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身心健康、思想道德、行为观念等各个方面或多或少难免存在一定问题,更新该类群体的教育理念及优化教育方法极为迫切。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问题为研究主导,分析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对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家校合作;共育;策略
一、家校合作共育的提出背景
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家庭、地方及大环境)形成的极为特殊的贫困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以及社会化转型发展中产生的需政府亟待研究解决的核心社会问题之一。付聪[1]研究提出,尽管多年以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已卓有成效,但就近年社会现状而言,留守儿童德育缺失是我国社会各界对其教育、关爱服务中所忽视的重点问题。新课改提出以学生全方位培养为教学核心导向,尽管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均开设德育课程,但其仍属于智育从属的边缘地位,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十分突出,开展日常德育工作或活动也往往淡化内化学生道德价值,几近流于形式。再就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视角而言,大部分均认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之事,监护人力量基本处于“缺位”状态,如此德育教育仅仅依托于学习单方面力量而行,并无法形成家校合力共育,致使家校双方对学生教育管理中各行其道、各有所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动开展严重脱节。
因而如何拓宽德育教育渠道且打造有效的家校教育共同体促进德育成效提升,已是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协同培育强调多方资源合力并行,本研究以家校合作为重点方向,探析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困境中家校合作共育的可行性策略。
二、家校合作模式共育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校合作的共育内容单一,合作核心导向不明确
家访是家校合作的必经途径[2]。但存在问题在于缺乏针对性的核定导向,其工作主要是了解学生思想德育问题或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开展相应的关怀工作,对留守学生并不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战略,对其思想德育问题挖掘仅仅结合其家庭环境层面予以分析,并未结合学生本身特性而针对性思考。或可以说在了解留守学生存在德育缺失情况下,并不具可供参考的指导性意见及科学合理的干预路径实现问题改善或解决,致使家校合作中双方人员均为未明晰留守学生德育缺失问题的成因、相关影响因素等,大体方面基本停留在通过询问、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德育问题,而针对学生难以启齿或故意避而不谈的问题,其双方也并未进一步深挖,最终导致家校合作发展为“治标不不治本”的表面问题有效而内在问题并未有效改善的局面。
(二)“重智轻德”观念制约德育缺失问题关注及培养
受社会激烈竞争影响,提升学习成绩始终是家长最为关注的话题,一定程度上无可厚非,但同时并未积极关注留守学生校内外德育问题,可以说农村地区鲜有家长主动关注,其教育管理理念中儿童学习成绩终是第一要务,从而相对淡化重视挖掘儿童品性、心性等德育问题,且普遍潜移默化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问题皆可抛”,可以说重于智力发展而轻于情感品德问题制约家校合作共育的一大核心影响因素。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也鲜有涉及德育问题这一专一项目,对其德育是否缺失、缺失如何等大多是教师的分外关注[3]。对问题的不了解,进而造成有时教师针对留守学生德育相关问题均以“无奈”收官,加之忙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更进一步淡化学生德育问题挖掘。留守学生的学习规划与成绩提升确实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但其德育是否缺失、缺失如何等必须是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且“智育”与“德育”本身即为一体,若要真正实现并驾齐驱、双向协调发展以实现全方位培养儿童,即必须要保障两边所付出力量均衡化,才可促使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德智紧密配合。
三、加强家校共育有效性为导向的合作策略初探
(一)更新家校双方教育理念,提升对德育的重视程度
毋庸置疑,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确实是第一要务。但德育心智等层面却不可不重视,智育与德育相互影响,可谓智育是学生优秀德育的前提保障;而优秀的德育亦可使之智力不断提升。因而学校与家长双方不可单一重视于学习成绩培养,同时应将重心均衡置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自主劳动意识、感恩意识、尊重关怀他人意识等,以培养优秀的文明习惯、生活行为,引导其建立相对正能量、阳光的三观且建立人生理想;应尤其重视学生隐性化心理问题,放下管理学生的姿态,以平等视角采用朋友关系加强与学生沟通,深挖其内心症结、困惑,结合学生日常表现给予针对性指导,鼓励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志愿活动等,丰富其精神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意识、自我与他人意识等,促进其良性发展。
(二)创新家校合作信息交流平台,提升双相协调性
现阶段家校合作之间的沟通交流多采用微信、电话及短信等,但囿于双方时空差异问题,使之并无法深入探讨、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德育缺失相关问题[4]。由于家长与学校间所展开的沟通交流仅仅是为了解而被动化探讨留守学生校内表现及学习状况等。为此基于两者间均为主动的特性,加强自主性了解是第一要务。学校可搭建“学校一家庭”微信公众号平台,利用网络资源向家长推送留守学生的德育缺失相关问题的文章与宣传视频等,并重点宣传家长的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对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家校合作在解决留守学生德育缺失问题中的必要性、家长合作意识不佳可推动留守学生在校期间引发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事件等,以及解决留守学生德育缺失的重点内容、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技巧等等,通过提升家长认识,使之从侧面增强对孩子德育方面的重视度,以加强家长配合程度,不断提升共育有效性。
(三)环境改善——纯化农村社会环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落后问题,加之环境对心智未成熟的学生而言影响十分重大, 积极整治环境风气则十分必要。其一,村政府部门应积极整治农村治安,加大力度治理农村偷摸扒抢等一系列“小偷小摸”的犯罪活动,并严厉打击惩戒组织及教唆留守儿童犯罪的人;其二,社会各界需加强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加达里力度破处迷信、赌博、娱乐之上之风,不定期清查网吧、游戏厅、KTV等娱乐场所,同时可积极引入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娱场所,力求为留守儿童构建安全、健康的社会生活环境;其三,得益于部分农村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例如红专背景、互惠互助的邻里关系等[5]。因而政府还需加强发挥农村社会环境的自身优势,力求丰富其文娱活动形式,从上至下全方位改善群众娱乐方式,以陶冶村民情操、优化道德品性认知等,加之学校干预,促使其更合理、有效管理儿童,科学、开放、正向化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及日常行为习惯。
结语
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是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问题的必要途径。学校作为家校合作主阵地与主渠道,应积极敢于创新、敢于自我反省,不断挖掘家校合作共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儿童现实需求及家校合作模式运营现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质量持续改进理念不断优化合作模式从而提升共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付聪.散居孤儿社会救助制度的缺陷及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支持网络的视角[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03):20-30+37..
[2]刘红,张权力.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当前家校合作:文化困境、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4):35-39.
[3]熊红星,刘凯文,张璟.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心理健康和学习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01):1-8.
[4]卜春耘.有效沟通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J].甘肃教育,2019(24):61.
[5]银小兰,黄诚.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241-242.
课题: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普通一般课题“家校合作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批准号:18PTYB09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钟水清,女,赣,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乡上埠中学,中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