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编版语文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篇数增加了八成。怎样把生动有趣的小古文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多样性两大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古文 课堂教学 方法 有效 学习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最终的表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篇数增加了八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八单元中就出现了小学阶段第一篇小古文《司马光》,这在以往的教材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怎样把生动有趣的小古文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鲜活起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古文学习。
一、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小古文选择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能够吸引学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古文的教材要有趣味化。
(一)结合部编版《语文》课文,链接课外的趣味小古文。
1.主题链接:部编版语文课文的编排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依据单元主题,链接相应主题的小古文。如学完三下第一单元关于春天的美丽景色的课文后,就可以链接一篇相关的小古文《春日寻芳》让学生诵读。
2.内容链接:当语文课文中学习了现代文寓言故事的时候,就可以链接文言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
3.形式链接,根据现实环境、事件等,选取符合相应形式的小古文进行教学。
(二)结合成语,拓展趣味小古文
绝大部分成语都有文言背景。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成语的时候,可以通过寻找成语的源头来学习小古文。比如,学习“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先指导学生找到成语的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原文故事是这样的:“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小古文,不仅理解了成语的含义,还能知道了历史人文知识。 除此之外,还有“买椟还珠”“刻舟求剑”“自相矛盾”等。
(三)从字画中选取适合开展趣味小古文教学的内容。
古人喜欢书画合一,现存的许多名人字画中含有丰富的古文教学题材。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它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教师在上到“考究题跋——鉴名画”这一环节时,引用乾隆皇帝两次为《斗牛图》作的古诗题跋。
学生从中明白题跋可以是一篇散文也可以是一首诗;明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东坡画跋有偏,当更改;明白艺术创作当多观察生活,不可改也;更明白书写题跋当尊重事实,不可改也。
二、小古文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性
注重趣味化小古文教学。小古文学习中,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是读懂小古文的好办法。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强调以有趣的诵读为主,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保护孩子读书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尽量做到读得“好玩”。降低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尽量多样化,做到简单易行。
(一)以诵为主,在读中与古人对话
诵读是文言学习的基本手段。小古文的教学,应注重熟读和背诵。学生能做到摇头晃脑地、拉着腔调、大声有感情地诵读。在读中感知大意,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悟道理,在读中与古人“对话”。
1.读准字音。古文教学也倡导学生朗读要“正确、 流利、 有感情” ,学生只有把音读正, 才能正确地理解古文的意思。
比如“炎帝之少女”的“少”,学生可能会读成shǎo。结合现代汉语的习惯,“炎帝数量小的女孩”显然解释不通,只有 “炎帝的小女儿” 才符合上下文的意思。
2.读准节奏。教学《精卫填海》时,引导学生搞清楚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几句的节奏,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明白精卫填海的起因是“游于东海”“溺”,经过是衔木石,湮于东海。
3.读准情感。女娃“溺/而不返”,令人痛心、遗憾,语气要低沉。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意志坚决,不畏艰难,令人敬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常衔”“ 湮”等要重点突出,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
(二)读演结合,在演中培养兴趣
教师在小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读演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加深对课文语言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读演结合,加深对课文的准确理,解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如三上课文《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就可以进行读一读、演一演。
(三)读中有疑,在问中感知魅力
每一篇小古文,从字词到段落,都蕴藏着丰富的文言知识。 在学习小古文的时候,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设疑,及时提问,及时研究。 并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爱好,与同学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司马光》中助词“之”的用法,就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研究。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的之就是指瓮,如果“持石击瓶破之”之就是瓶,“持石击缸破之”之就是缸。《精卫填海》女娃游于东海,还可能游于何处?女娃可能:“游于池塘” “游于湖泊” “ 游于江河”。这样的交流,既进行了愉悦而有效的语感训练,同时又辅助理解了文本内容。
(四)读写相辅,在写中提高能力。
在古文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教师教学《书戴嵩画牛》一课,在探究“问”处明事理这一环节中,可设计:
1. 师:说着,聊着,此刻,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生交流。
课文中,哪句话也道出了这个理?
出示句子: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2.补充“问”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那——
出示:
打鱼当问——( ) 看病当问——( ) 做饭当问——( )
绘画当问——( ) 题跋当问——( ) ( )——( )
艺术创作当( ),不可改也。 书写题跋当( ),不可改也。
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得出:打鱼当问渔夫,看病当问医生,题跋当问题跋者……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小古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完善小古文教学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