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吴晓芳
[导读] 自新课标改革以来,我国教育系统在不断的改善,
        摘要:自新课标改革以来,我国教育系统在不断的改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不同程度的完善。阅读是语文科目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当前的阅读教学,在教学方式、考查、学校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热情,创设情感化语文学习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并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表演情境促进多元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引言
        情境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去安排和设置一些模拟真实场景和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伴随国内外对教学情境研究的增多下,情境这一理念逐渐被国内外的多个教师所熟悉和了解,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将情境教育引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此,文章结合部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阅读都是比较难以克服的难题,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讲解的内容来创造相关场景,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情境教学具有暗示作用,而人天生就具备可暗示性,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与情境教学过程中相识的事情时就会得到启发,从而解决出现的问题。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观念比较陈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也比较固定,常常由教师主导阅读教学,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能动性难以发挥。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学生讲述更多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阅读水平就会提升,其实这种思路是错误的,语文阅读不仅需要学生的自主积累,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小说阅读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化,那么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就难以增强,在传统的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从小说的人物、环境以及故事的情节等方面理解,没有将情境化的阅读方式融合到小说阅读教学中,因此学生对小说所描绘的情境难以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阅读中,没有与作者以及小说所描绘的画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这就影响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热情
        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通过生活来源源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知识。对于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学生,只有在学习材料与学生生活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时,才能感到归属感,才能对学习更感兴趣。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就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阅读需求与愿望、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兴趣来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阅读的期望和热情有效提升,将学生的新旧知识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及阅读能力水平。例如在《太阳》一文的教学中,可以对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回答问题这种相对固定且枯燥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教师可以使用投影灯来模仿太阳升起时候的光芒万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感觉到生命中每天所看到的太阳非常接近,学生自然会希望探索太阳的神秘感。

此时再对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指导:“同学们你们看,太阳虽然距离我们有大约三万里,但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与我们的生活有关,但我们对此知之甚少,太阳的奥秘需要几代天文学家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那如此聪明的你们想不想跟科学家一起去探索太阳呢?”在最初的情境体验的引导之下,学生都渴望去尝试,这使他们能够自主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3.2创设情感化语文学习情境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在情感的带动下帮助学生更感性的理解文本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情感。为此在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更为细致的理解文本内容,透过文本内容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背景。在情感化语文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通过声音、光、电、图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顺其自然的将学生带入到教师创设的情感情境中。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穷人”七、八小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感情丰富的配乐朗诵来更深入的感受桑娜推开门看到门后情境的悲情,强化学生对文中主人公情感变化和做法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并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内心想要去学习比强迫学生去学习效率会大大地提高,只有当兴趣驱动学生去学习时,才能更快更好地学到知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渐渐地走进每一个课堂当中。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声像结合等优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在课程的开始,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国大典》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可以真情实切的了解当时所发生的情况,可以播放《开国大典》电影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发学生对党的拥护。以《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在正是教授课文前给学生展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中指出南沙群岛的位置,并播放南沙群岛的宣传视频来激发学生对南沙群岛的兴趣,然后开始教材的教学。
        3.4构建表演情境指导学生表演实践
        除了借助多媒体情境来导入小说阅读教学之外,还可以构建表演情境,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的某些故事情节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化阅读效果,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具体来讲,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做好构想,针对课文哪一段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情境的设计,要设计哪些人物,在课堂上如何实施等。这些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设计,编写具体的教学计划方案。除了教师设计表演情境之外,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从课文中自主挑选情节片段,然后设计一个表演情境,进行小组合作表演。这样的一个方式,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思维能力、感性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对于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如何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成效进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尤维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7).
        [2]朱玉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9(5).
        [3]杜桂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