发的、内心的对成功的向往呢?答案是帮助幼儿获取能力,这是建立自信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试想当幼儿成功地完成一件作品或当他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的内心满足感是不可言喻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有这个能力来完成作品的。因此,教师可以把技能溶于平时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地积累,让幼儿感到完成作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到新的技能与表现方法,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和自信。例如在建构区,我们让幼儿先认识积木的属性,了解一些基本的建构方法,学习搭一些简单的建筑(围墙等)或物品(手枪等),对过平面图与实地参观,知道物体的空间摆设方位与前后遮掩关系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幼儿在建构前有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积累,这样在搭建时就不会有一种“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感觉。也可以教给幼儿一些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互帮互学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使其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体验快乐和成功,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在正确的自我评价中发展幼儿的自信心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幼儿有了较为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就能建立初步的自尊和自爱,即使受到外界刺激也能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因此,在平时,我们可以有针对地与幼儿展开交谈,让幼儿讨论、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并采用个别鼓励与集体表扬等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客观标准的自我评价,让幼儿树立起“我是一个很能干的孩子”的形象,一段时间下来,我班吴文鼎遇到困难经常会说:“老师,我的脑子不生锈,我很聪明的,我的画画得可好了,我的大高楼也插的棒!”听到这话我会给幼儿一抹会意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让幼儿产生一股无形力量去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顺利完成任务。
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碍才能的发挥。” 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掌握教育幼儿的艺术,善于体察幼儿的特点,不仅关心他们的冷暖饥渴需要,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要,从孩子们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使幼儿人人都拥有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