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期   作者:蒋桂华
[导读] 本文就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展开论述,
        [内容摘要]本文就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展开论述,音乐欣赏要与多元文化融合,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与音乐多元文化的平台。
        [关键词]音乐? 音乐文化? 音乐欣赏? 多元文化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一个必须由感性切入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多元文化的视角。文化的积淀对音乐的理解是非常有益的。建立音乐文化观念,加强学校音乐教育的文化基础,促进多元音乐文化交流对音乐欣赏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欣赏与人文学科的审美关联
         情感教育是人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人文学科教学的优势所在,也是音乐欣赏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音乐与人文科学是完全可以沟通、交流、融合的。作为文化的载体,音乐承载着人类历史历代相袭的精神瑰宝和文化信息,音乐家们总是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的,因此要解读音乐作品中的精神,仅仅孤立地从音乐形式上分析音乐要素,是很难得到的,通过音乐与政治、文学(诗歌、故事)、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综合,可以帮助学生对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美学、文学)以及作曲家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有助于学生顺利走进音乐的精神世界。取材于文学作品的标题音乐更能让学生借助文学的特点,理解音乐,激发想象。如教学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在欣赏前,从文学的角度提供给学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历史背景。欣赏中,让学生根据音乐形象想象文学情节理解乐曲中《梁祝》的音乐特色、音乐结构及表达的音乐主题。欣赏后,借助文学引导学生,在原作与乐曲对比中想象思考《梁祝》的艺术价值及音乐构想。使学生借助文学故事在乐曲中想象出“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的情节形象,进而提高欣赏效果。
          音乐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音乐魅力,体现音乐情感,进而在了解、理解、感悟音乐中展开想象,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除了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外,通过人文科学让学生的想象翅膀飞起来。
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姐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着许多相同的特征,如对情绪、情感的表现就是各类艺术共同的特征。音乐与姐妹艺术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形态更加绚丽多彩。        
京剧——脸谱——图腾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中包含的文化博大精深,比如光是“脸谱”,其中的艺术就可以写成一本书。在音乐课堂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得非常仔细透彻,但是,对于基本的知识应该有所接触。

在教学《京剧欣赏》这一课时,我尝试延伸了课文的内容,重点对于脸谱的作用给学生作了介绍。红脸代表忠勇,白脸代表奸恶,黑脸代表猛智等等,并介绍了关公、曹操、包公等几个典型的形象,使学生对此有了初步的理解。另外,还结合京剧脸谱的特定含义,给学生解释了古代人们闻乐起舞时用的各种面具,从面具的花纹延伸介绍了古代的图腾崇拜。如“龙”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崇拜,古代祖先最早崇拜的图腾是“云”,因为在农业生产中,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舞蹈——韵律——动感
          舞蹈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它们虽然是“视”与听,但是又存在内在的联系。舞蹈随着音乐的韵律、节奏渐渐展开,在音乐与动作中创造一种艺术情境,使人产生韵律情感。音乐欣赏教学中,引用多媒体将音乐配以画面或让学生根据音乐设计舞蹈,将学生已有的舞蹈知识引用于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在听音乐时产生的韵律感活起来。如我在教学欣赏作品芭蕾舞剧《天鹅湖》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其中《四小天鹅舞曲》、《天鹅之死》等片断录像,这时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在欣赏中韵律感十分活跃,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舞蹈基础差的同学通过多媒体展现也能使韵律、乐感活起来。因此把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绘画——色彩——联想能力
          在欣赏乐曲时,我们音乐老师问得最多的就是:这首乐曲让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脑海中出现怎样的一幅图景?可是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用语言描摹心中对于乐曲的真实感受。这时,在课堂中借助“画”的功能无疑是很好的手段。音乐就是一幅画,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是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那些船夫们衣衫褴褛、胸前套着纤索,他们低着头、勾着背,在沙滩上艰难地行走着……一群俄国沙皇统治下生活在最底层的贫民形象立时显现出来,音乐“哎哟嗬 哎哟嗬”的沉重的呼喊声就是他们生活的写照,画与音乐达到了高度融合。
           总之,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音乐与多元文化的融合,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形式。音乐具有弥撒性与模糊性的特点,在许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作为音响背景设置可起“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当我们的音乐课堂开始变得多姿多彩的时候,海纳百川、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才是学生应该接受的真正的音乐教育,只有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培养出视野开阔、胸襟博大、创造丰富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的人。

参考文选: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黄日新《谈“综合”理念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载《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年5月版。
3、余立新《文、理、艺学科教学的审美差异》,载《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2月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