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的知识重要得多,因此培养良好习惯也成了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严抓常规教育入手,试图分析培养学生文明的礼仪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的具体方式,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营造良好的班风。
关键词:培养良好习惯;常规教育;班级管理
一年级新生往往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差,喜欢模仿。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育。因此要保证课堂教学,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的适时调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对这个班的习惯培养。只有在良好习惯的保证下,学生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具体方式,尝试为一年级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培养学生文明的礼仪习惯
文明礼貌是人的基本准则,从小教导学生讲文明的道德修养准则,使其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是现代教育的基础内容。学生从小要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基础礼貌用语,遇到长辈、老师和同学要主动问好,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进入小学时间又短,在人际交往中还缺乏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良好的交往能力。因此老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导向能力是巨大的。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导向作用。比如我在学校门口值日时,我会微笑主动和学生主动问好。对于懂礼貌的学生,我会及时在班里表扬,表扬时具体到学生的行为。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听了,会争先向他学习,想要成为下一个被老师表扬的对象。这对于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做好积极的导向。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严要求。
对于一年级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明确,要求要细,让学生明白具体怎么做,做什么。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要严格要求学生。如:学生听到上课预备铃声就坐端正,把课本和学习用具摆放到指定位置,看似简单的要求,学生可能需要2周的时间才能达到要求。作为班主任,要提前和科任老师做好沟通,统一要求。每节课前都要检查学生是否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摆放位置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一个学生没做到,弄清楚原因,及时纠正,不管纠正几次直到符合标准为止。虽然开始花的时间多,但通过多次强化训练,要求便转化为自觉行为,良好学习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2.树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级的学生容易受暗示,喜欢模仿别人,而不去考虑该行为是否合适。因此老师引导学生有正确的追求和模仿对象。比如上课前20分钟,大部分学生都能保持端正的坐姿,到了后面20分钟,就开始有小部分同学开始扭来扭去。这时候如果批评没坐好的同学,可能适得其反。我们老师要抓住时机,表扬坚持坐端正的孩子。其他孩子听到老师的表扬,一个个立马挺直自己的小腰板。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指引孩子们前行的方向,班级课堂纪律也会一天天好起来。
3.多提醒。
开学第一周的常规教育之后,如何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有赖于老师的及时提醒。我和年级老师一起编了一系列琅琅上口的行为规范儿歌,让学生牢记儿歌,在适当的时机相互提醒,学生就能自我纠正行为习惯。
如课堂纪律歌:小小手,放桌面,左手放下,右手放上。除了语言上的提醒,对于上课爱说话、走神的同学我还会用眼神、用手摸摸他的头等行为进行提醒,不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还能让孩子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4.引竞争。
我们班的评比栏是借助软件“班级优化大师”,主要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评比,促进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谁上课坐姿端正,加1分,谁上课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加1分,谁能早上进入教室就自觉阅读加1分。当然有不遵守课堂纪律,如上课打断同学的发言也要进行相应的扣分。为了让班级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还开展了四个组间的评比。在黑板设置了红旗升格子来记录学生的优良表现。每天在班级优化大师得分最高的小组,全组升一格。每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每周选出最佳小组,每个组员奖励一张“红旗小标兵”的表扬信,利用这招,绝大多数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提高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5.广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全方面发展。因此,我从学习,纪律,劳动,卫生,安全等设立了各种“星级”奖励,利用信息化技术,在软件“班级优化大师”及时加分。每周评比一次“每周学习之星”、“每周纪律之星”等。同时在“班级优化大师”的点评会同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形成家校合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从细节入手,以身示范。
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设立了班规。在班规中规定了卫生要求:保持自己桌面和地面整洁,桌椅摆放整齐。具体做法是每周一让孩子带一块抹布回来擦干净桌面。课前由班长提醒全班学生将桌椅整齐。由于低年级很难把桌椅摆整齐,我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将桌脚对齐地砖上的线,从而摆齐桌椅。一年级的孩子有些还不会扫地,我除了布置周末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学做家务之外,刚开学时我每天早上提前10分钟到班,耐心指导孩子们如何扫地,如何将教室的窗帘绑起来。从细节入手,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打扫卫生的技巧,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我还设立了卫生小组长,让卫生小组长每天进行课间检查班级地面和桌椅摆放的情况,及时纠正不合格的情况,这样,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了,班级的卫生就越来越好了。
2.轮流值日,培育自理。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自理能力,我设置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的制度,由卫生小组长负责。在实行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同学总是忘了值日的时间,除了加强卫生小组长的培训,根据一年级的心理特点,我还实行了“戴牌上岗”制度,当天轮值的学生可以戴上“值日生”的牌子,这样的仪式感非常吸引一年级的同学,忘记值日的现象也就消失了。轮流值日的制度既锻炼了每个孩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了他们“我是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意识,还减轻了老师的管理难度。
只要我们把班主任工作做实做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严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定会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庆秀,养成好习惯,重在一年级[J].科技信息,2011(356)
[2]蘭艳,培育一年级好习惯的点滴建议[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
[3]闫玉红,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