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殡葬文化,优化殡仪馆设计”——记如皋市殡仪馆规划建筑方案设计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王杰
[导读] 摘要:本文总结研究了我国殡葬文化发展与特点,并将其融入到了设计之中,重点介绍了如皋市殡仪馆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建筑设计,对建筑师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殡仪馆具有参考价值。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5
        摘要:本文总结研究了我国殡葬文化发展与特点,并将其融入到了设计之中,重点介绍了如皋市殡仪馆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建筑设计,对建筑师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殡仪馆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殡葬文化;殡仪馆;礼孝;风水;天人合一
        1中国殡仪文化重要思想
        1.1“礼”“孝”思想的由来与发展
        在古代,丧葬建筑是反映伦理秩序以及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权的重要工具。春秋时期孔子的出现,促进了丧葬思想的成熟。其核心思想突出“礼”与“孝”两个字,提出“生,事之以礼;死,敬之以礼”,并编撰了《礼记》,对死亡、殓、葬、丧、居丧、丧服、祭祀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礼制。它的主要过程是经过后人的继承。如“守灵”、“祭祀”等活动至今依然存在。
        “礼”“孝”仍是当今社会推崇的民族精神,但当今社会推崇的“礼”,在等级意义的划分上,不是“尊卑、等级、权利、地位”,而是一个人社会价值的高低。如今的推崇的“孝”,应体现在生前的孝顺上,对于死后通过厚葬来体现“孝”的风气应摈弃。
        1.2“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与风水观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最直接表现就是在葬法上,中原地区强调“入土为安”,从而催生了风水、堪舆理论,《藏经》云:“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抛开迷信色彩,还按照“天人合一”的哲学,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概念和当代设计理念并不矛盾。
        1.3“重精神轻物质,讲科学除迷信”的殡葬改革
        解放初期,我国实行殡葬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倡导火葬,以在殡仪馆举行追掉会的形式简化殡葬流程。殡葬改革的目的在于破除封建迷信,减少铺张浪费,代之以科学、简朴的殡葬方式。殡葬改革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传统殡葬文化不断融合,以及对国外殡葬经验的借鉴,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时代殡葬理念,核心思想为:“重精神轻物质,讲科学除迷信”。
        2如皋市殡仪馆项目背景
        如皋市属于江苏省县级市,由南通市代管,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有人口145万人,人口老龄化严重,每年死亡人数约1.2万,老馆建与1999年,规模及设备均不能满足目前使用及环抱需求,现决定新建一处以公益优先、功能齐全、规模适当、设备领先、绿色环保、职工健康为出发点的国家一级殡仪馆。
        项目选址位于X302县道与如海河交汇处西北角,紧靠X302县道、如海河、如泰河,交通较方便,周边开阔且远离居住区,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基地南北距离200m左右,东西560m左右,较为狭长。
        3设计立意:“江南园林”、“世外桃源”、“太虚幻境”
        为了让失去亲人的家属减缓痛苦,让殡仪工作人员保持愉悦心态、喜欢和热爱本职工作。立意中并不希望塑造一个冷冰冰、送别、焚烧、和埋葬已故亲人的场所,而是希望创造一个充满自然和阳光的生机昂然的“礼孝空间”。因此设计大胆超脱了传统思路,采用分散布局,刻意隐藏与弱化殡仪火化区的主体位置,表达了一个充满情感和自然意趣以及宁静、松驰氛围的空间,在自然营造的空间中弱化生死离别之情;
        减少恐惧和悲伤的气氛。在空间环境塑造方面,强调用绿地、水面等多种植物来调节和缓解人们的情感悲痛,使人们置身于建筑情感的空间环境中,忘记世俗浮华,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也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回应。
        从生至死,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道坎坷波折,庭院空间曲曲折折,也暗寓了人生的多变。太过直白的殡仪馆空间布局,除了给人冰冷的感受让人雪上加霜外,也减少了内中蕴涵的生命的深刻意义。
        以院落空间、庭院回廊、亭台楼阁、粉墙竹影、青砖黛瓦构成独特的园林建筑景观。远远望去,是花园,是凡尘,是仙境?建筑群体组合变化多样,
        但它们都以传统建筑的院落布局为基调,每一个院落都有自己的特色,成步移景异的空间组合。它们还形成了对景、透明景观和屏障景观的连接,形成了丰富的景观效果。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岸芷汀兰,鸟语花香,宛如一幅仙园的画卷。
       
        图1集散广场效果图
        4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布局时应结合场地条件、功能关系、人流集散及空间感受,综合考虑各功能位置及建筑体量,以便达到整体统一协调、流线合理、空间舒适的设计目标。如皋市殡仪馆功能完善,由悼念区、遗体处置区、火化区、办公区、住宿区、守灵区、餐饮区构成,业务区由于本案需求量不大,并入殡仪区设计,骨灰寄存在附近陵园部分解决。规划布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图2总体鸟瞰图
        4.1庄重而不压抑的纪念性空间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国人对于纪念场所的礼仪序列和空间仪式感及其讲究,本案在主入口广场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庄重典雅的环抱形态宁静安详,通过对死者的尊重与怀念来体现“孝”的观念。
        主轴线两边均衡设置了小型建筑,烘托悼念区的主体地位,建筑群对称大气,庄严凝重。整体景观采用佛教文化中禅宗园林的风格,以石景、修剪成形的乔灌木为主景观,创造一种冥想境界,让人追忆沉思。
        4.2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
        由于基地狭长,采用集中布局的形式建筑体量较大,无疑会增加对南侧道路的压迫感,也难以为悼念区前场留出足够的集散空间,因此本案采用分散式布局,将各功能块独立设计,减少了建筑的体量,有利于创造宜人的空间尺度。
        建筑布局以悼念区为中心进行展开,中心广场西侧为办公楼,东侧为对外服务的住宿楼,未来宾客主要的活动场所都集中在广场区域。考虑到遗体流线的便捷,火化区、遗体处理区、殡仪区功能上联系紧密,三者临近设计,分居悼念区东西两侧。遗体在进入守灵区前,需要在遗体处理区进行消毒、化妆等处理。因此守灵区靠近遗体处理区东侧布置,通过绿化隔离。本案守灵区不设厨房,考虑到丧户用餐的便捷,餐饮区临近设计,底层通过连廊联系。所有功能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4.3安全合理流线组织及充足的停车位
        在对江苏地区几个老殡仪馆的调研中发现,流线交叉、人车混行、停车位严重不足,是最为常见的问题,本案设计时着重进行了考虑。
        殡仪车流线、宾客车行流线、宾客步行流线是场地内主要的三条流线,如何做到人车分流,生死流线分离是设计的重点,在人车分流的处理上,本案采用将停车布置在广场两侧,车辆不能进入人行区域的形式。
       
