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效开展相应的学习任务。为了更好地突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有效运用“小组游戏学习”、“研究型学习”、“小组合作解题”的学习方法创新,促使学生收获了更为良好的学习成果。本文基于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试图揭示出一条有效的小学数学育人路径,并希望籍以此文,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游戏学习;研究型学习;小组合作解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有效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开展了充分的“小组游戏学习”、“研究型学习”、“小组合作解题”学习,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的优势互补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数学能力。通过以上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还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以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别进行介绍。
一、利用“小组游戏学习”过程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游戏学习能够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游戏体验掌握相关知识。我们在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中,有效地发挥了游戏教学的优势,组织学生展开了相应的“小组游戏学习”,促使学生们在获得快乐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了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提供了一套“七巧板”,之后引导各小组学生,通过合作游戏的方式,利用“七巧板”拼接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学生拼接图形的过程中,我作为教师走入各小组的学生身边,为他们提供合理性的拼接建议,如将“七巧板”中的两个全等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成为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等等,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小组游戏学习”的开展。在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游戏体验去发展出相应的数学经验,从而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研究型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学习的效率
“研究型学习”是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学习模式,在“研究型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指定“研究方向”,引导学生在课前,基于对于相应数学学习资料的搜集,开展有效的课前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各小组的学生,展开对于大家在课前所搜集资料的研究,从而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效拓展数学视野,促使学生收获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在“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研究型学习”模式引导各小组学生,在课前通过互联网检索的方式,搜集相应的学习资料。学生们经过了课前的资料搜集阶段,搜集到了“鸽巢问题与抽屉问题”、“鸽巢问题的最坏打算”、“鸽巢问题与带余除法”等众多学习资料。之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各小组展开对于组内同学搜集到资料的合作、探究,促使各小组学生在有效认识“鸽巢问题”知识的基础上,切实发展了学习研究能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解题”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解题教学在整体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框架内,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地位。我们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各小组学生有效开展了“小组合作解题”活动,引导学生们在解题中开展分工合作,将复杂的问题分为各种相对简单的段落进行解答,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发展了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我们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出示了以下例题:“+++=(?)”在解答这道分数加法问题的过程中,学生A组的5名学生首先进行明确分工,由学生A利用“5×7×9=315”的过程,找出“3、5、7、9”的最小公倍数为315,之后的四名学生分别基于学生A找出的最小公倍数315,每人分别对“、、、”进行通分,得出了“、、、”的计算结果,最后再合作计算出“+++=”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数学解题任务分工,将具有一定计算量的复杂问题,划分为相对较为简单的解题步骤,促使各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一部分的解题任务,从而再整体的解题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各小组学生的解题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更加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我们还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有效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创新,促使了小学数学课堂获得了焕然一新的面貌,良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教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赵艳辉.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10:129-130.
[2]程喜彬.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辽宁教育》,2019,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