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期   作者:杨太平
[导读] 对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摘要:对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精神文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和精神文化。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自信心,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一、更新德育理念
(一)树立师生平等观念
         德育工作的主体在于学生,但教师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德育培训,所以教师和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是平等的,都是通过独立个体的状态存在教育活动中。因此,在进行德育教学时,班主任教师以平等的观念面对学生,对于学生的想法和见解要认真倾听,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存在,都有表达意愿的权利。
(二)树立师生互动理念
         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距离的,一般是由教师讲课,学生认真倾听,这样的教育方式使课堂变得沉闷,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班主任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注意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远,也不能过近,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学生的问题、情感、思想做出回答,不断与学生沟通交流,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
(三)树立德育开放理念
         思想观念对于德育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班主任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时,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开放的理念,将德育工作由封闭式转化为开放式,把德育工作放在整体教育层面来看,置身于社会层面来看,与社会实际情况和教育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德育工作,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爱心公益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道德体验,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质。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德育环境
(一)创建良好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对于德育工作来说,是一种环境上的道德体验,对班级教室环境进行布置,营造班级内的学习教育氛围,属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不同班级对于教室的布置要求和风格不同,每一个班级学习氛围和精神面貌不同。如果教室的环境是干净、明亮、整齐的,那么这个班级会给学生一种平静、舒畅的感受,给学生美的熏陶和感受,更能体现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长期对学生进行道德的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所以,为了提高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建设特有的教室环境。
(二)塑造高尚的精神文化
         对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精神文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和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对于德育工作来说很重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育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为了塑造高尚的精神文化,需要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建设:第一,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通过参加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加强学生对班级荣誉感的建设,班集体的荣誉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利益观,小团体、个人的利益永远低于班集体利益。第二,建设合理的传统精神文化价值观建设。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的时候,需要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点,提升道德情感。
(三)营造规范的制度文化
         虽然学生在德育教学中比较放松,但是需要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规范班级文化的建设,为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了规范作用。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对于班级建设有效的制度文化,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形成班级特有的文化特色,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班规,使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规定,形成道德规范。班主任教师在制定班规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征求学生的同意好后再进行制定,形成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学生的品德情况以加减法的形式进行计算,使班级的制度文化对于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有效实施德育工作。
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德育工作是通过教师根据学生的道德品质情况展开,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是很重要的,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班主任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态度温和友善,使学生在沟通时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告诉教师自己的真实情况。教师在沟通的时候,根据学生性格采取合理的沟通方式,增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倡导学生自我管理
         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班主任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自信心,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建设开放的、创新的、符合学生意愿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进行自主探索在班级工作中,学生拥有一定的监督权、选举权和评价权,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使学生在班集体内感到放松愉悦,有归属感,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在班级中的自我管理需要提高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同学的沟通交流发现自己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改善自己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感建设,从而进行自我教育,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广泛的社会教育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求高,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道德建设进行简单认识。班主任需要将学生、家长、社会、学校联系在一起,形成三个方面的教育补充。社会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锻炼学生面对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现实的适应程度。班主任要加强学生和社会的交际,将课堂进入社会中,让学生通过社会课堂提高道德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主任需要对自己的德育理念进行更新,形成平等、互助、开放的德育观念,注重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在班级环境中建立良好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开展多种德育工作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社会实践开展社会教育,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
参考文献
[1]关永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