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语文写作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许绍鹏
[导读]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了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传承和创新、审美和鉴赏等内容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了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传承和创新、审美和鉴赏等内容,实现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写作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则需要对核心素养内涵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则与写作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联系,针对性地做出强化。其中着手的方向有学生写作思维的开发、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技巧的掌握等,同时还需要充分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质量,以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本篇文章则通过分析核心素养,提出强化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写作;核心素养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充分反映出学生整体的语文综合素养,但同时写作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核心素养普遍较低,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薄弱,在语言、素材的积累上较为匮乏,另一方面没有掌握科学的写作技巧,更多只是简单地进行文字阐述。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创新语文写作教学方式,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特征和写作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核心素养。
一、语文写作核心素养探析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并不是独立的,所以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总体的衡量标准。概括来说,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所掌握的必备品格以及能力。目前关于核心素养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但基本包含了思维、语言、审美以及文化。首先,语言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学生需要在语文写作中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础能力。根本上来看,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不仅符合语文教学目标,同样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表现方式;其次则是语文思维的发展,这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语文领域中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延伸至写作,即为写作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另外,则是审美和鉴赏,这一内容是指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可以探究到美、体验到美,并且能够进行鉴赏和评价的能力[1]。阅读作品是语文审美能力发展的主要对象,所以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鉴赏优秀、著名的阅读作品领略语言艺术,从而提升个人的审美鉴赏能力,以此为推动力,借助书面语言再次创造不同的语言美,这在写作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最后则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指在语文课程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吸收并且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拓宽自身的语文视野,建立文化自信心。在现代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内容的引导,使得语文课程具备传承中华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独特功能,也为学生作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二、农村小学生语文写作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发展学生写作思维
        写作除了个人的思考,离不开丰富素材的支持。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素材,所呈现的作品苍白无力,缺乏有效的感染力,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写作核心素养非常薄弱,制约着自身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针对这种现象,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写作资源的积累,这不仅是发展学生写作思维的关键,更是充实写作内容、强化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语文教材,这是实现写作素材积累目标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将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摘抄,反复品味,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则要借助教材中的文章内容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阐述自己的观念,并相应进行联想,以此转化为个人的写作能量[2]。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提升主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来获得,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思维品质,还是思维能力,学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所以写作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材对于学生写作的重要价值,并进行科学的运用,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二)强化写作和阅读间的衔接,培养学生写作鉴赏力
        审美和鉴赏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其中语言作品是语文审美的对象,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品味到不同类型的语言艺术,并相应进行审美的鉴赏和体验,推动自身实现知识的内化,通过个人的书面或者是口头语言来创造美。所以要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写作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充分把握阅读的功效,使其能够和写作紧密衔接,为学生搭建写作进化的阶梯,使他们体验阅读情景中的美,并进行评价,以发展个人的写作鉴赏力[3]。通常来说,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侧重在字词的掌握和文章情感的探析上,而忽视了写作方面的启发。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的观念,在课堂中特别融入写作方面的引导。比如散文性的阅读文章,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则需要指导学生在鉴赏的基础上进行积累,体会句子的结构,以在今后灵活应用或者是有效模仿。同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和学生进行科学的鉴赏,包括其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写作模式、情感的表达方式等,使得学生可以系统性地掌握写作的基础方法,具备良好的写作鉴赏力[4]。
(三)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写作应用能力
        农村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民风淳朴,生活化气息尤为强烈,现实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体验,如若加以利用,除了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和视觉,还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所以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要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懂得如何解决生活素材来为文章增色。首先,在年龄的限制下,小学生对于字词和语句掌握程度较低,个人的想法难以运用华丽的词汇进行表达,他们更侧重在直接和简洁两方面。同时,在没有正确引导和强调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生活缺乏有效的感受和体验,这成为阻碍写作的一大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入生活化写作场景,唤醒学生的生活观察意识,让学生懂得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生活中的可用素材。其次,要经常性地组织生活化活动,带领学生走入自然,去亲身观察事物的细节,调动自身的情感进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授学生观察生活事物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使得学生有方向地进行观察,从中吸取有意义的内容。然后,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将所观察的内容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感受运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综合来说,在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连接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对生活化语言建立深入理解,相应需要通过生活化情景的体验和观察来引导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更好地运用所掌握的语句。

结语
        要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写作核心素养,教师要对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的探究,确定关键的方向,就此和写作实际教学状况联系,构建多方面的教学提升计划。一方面要对把握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作文资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写作思维;另一方面则需要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连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并进行写作方式的模仿,助导写作水平的提升。同时,要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优化学生的写作方式,帮助学生运用生活场景来加强写作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易明莉.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索[J]. 小学时代(奥妙), 2018, 000(011):8.
[2] 于洋. 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 教育探索, 2016, 000(012):31-33.
[3] 李凤荣.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写作教学探索[J]. 中华少年, 2019(21):174-174.
[4] 王淑芬.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探索[J]. 新作文:教研, 2019, 000(00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