        图3总平功能分布图
        本案停车数量通过日均人流量为基数计算确定,日均接待约20户,接待人数约2000人,按照每车载4人标准,需要小车约500辆。另外可参考《建筑设计资料集第6分册体育•医疗•福利(第三版)》对于殡仪馆停车数量建议取值范围为:30~50辆/100㎡悼念厅面积,本案悼念厅面积为1600m2,计算停车数量480~800辆。结合当地情况,500㎡大厅使用率不高,停车位数量取下限值。大巴车按照每户1.5辆取值,折算为小车计算指标。
       
        图4交通流线分析图
        4.4外部空间的绿化景观元素
        4.4.1点状绿化空间
        现场绿地通常位于道路交叉口、建筑物入口等特定区域。它的功能是单一多样的,承载着人们谈话、等候等滞留行为的布局形式。合理的设置可以为殡仪馆的外部环境增添活力。比如,苏州殡仪馆在家属等候区外设置了一棵桂树,方便家属集中注意力,减轻悲痛。
        4.4.2线状绿化空间
        线性绿地一般是指具有连续界面的空间,它可以引导人们向前的行为活动。它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布局形式,具有很强的视觉连接和屏蔽视线作用。比如:殡仪馆的道路两侧种植了不同大小和高度的绿色植物,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延伸性。由不同大小、高度和密度的绿色植物自由组合而成的线性绿地可分为立体绿地和障碍绿地。
        4.4.3面状绿化空间
        地面绿地空间是指在地块中心或各功能区前进行大面积集中绿化的布局形式。风景优美多样,但要注意把握空间距离和尺度,防止安全感的丧失和土地资源的浪费。比如:殡仪馆送别单元围合的空地采用集中绿化,不仅打破了中心硬铺形成的冷感,又为建筑群增添了活力。三种布局模式在设计上可以有机地结合、协调、渗透,既能丰富现代殡仪馆的整体环境,又能给死者家属心灵上的慰藉。
        5殡仪馆的单体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顺应规划构思,单体设计充分体现殡仪馆建筑庄严肃穆的特点,造型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经验,用现代手法诠释了苏式建筑清新文雅的风格,总体色调采用黑白灰的主调。功能上以悼念区、火化区、遗体处理区做重点介绍。
       
        图5悼念区效果图
        5.1悼念区
        悼念区主要由悼念厅及辅助空间构成,是宾客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本案的视觉中心,在立面构图上本案采用中间高两侧低的金字塔形式,突出中间悼念大厅的主体地位,同时采用重檐歇山顶暗示其地位的重要性。
        本案悼念厅采用“一”字型并列布置,保证了每一个悼念厅都能朝向正南,符合当地风俗习惯,最中心为大型悼念厅,面积约500m2,大厅左右两侧各两个悼念中厅,面积150m2,70m2小厅位于最末端,这样的布置方式很好的结合了建筑金字塔构图,有利于营造庄重、稳定的建筑形态。
        悼念区遗体流线与宾客流线严格分离,本案采用的是南北双廊分流的形式,建筑南侧廊道为宾客流线,视线开阔,建筑北侧廊道为遗体流线,相对隐蔽。
       
        图6悼念区平面图
        5.2火化区
        为了缩短取灰流线,休息室结合火化区设计,方便在完成火化后取灰离场。火化区隐藏在休息区北侧,在造型处理上,可以削弱火化区的存在感。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老殡仪馆火化间存在两个问题:⑴缺少空气净化设备,环境污染大。⑵火化间人员工作区通风效果差,导致工作环境恶劣。本案火化间加大了进深,增加了空气净化设备。出于通风考虑,火化间人员工作区域两侧预留了通风口,增加了可电动开启高窗,改善火化间工作环境。
        5.3遗体处理区
        遗体处理区由法医中心、遗体处理中心、遗体冷藏三大板块组成,遗体冷藏区居中布置,方便其他两大功能共同使用。内部功能布置上,办公功能靠近南侧,遗体处理相关功能靠北布置,远离南侧人员活动区域。
       
        图7火化区平面图
       
        图8遗体处理区平面图
        6结语
        优秀的殡仪馆设计不仅是满足功能需求、流线需求,还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对设计的要求,建筑师应从根本上对中国殡仪文化做深刻的认识,与当地殡仪馆从业人员深度沟通,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需求的殡仪馆,才能更好的促进殡葬改革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JGJ124-1999.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S].
        [2]《建筑设计资料集第6分册体育•医疗•福利(第三版)》.
        [3]结合地形的当代殡葬空间设计研究[D].董奕彤.东南大学.2017.
        [4]南京市浦口区亭子山殡仪馆规划设计研究[D]丁思亮.南京工业大学.2018-0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