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润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西 530007
摘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灌溉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为了农田免受干旱或是洪水的侵袭,通过采取适合的灌溉技术可极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此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另外,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期间也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贴合环保理念。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1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准则
1.1 灌溉设计
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夏季节雨水降水量较大,而在实际灌溉作业中绝大多数源于河流水的灌溉,这就导致我国在秋冬时节常出现较难解决的灌溉问题。为了满足我国农田四季均需要水源供应的需求,一般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从灌溉设计保证率与抗旱天数两方面提高水利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其中灌溉设计保证率具体可由P代表,是从相应的时间内所获得的水量与全年总水量的分析结果中得来。所以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农作物种类及水源供应情况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当灌溉设计保证率>80%时可适量种植需水量较大的水稻等作物。当灌溉设计保证率<80%时可种植耐旱性较强的小麦等作物,进而保证灌溉设计与农作物生长处于一致状态。此外,抗旱天数是指在一般情况下通过灌溉设施对农田进行灌溉的实际天数,这需要考虑当地气候及水分蒸发情况等条件,故而需根据实情进行设计。
1.2 取水方式
取水方式是在灌溉期间,用于灌溉作业的水源的获取方式。通常情况下,我国灌溉取水方式包括自流与提水两种方式。因此,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需要从取水方式方面着手。以往在灌溉作业中常使用的是自流方式,将河流作为灌溉水源的主要渠道。同时根据农田周边是否存在水坝而分为无坝取水与有坝取水两种类型。在有坝的取水过程中所需成本较大,但灌溉保证率较高,安全性更强。且其具有一定的防沙效果,所以也突显出较强的保护人民安全的优势。
2 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灌溉技术的应用措施
2.1 科学选择灌溉形式
灌溉形式主要包括喷灌与微灌两种形式。它们各有各的优势,故而需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期间科学选择适当的灌溉形式。其中喷灌形式具体适用于具有水压的灌溉区域内。实际操作方法如下:首先,需要先行将水存储到喷水管内部;然后对准所需灌溉的农作物喷出,雾化,均匀喷洒灌溉,这样可最大化保证水滴能充分灌溉到适当的农田区域中。由于喷灌形式是将水源转化为水滴状态加以灌溉,故而并不会引发农田径流现象,甚至可对水源起到一定的节约作用。同时,喷灌还可严格把控土壤湿度,促使农田湿度保持在0.8左右,以便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至于微灌形式适用于密集区域,实现大面积喷洒效果。尤其对于常年干旱地区而言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可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并且它所需成本较低、耗能少、易操作,故而基本上可用于各个农田生产中。
2.2 应用灌溉渠道系统
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中所取用的水源主要为自然水源,在具体作业中主要包括取水区与输水区、引水区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实际需求确保灌溉技术能为农田起到促进作用。农田水利系统具体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干渠、支渠、斗渠、农毛渠等作用。其中干渠实际是用来输送水源的渠道。而农毛渠则是保证水源能够及时输送到农田中,以便农作物可获取充足水分的渠道。另外,为了强化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还应做好后期维护工作。比如在部分农村地区,它们所设计的灌溉渠道过长,导致结构混乱不利于管理,所以可通过制定责任分配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有效保证灌溉技术在水利工程规划中的合理应用。
2.3 合理设计取水方式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灌溉技术的取水方式有两种。而在实际应用时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此提高它的有效性。在采用自流取水灌溉方式时,需对其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河流作为水源主体根据农田周边实际环境选择正确的取水方式。如有坝取水方式虽说它的水源来源较广,但所处水位较低,常导致无法实现自流灌溉,故而应在其中融入人工辅助环节,让河流为农田灌溉带来重要助力。而在应用无坝取水方式时可在设计期间选择是否建闸,一般若无必须要求可不予建闸。
2.4 确定排水沟设计事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需事先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并确定排水沟设计事项如排水沟数量、间距、尺寸、深度等信息。在设计排水沟时一般情况下需保证它的长度处于相关规范中,一旦过长极易增加水分蒸发量造成土壤结构发生变化,甚至形成盐碱地,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相关研究可知:排水沟的深度应保持在0.8m到1.5m范围内且在一定水位下,深度越大所需间距就越大。另外,在设计排水沟时对于水位也有相应的要求。它包括日常水位与最高水位。并且将沟渠间水位落差需控制在0.1m。至于最高水位需在设计时注重水位高度低于沟渠侧面,保持0.2m落差,进而确保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灌溉技术趋于科学化发展。
2.5积极提升施工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首先,施工单位应当重点关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落实性,作为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使得业界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标准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为此,为了保障施工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施工单位应当积极聘请专家或者技术经验较为丰富的勘探单位开展水利工程的勘察工作,全面掌握水利工程项目实际施工地点周围的水文信息以及地质分布等重要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施工规划设计方案,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开展。其次,施工单位还应当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监测准备工作,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天气等其他因素导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无法如期开展。因此,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当将动态监测机制纳入到方案中,并及时制定事故应对方案,确保水利工程项目能够如期的开展。最后,施工单位应当重点关注施工规划设计方案的落实情况,为了确保施工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尽可能排除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以及安全隐患,施工单位需要比对施工规划设计方案中每一条内容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实际的落实情况与施工规划设计方案不符合,则需要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方案修改的理由陈述。
2.6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进度
在编制施工规划设计方案时需要以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进度为基础,合理的分配场地布置以及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资源,做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的贯穿,确保施工单位能够随时随地掌控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当及时跟踪最新的水利工程项目技术标准,并将其写入到施工规划设计方案,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为了保障新技术标准的应用能够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进度,施工单位还应当监测新技术标准的应用情况,关注新技术标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问题分析应对工作,以工作底稿的形式进行记录,从而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还应当及时的监控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影响因素分类归档,将其分为不可控因素以及可控因素。例如,针对天气等不可控因素,施工单位可以从加强天气预报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入手,结合天气预报情况来调整施工规划进度。
3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应用水利工程灌溉技术可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所以,相关人员应当根据农田实际生产状况合理规划水利工程灌溉方案,以此强化实际应用效果,促使农田效益得以提升。与此同时,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期间还应做好防护工作,以便农田生产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农田灌溉行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发润,周敬波.浅谈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J].农家参谋,2018(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