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1万千府 2唐军 3张文军
[导读] 摘要:轨迹交叉理论强调的是,人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与物处于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本文从四个层面提出防止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方法和措施:1、从时间和空间上,控制人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与物处于的不安全状态的交叉;2、控制人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3、控制物所处的不安全状态;4、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1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2成都建工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72;3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  四川成都  610032
        摘要:轨迹交叉理论强调的是,人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与物处于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本文从四个层面提出防止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方法和措施:1、从时间和空间上,控制人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与物处于的不安全状态的交叉;2、控制人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3、控制物所处的不安全状态;4、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关键词:轨迹交叉理论;施工安全;事故分析;预防措施
        随着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愈发明显。近几年与其他行业比照,虽然建筑行业发生伤亡事故的数量逐年减少,但重大伤亡事故还是无法杜绝,时不时会有发生。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很多事故致因理论都应用于施工安全事故分析中,其中轨迹交叉理论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他的本质是事故致因理论。
        1 轨迹交叉论的基本原理
        轨迹交叉论的基本思想是:一定数量的存在内在联系的事件按一定的顺序发生相互作用就会导致伤害事故的产生,这些存在内在联系的事件总结起来就是人的原因、物的原因。当人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与物处于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产生的力“逆流”于人身时,就会导致伤害事故产生。轨迹交叉论指出,产生事故的时间点与特定空间可以称之为,因为人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的轨迹、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轨迹的重叠交叉点,事故发生时会产生很多的力,这些力作用在人身上,就造成了对人的伤害事故。简而言之,人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与物处于的不安全状态在完全一致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发生、相互作用,就会在此时、此地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的核心是事故致因,该理论指出在事故致因过程中,人方面的原因、物的方面的原因同等重要。图1用典型的事故为模型案例形象的描述了轨迹交叉论的发生过程。这个模型案例表明,整个事故的形成,社会因素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原因,社会因素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群体的引导、宣传、教育上。按照轨迹交叉理论的研究思路,要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的轨迹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展轨迹在时间、空间上发生交叉。
       
        2 建筑事故原因分析
        2.1 基础原因
        遵循轨迹交叉理论的指引,社会因素是导致建筑行业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和本源上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个人的先天性条件、 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个人受教育程度和是否受到有效的培训、  社会历史、人体民族差异具有的独特习惯、 国家法律的体系的完善和设计、 制造缺陷、 标准缺乏等。在这些基础因素中如遗传、社会历史、民族习惯等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像教育培训、制造以及标准等导致事故发生的社会因素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消除的。
        2.2 本质原因
        轨迹交叉理论指出,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性原因,安全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
        (1)对安全不重视;
        (2)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划分模糊;未全面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现场作业组织不力;
        (3)未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彻底的安全检查,对违章作业行为和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未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或者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
        (4)挪用安全措施费用;
        (5)对制定的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未全面贯彻和执行;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具备足够的安全操作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6)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与从事岗位不匹配;
        (7)施工管理人员现场指挥施工作业时未严格按照规定指挥,施工作业人员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作业和机械操作;
        (8)未按规程进行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日常保养。
        我国很多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施工作业人员存在侥幸心理。部分企业认为安全投入不划算,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大量缩减安全文明施工投入,不重视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权利,施工作业人员无法得到足够的劳动防护用品,且部分企业存在强迫施工作业人员大量加班、超负荷、高强度工作的现象。某些行政区域未建立专门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某些企业也未设置数量足够的安全员。某些在调整经营机制时,将安全管理组织取消或者多个部门合并,消减安全管理人员,导致施工现场没有人具体负责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
        2.3 直接原因
        根据轨迹交叉理论,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人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与物处于的不安全状态。
        (1)人的因素
        农民工是从事施工作业的一线人员的主力军,他们大都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对安全重视不足,无视规章制度;另外,建筑行业流动性大,农民工、临时工,对施工作业情况不熟悉,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处理应急事件的经验,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力,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2)物的原因
        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往往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最多、安全风险最大的就是高层建筑的施工,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① 工程量庞大,施工工序多而复杂,对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协调能力要求很高。高层建筑分部分项工程很多,要涉及到很多工序,而且存在很多工序同时施工作业、很多工作面交叉影响的情况,现场施工指挥、各流水作业的相互配合非常复杂。
        ② 高层建筑因工程量大往往工期很长,建筑物的体积很大,过重流水作业同时进行交叉影响。特别是民用工程,施工现场面积较小,工期短时间紧迫紧迫,各工序搭接错综复杂。
        ③ 高层建筑往往需要挖较深的基础,还要完成大量的基坑边坡支护,地基加固处理难度大,出现基坑渗水时要进行深层降水,这对施工技术要求很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造价,延长了项目建设工期。
        ④ 不但要完成大量的高空作业,还要完成大量的垂直运输,建筑物高度很高,对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更严格。
        ⑤ 建筑施工作业都是在室外完成的,季节、气候对施工作业影响很大,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
        ⑥ 目前虽然我国建筑企业施工作业大量使用施工机械,但总体的施工作业水平偏低,很多工作仍然依赖人工完成,这些施工作业人员要承担高强度的劳动。
        3 预防安全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轨迹交叉理论指出事故发生是规律可循的,在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发生交叉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产生。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环境及条件,为减少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
        3.1 防止人进行不安全活动的措施
        (1)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防止人进行不安全活动的主要办法就是对人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针对不具备安全生产知识的人群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针对那些具备丰富安全生产知识的人群进行安全技能培训,针对安全生产知识丰富且安全技能水平较高的人全进行安全态度教育。
        (2)以人为本,依据人的身体心理特点开展工作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人的身体心理特点和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内在联系,以科学安排作业人员的工作休息时间,较少单调作业,不要出现经常倒班、长时间上班无休息日的情况,防止误操作。
        (3) 耐失误设计。
        重视耐失误设计,减少作业人员工作失误的数量和频率,如果发生事故,也要采取积极手段,防止事故进一步发展,避免发生严重事故的结果。
        3.2 预防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措施
        (1)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检查和排查,清除潜在危险源,减少安全风险,降低风险等级。
        (2) 控制危险能量的产生和发展。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危险能量能量和危险物质控制在安全的限度之内。
        (3)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严格按照机械的使用寿命控制机械使用年限,在机械设备达到设计使用时长或者设计寿命期时,要坚决淘汰替换,避免存在机械设备超期工作的情况。
        (4) 精密设计,保证机器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假如机械设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故障,要具备自动消除安全隐患、停止工作的能力,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化。
        3.3 加强管理的措施
        (1) 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过程控制和安全责任落实,减少安全管理失误。凝聚和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在政府监督、企业贯彻落实、人民大众参与监督、施工现场人员遵守安全作业规程个层面上,共同努力,实现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
        (2) 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水平。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减少不安全行为和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产生。
        4 结论
        关于安全生产,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者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他们具有因果关系,相互作用,也相互转化。人所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活动会推动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变得严重或减轻,也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促进人的不安全行为发展。所以,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有多重诱发因素同时作用造成的,不能笼统的认为是人或物的单一作用,他们是存在复杂多样的因果关系的。轨迹交叉理论对减少事故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放松对安全生产的管控和警惕,特别是针对建筑这样的高危产业。要想避免发生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安全责任落实,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尽量杜绝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阻止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两者之间发生轨迹交叉,预防和阻止发生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促进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良性发展,为我国经济繁荣,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隋鹏程,陈宝智,隋旭编著.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2] 卢齐忠,等. 安全生产管理实务[M]
        [3] 邱其海,等. 建筑施工安全[M]
        [4] 田元福. 建筑安全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