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高中时期学生身体素质所练习的内容主要为全面性的身体练习,在进行练习内容、手段以及方法上的选择也必须更加多样,必须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作为着力点,让体育锻炼可以逐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同时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本文正是基于此,就新课标下高中生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 身体素质 练习 方法 策略
前言
高中学生正是身体各项技能和身体素质发展的一大关键时期。对高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不仅仅是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体质的一大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其他体育运动学习的基础所在。在上个世纪的体育教学改革当中,为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进行提高,逐渐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身体素质课课练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提高。直至今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体育能力,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提升,必须为其安排比较科学的身体素质练习以及具有一定补偿性的身体素质练习。
一、抓住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打好身体素质基础
身体素质敏感期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身体处在增长最为快速的年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如果对学生进行比较科学化的练习,将可以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有效提升。如果高中生耐力素质和力量正处于身体素质发育的敏感时期,在此时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其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进行重点锻炼,采取克服自身重量的方式对力量进行发展,同时使用比较长的距离对学生的一般耐力进行发展。
二、进行全面的身体练习,掌握1~2项运动技能
对高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具体内容还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在这一基础之上,还可以适当让学生掌握1至2项的运动技能,对学生终身体育观进行培养,让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依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人体在大脑皮层当中统一调节之下的有机体理论为依据,人体当中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机能、身体素质以及活动能力多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一个方面的发展总会对其他方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1]。此外,各个运动项目技能间也具有促进作用,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但是挖掘学生潜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以及身体协调力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不单单需要对运动技能进行学习,还可以在原先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处理好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关系
运动负荷指的是人们进行身体练习时所需要承担的生理负担,在运动负荷中具体的指标有负荷量以及负荷强度。负荷量主要是负荷对人体刺激量的大小的反映,负荷强度主要反映了负荷在机体刺激中的深度。提升和改善人体机能必须在一定的运动负荷刺激下进行实现。人体运动负荷如果增长过快,超出了人体承受范围不仅无法对运动成绩进行提高,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但是如果运动负荷比较小,人体机能将无法得到充分刺激,练习的效果也将不佳。所以,学生在运动时必须让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进行配合,尽量将人体的运动负荷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
四、合理安排练习顺序与间隔时间
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必须对学生身体练习间隔和顺序进行合理安排,逐步提升学生身体技能,防止学生出现因为疲劳所发生的伤痛,得到最优学习效果。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有氧耐力训练以及力量练习时,必须先让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才能够进行力量训练,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在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一般采取准备活动后、灵敏性以及速度性练习在前,而后采取耐力练习;先进行技术性练习,之后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方式训练比较科学[2]。而在这一连续练习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练习间隔进行合理安排,一般来说,比较大强度负荷的重复练习必须有3至4分钟间隔,而在耐力训练中则需要保有5至10分钟的间隔时间。
五、重视速度练习
速度的含义主要包含有相关体育学习内容中跳跃、技术连续等等仅需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求。例如进行提升学生快速跑能力练习时就必须使用一些快节奏以及高频率的练习。教师可以采取各类练习方式,让学生可以在高兴奋状态和强运动欲望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速度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肢体放松能力练习加以重视,避免学生进行比较简单的计时跑练习[3]。
六、注意补偿性体能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补偿性体能素质是一种以体育和健康标准为基础的负荷学生特征的体育教学方法。运动项目的不同,学生所得到的身体锻炼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是必须积极探索补偿性体能素质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的体育教学可以融入到技能学习中,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需要具备的足量体能和体能素质进行保障,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4]。
七、科学安排高中女生生理期的体育学习活动
高中时期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比较旺盛的阶段,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安排体育课中的学练方法和内容,特别是高中女生生理期,必须对其生理特点进行考量[5]。然而在很多的体育课教学时,体育教师往往不重视这一问题,依旧在女生生理期期间安排负荷比较大的运动练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最好为女生安排比较适当的运动练习,让学生可以在不受到影响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素质水平和体能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以高中学生身心特点为依据,采纳体育新课标中的理念,对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进行把握,采取比较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入补偿性体能素质理念,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技能情况进行有效提高,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赵阳. 山西省盂县高中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盂县三中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1):137-140.
[2]陈栋,袁艳,杨宏,赵华. 红色体育运动干预对高中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02):284-286.
[3]罗杰. 无线电测向运动对高中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10):47-49.
[4]郝春燕. 我校高中生的身体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 学周刊,2015(05):226.
[5]钟勇宽. 浅谈高中生体能训练的方法及实施措施[J]. 青少年体育,2017(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