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1982年体育成绩纳入中招考试成绩中。体育也成为中学生们重视的科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项目。所以中学体育老师应该重视起来,分析新环境下体育教学的转变。并且明白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转变。在教学时,着重提高学生们的素质。通过有趣的体育游戏。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来。并且关注。特殊学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中考体育;初中体育教学;影响;改进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都变得忙碌起来。逐渐忽略了对运动的重视。为了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有着更高的身体素质。中国教育部在08年正式将体育成绩计入总分。因为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学习。最近几年我们可以发现,体育成绩在的总分(占比)越来越高,普遍已经达到了60分。或许在将来还会再提高。可见,体育的地位在中学(初中)教育中已经越来越重。但随之而来的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中考体育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中考体育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一件事的产生必然会创造出两种对立的影响。中考增加体育,一方面让老师和学生都重视起来,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身体素质。但是另一方面,初中的体育课普遍成了中考准备课。在这种形势下大部分的教师忽略了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课上增加运动强度。更有甚者,只在课堂上练习中考体育的内容。训练方式单一、枯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对体育的兴趣,增加孩子们上体育的压力,也可能会造成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恐惧。这些都是和当初设立体育课的目标相违背的。通过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中考体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过于追求中考体育的分数
在体育课堂上,大部分的教师将中考体育的项目作为目标,仅仅在课堂上安排考试的内容。让学生们循环式的练习考试项目,给学生们布置大量的训练内容。面对着枯燥的课堂和大量的训练,许多学生都体育产生了恐惧。逐渐的就会丧失对体育的兴趣和主动性。老师们都将体育成绩以满分作为标准,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运动能力不好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标准。不要过分的将体育成绩目标设置为满分。
1.2体育课堂变成了中考体育训练课
中考是学生的第一次大考。学校都希望学生在考试中有好的成绩,更不希望在总分中让体育拉开分数。所以,许多学校都都安排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训练考试项目。让体育课堂变成了中考体育的准备课。体育运动是用来放松学生们的学习压力的。如此以来,这不仅与设置体育课的目的相违背,而且还增加了学生们的压力。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们体育兴趣的培养。面对枯燥和艰巨的训练任务,学生们普遍会丧失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有一定的影响。
1.3忽视了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没有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中之前,学生们的体育课是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自主的在体育课上练习他们喜欢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项运动。但自从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中,学生们的课堂就开始变得枯燥单一。学习的内容只有耐久跑、前掷实心球、立定跳远等技能项目。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中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家长,教师们对体育的重视,通过运动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但现实的情况是学生们不但没有增加对体育的兴趣,反而因为课程的单一枯燥,降低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对其运动兴趣的发展。
1.4缺乏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有效指导
在初中的体育课堂上,部分老师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仅仅是将任务留给学生,让他们独自训练。但是,体育运动想要能够轻松快速训练有效,老师们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动作进行讲解。如果缺少老师的帮助,那么对于那些运动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锻炼起来是非常的吃力的,就不能达到最终的要求。这对学生来说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打击,不利于学生健康的进行体育锻炼。
二、改进体育教学策略,发展体育综合素质
2.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发展体育运动能力
要知道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教师们应该善于发现这一点。充分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运动特点。在课前设计好内容进性,安排好课程进行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要注意天气对运动情况的影响。对于特殊的同学,也要予以特殊的照顾。
2.2丰富训练形式,有效掌握运动技能
初中的体育训练最主要的是为中考体育做准备,但在此基础之上也应该扩展体育课堂的内容,丰富教学安排。比如。学生们在课堂上练习跳远时,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弹跳能力,可以在课前加入蛙跳,高抬腿等动作的练习。让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得到锻炼。多种多样的形式同样能够达到练习的目的,同时也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中考体育项目中有长跑,但是,可以在课堂上增加短跑的训练。让学生们了解短跑应该掌握的知识。他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增长身体素质。与此同时,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学生们身体素质。所以教师们也可以在课堂上选择一些有趣的体育项目。比如说,篮球,足球等运动。通过运用体育器材吸引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这也是增长学生们身体素质的一个方法。身体素质提高了,训练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就能够快速的掌握住体育课程的内容。
2.3培养兴趣,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有了足够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体育课程也不例外。教师们需要不断的在课堂上创新教学的形式。通过各种各样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也能够培养学生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有了足够的兴趣,学生们就会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体育。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了,那么他们就会更快的把握住动作要领。增强综合素质。在兴趣为前提的训练下,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有一个愉快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消除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不自信,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参与到课堂的运动中去。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加学生们运动的成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的成就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体育锻炼。
2.4指导学生锻炼方法,提高锻炼积极性
体育虽然是看似简单的运动,其实每一个动作都有他的要领。老师们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将课程的内容和考试的项目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为同学们的体育锻炼讲述方法和技巧。比如说长跑,长跑虽然看似简单,但将每一个过程分解开来都需要有重视的地方。首先是起跑的动作。站立好后,开始屈膝,将重心下移,重心应该在两腿之间,两个膝盖微微内扣,由全脚支撑过渡到前脚掌支撑,两个手臂自然的前后摆放。长跑过程中也要注意调整呼吸。整个过程中的速度要保持平均,最后可以冲刺。其他的运动,也有相应的分解动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动作进行分解练习。课堂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将这些内容安排进去。通过学习这些动作技巧,学生们能够快速的把握住体育运动的要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们的压力。通过指导学生去学习锻炼的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结束语
言而总之,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合理的去安排教学的课堂进行,真正的发挥出体育课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考体育的分数。教师们也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来丰富自己,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引导。做好学生们体育方面的引路人,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参加运动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史涛,邢志洁.体育中考的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4).79-80
[2]黄龑.中考体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8).99-103
[3]刘康.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时代报告,2016(4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