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投身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仅仅收获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能力作为最终教学目的,而应当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数学思维解決实际问题的良好意识,进而真正将数学这门学科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并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就主要围绕着基于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作出相关研究,将从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出发,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时期的教育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起点,奠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道德素养。其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支柱,它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提供先行条件,满足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此外,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对数学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意志、价值取向等都会发生改变,将学生的学习调整到最佳的方向。
一、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反映,人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利用自己的思维消化理解成自己的内容,大量的知识累积成为系统。在教师提问或解答疑惑时,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思维去调动系统中的内容,加以整合去解决问题。
1.思维具有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迅速开辟思维点,加快学生解题的速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在面对问题时,学生调用教师所传输的内容去思考,一个问题的考点可能需要学生调用多元的知识,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有效的思维能帮助学生快速从题目中得出知识点和考点,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第二,力求缩短思维过程,迅速获取知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解法的多元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具有多种起点,使其由数见形,由形见数,巧妙利用方法思考和判断,这大大压缩了思考的时间。
2.思维具有深刻性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在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能力将数学问题的实质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通过外表看到本质。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思考,掌握事物的实际,了解问题属性,用相关联的知识去结合问题思考。
3.思维具有灵活性
灵活性使得思维能从已知的知识中发现新的知识内容,并能够随条件的改变去调整思考方向。灵活性使得学生的思考方向具有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出发,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思维过程的灵活性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主动运用多种法则和规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指导学生课前认真预习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课前预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思考课本中的问题、研究课本中的例题、试做课本中的基础习题,不仅能学习基础知识,还能在此过程中让思维得到有效训练。不同于在教师引导作用下的学习,学生进行自主课前预习更加独立,能更好地锻炼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自主预习时缺乏目标,导致实际预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结合小学数学新课内容,制作辅助预习学案,在其中加入辅导学生预习的图片和生活情境等内容,在上课前发放给学生,以此指导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准备。
2.设置问题,加强引导
在开展教学时,问题的解答最能促使学生思考,发展思维。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变成一个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思维活动。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多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怎么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如果是分子相同,又应该怎么比较分数的大小呢?
学生1:老师,我觉得可以将它们都换算成相应的小数,这样就可以直接比大小了。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办法可行,但有些分数我们很难去进行转换。
学生2:老师,如果分母相同,那么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如果分子相同,那么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知识内容间的规律,引发学生思维的锻炼。
3.结合图形,加深理解
数学教学的开展需要数形结合的方法,这能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一个形象具体的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认清数学的本质。以《周长》为例,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图形,使学生了解周长的计算过程,开始可以以长方形、正方形为例,学生掌握了基本要领后,教师可以用五角星等复杂图形引导学生加深印象。
4.联系实践,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用于生活。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的能力。以《面积》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多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凑在一起后的面积,结合边长与面积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奥妙,使学生能自主发现知识,从而达到建立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实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谢丽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64.
[2]李林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13):53-54.
[3]王立斌.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6(2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