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城市日新月异发展下,轨道交通行业随之蓬勃发展。现今,我国大部分一线城市地铁建设初具规模,且二三线城市也逐步开始规划和建设地铁,所以,进一步研究地铁车辆检修和管理能够极大推动地铁行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地铁运营初期车辆检修和管理对地铁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车辆检修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辆;检修;质量;管理
1.地铁车辆检修管理对地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地铁车辆作为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基地之一,其检修周期一般以相关设备和部件的磨损周期为依据。结合实际车辆的磨损情况,科学制定和规划检修周期,不断提升检修工作效率,切实保证车辆的安全长期运行。另外,有必要探索车辆检修新模式,推进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统一配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不断提高运营利润。合理检修和管理地铁车辆,不仅有利于地铁安全高效运行,而且还能极大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2.车辆检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检修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
地铁运营初期,新的检修人员占比较大,由于检修人员工作经验缺乏,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增加了现场管理风险;同时检修人员大多存在对检修规程、作业指导书内容不熟悉,作业未能按照标准化执行。同时,在故障处理和技术改造方面过度依赖车辆售后团队,检修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和检修动手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2.2不完整的检修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
在地铁运营初期,车辆检修相关的作业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是根据车辆制造商提供的维护资料进行编制,缺乏现场实践和运营管理经验,导致部分检修内容与本单位的实际运用情况不符,不利于检修作业的开展;其次,由于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列车运营或检修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事件,缺乏相关的处理依据,不利于质量的管控。
2.3检修物资匮乏,影响检修工作有序开展
由于物资采购流程、采购方式不完善,车辆检修部门制定需求计划、提交申请后,再由物资采购部门进行采购,整个过程复杂,手续繁多,不利于物资的按时供给;其次,由于车辆检修部门缺乏维修周期及物资提报的实践数据,难以制定合理的物资提报计划,物资需求计划的预测性不高,采购的物资准确性、合理性不强,导致地铁开通运营后的较长时间内,由于工器具、计量器具及消耗类物资的缺乏,严重影响检修工作的有序开展。
2.4检修数据管理与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线网客流强度持续增大、服务要求不断提升、安全压力、维修压力、成本压力与日俱增等,这些都对设备的维修质量及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利用智能技术手段提升设备维修水平。目前大部分地铁公司仍然采用传统的纸张或电子表格对检修数据、故障内容、维修记录等内容进行记录,人工数据分析工作效率低、局限性大,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对设备、耗材、人员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分析预警,导致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机性。
2.5传统的检修模式利用率低,且维修成本高
运营初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维修模式基本上沿用铁路的经验,采用运行里程和时间进行“预防性维修”和列车故障的事后“故障维修”;由于车辆部件具有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该维修制度会造成有些部件得不到及时维护,而又有些部件进行了不必要的维修;检修利用率低,随着线网客流量的不断提升,影响列车运营的可靠性和运能的充分发挥,且维修成本高。
3地铁车辆检修和管理对策
3.1加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打造精英团队
完善员工岗位技能评估制度,锻造优秀团队。加大多形式培训,多角度,多方面培训,不断激发员工学技能、练本领的热情,磨练匠心精神,营造“比、学、赶、超”的和谐团队氛围。通过开展供应商培训及技术人员交流沟通,制定专项技术整改和管理措施,同时结合现有技术管理成功经验,不断修订完善工艺技术标准,多项措施并举,强化素质,提升员工故障处理能力,为正线供好车供足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3.2完善检修制度及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借鉴其他城市成熟地铁质量管理的经验与优点,对标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结合本单位自身生产情况特点,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车辆检修质量管理,完善电客车检修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提升员工检修过程规范性,严格控制正线运营指标,逐步缩小与同行业之间的差距,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设置质检岗位,由上级部门统筹管理,采用定点驻段(场)管理模式,大力开展现场质量检查,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制定、督促落实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修订、完善各类工艺技术标准,提高管理水平,以确保各项工作低耗、高效、稳步进行。
