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对信息化技术进行简要的概念解答;而后,对信息化技术在建筑类课程教学中运用特点进行列举,如教学形式多元化、师生互动交流、协调推进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重视学生实践与反馈等;最后,进一步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以期学生与教师都在自身的任务落实中减轻负担。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将课程体系与内容作用全面发挥的问题,在当前社会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任务也比较符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接收习惯。
1信息化技术简介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让生活中的各个行业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教学方式给传统的教学方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仅是教学方式,甚至转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特征更强,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多。
2信息化技术在建筑类课程教学中运用的特点
2.1教学形式多元化
网络教学与课堂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克服了二者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此同时,又相互烘托了自身在教学层面的展示出来的优势。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乐趣,并以兴趣为出发点参与学习活动。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将建筑类课程教学进行信息化转变,教师可以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将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无法通过二维方式呈现的立体模型或组合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对学生将可以产生更大的视觉冲击。进而透彻理解其中暗藏的各种规律与奥妙,这让建筑类课程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变得妙趣横生。
2.2师生互动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时间极其有限,交流方式也较为单一。信息化技术进入到建筑类课程教学中后,不仅改变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也丰富了交流渠道,例如学生与教师可以在学校设立的教学系统中留言互动,也可以在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上进行意见交流。尤其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与教师多元化的交流互动同样是一个兴趣养成的好机会,因为建筑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较大的区别,偏向于艺术创意层面,学生的创意须在夯实各种基础学科知识后,以更为灵活的方式体现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上。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学平台,组织话题探讨,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看法与意见进行发表,以保证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可以通过实践检验,进而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点评,当然要注意态度,不可一味的否定学生的言论与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信息或是内容补充,让学生的表达更加完整。
2.3协调推进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
落实网络教学工作并不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摒弃,直接让网络教学替代传统教学,而是更注重发挥网络教学的资源与方法优势。教师可以将网络教学模式引入到传统课堂中,也就是在传统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播放一些需要进行信息技术联网的视频、图片、动图等,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对课堂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或是更加简单直接的理解。教师落实的教学内容对于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来说,让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二者之间得到有效的协调融合,不仅保证了教学工作的质量,也提升了教学效率。
2.4重视学生实践与反馈
信息化技术在传统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对实验作业进行规划设计,并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内完成。
同时,学生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作业传送到课程教学平台上,这个平台不仅有老师,还有整个班级的学生。作业传输上来以后,学生可以相互之间观摩与批改,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汇总、点评,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让教师的负担减轻。而学生则可以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工作,承担更多的学习任务。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如此,学生才能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解释与分析,而无法让实践课程的作用全面发挥,随着信息技术承接的教学模式普及,建筑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比重更大,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也更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将自己在实践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发送到课程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查看与解答。无论是教师答疑还是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被打破,让学生和教师的任务落实更加高效。
3信息化技术在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信息化技术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微课、慕课、多媒体教辅设备等让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其次,信息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也让教师从课堂主导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角色。教师不再是根据课程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与指挥,而是通过课程活动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增加学生积极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再有,将信息化技术注入到建筑类课程教学工作后,教师要及时对自身的信息技术驾驭能力进行提升,通过参加岗前培训或专业讲座等方式及时学习,保证信息化技术在建筑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全效发挥。与此同时,教师还须有意识地观察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学习中给出的反馈,保证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出的课程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知识接受喜好,如此才能让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最后,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更多、更新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可以被更为灵活的运用,并将那些学习的技能与理论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作品、化身为创意落实在自己的建筑学设计方案上。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也让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及时迎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将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全面展现,如此,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学习的方式也将更加主动。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在建筑课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当前各种信息设备的开发与出现,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改变,因此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被更为全面的满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将因为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力度更大而紧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革新,注重迎合学生的习惯,并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学习知识,可以让自己的创意更为全面的发挥出来。
结语
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普及,对教学改革有优化促进作用,对于建筑类的课程教学工作落实与改革来说也是一样,高校校方与教师必须及时抓住机会,对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迎合性的变革,迎合学生的知识获取习惯,也迎合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可以在校园学习中收获更多有用、有价值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尹维玲,李旭.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临沂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9(18):112-114.
[2]杨勇.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9(16):65+73.
[3]方翰. 建筑类教学空间的场所营造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