参考其他地铁质量管理先进办法及分析手段,借鉴其质量管理经验,做深、做细、做实,逐步建立完善检修部门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以“管、控、分析、总结”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逐级负责的责任考核体系,完善“奖罚分明,有奖有惩”制度,激发员工认真执行工艺技术标准的热情,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质量责任考核管理体制。
3.3优化物资采购流程,提高计划提报准确率
地铁属于公共交通,抢修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集中招标周期长、效率低,难以满足运营检修需求。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应采取多种采购方式,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不同条件的网上采购、紧急采购等模式,不断优化采购流程,形成以集中招标为主,多样化采购方式并存的采购模式。同时,车辆检修部门根据运营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生产数据及市场产品信息,并根据物资的类别、技术参数以及到货的时间进行深度的加工,从而制定出实用性高的物资需求计划。
3.4探索智能化运维管理,助力检修模式升级
为应对网络化运营挑战,同时开源节流,实现地铁运营的可持续发展,运营单位应积极探索设备设施智能化运维管理的新思路和新做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平台的数据,提高智能化运维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生产管理的升级。例如采用车载监测系统、轨旁监测系统、大数据平台的车辆智能运维系统、检修管理系统等手段,通过网络传输功能,实现车载监测系统、轨旁监测系统数据的采集、传输、汇聚、预警功能,大大的提高检修管理、检修作业的效率,推进无纸化检修,并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
3.5借鉴同行业先进的检修模式,提高车辆利用率
例如国内先进地铁行业采用的均衡修模式,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预防修,强调对车辆零部件故障信息的统计分析,掌握车辆零部件的寿命周期和维修周期,对于短周期的零部件维修可把维修作业内容分解成小作业包,在运营窗口时间实施完成;对于长周期的零部件维修可适当分解,减少列车停库时间,可在不采购新车的情况下提高列车的运用率,为正线运营驾车创造有利条件,缩短正线高峰行车间隔,创造重大的社会效应。
例如目前大部分地铁运营时间段为6:00-23:00,在高峰期和非高峰期采用不同运行图,排除洗车、调车等作业影响,自早高峰第1列车回库至晚高峰第1列出库车交车之间,实际有约6个小时的窗口时间可用于回库列车检修。
3.6车辆部分委外维修,降低检修成本
将车辆检修部分业务委外车辆制造商等单位完成,委外单位业务范围包括定修、故障修以及临修业务,日检交由运营部门的日检工班进行,可以有效减小运营检修压力、并可以降低人员管理压力;由委外单位仅提供技术和劳务,相比自主修产生的费用仅区别于人力成本和项目服务费以及故障备件成本,即委外单位和运营单位薪资标准的差异性和委外单位要求运营单位支付一定费用的项目管理费,以及部分可维修性较强的备件进行委外维修重复利用节省的费用。
3.7建立健全的应急措施
地铁是当前社会客运的主要工具,能够同时承载大量乘客。一旦不幸发生紧急状况,如何快速有效地疏散乘客,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非常重要,不容忽视。检修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将每个工作环节落实到位,做到有效预防。其中日常维护、集中维护以及应急维护是地铁运营维护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应急维修是应急措施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车辆发生故障时,应迅速准确地排除故障。此外,还应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列车脱轨、列车分离等大型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做到防微杜渐。
.png)
图1工作日运营窗口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运营初期车辆检修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和关注,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优化物资采购流程,借鉴同行业先进检修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智能运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提高地铁车辆的检修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世钟,袁帅.地铁车辆单臂受电弓关键部件故障形式及检修建议[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4,02(01):81-84.
[2]陈明国,许晓勤,李军,钱世勇,曹秀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单臂受电弓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与验证[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1(03):57-62.
[3]于靖,孙凯峰,刘进辉,等.铁路机车车辆检修用轮对立体库的几种型式[J].铁道机车车辆,2012,12(24):105-108.
[4]楚柏青.北京地铁古城车辆段检修基地改造工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