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与德育渗透的统一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刘普生
[导读] 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也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
        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也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一些旧的价值观被抛弃,许多新的价直观日渐被接纳,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精华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新的价值观逐步整合,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变化是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及文化心态的产物。一方面,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促成东西文化的融合,这些便构成了当今价值观多样化的内外动因。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语言课德育教育,必须直面这种存在,不应怀有回避甚至无视的"驼鸟心态”。须坚持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在指导理解和动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以使语言训练扎扎实实,思想教育潜移默化。但从教学现状看许多教师对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处理不当,或者脱离语言文字,粗浅地分析思想内容,使思想教育缺乏深度,或者忽视思想内容淡化语言训练使语言训练缺乏力度。那么教学中如何保持语言训练与德育渗透和统一呢?
                      构筑语言情境,注重思想教育的形象性
        在教学中,可抓住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作者描述的事物在学生大脑中得到还原使其如见其人,如视其物,如临其境,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理解语言,陶冶心灵。西沙是我国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我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就借助以下几点办法:(1)借助生活,想象画面,借助影视和课外书中对岛屿的描述、想象"物产丰富,分光秀丽的美景图,初步感受西沙的的特点。(2)借助挂图,描述画面。出示西沙群岛,让学生用“按照顺序,突出重点抓住特点”的方法描述西沙的美,通过亲眼目睹深切感受西沙的富饶。(3)借助课文,还原画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具体理解西沙之美进而以“读了课文,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引导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画面,并以“你看到这画面,心情如何,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人其境感其情揭示西沙的神奇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4)借助想象,创造画面以“我来到西沙”为题,引导想象描述自己在西沙游玩的“所见、所做.所闻、所想”,叙谈感受,这样引导能使画面发挥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双重功能提高训练效果。
              探究语言蕴含讲究思想教育的随机性
          老舍先生说过:“思想内容与语言是血和肉,是分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握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抓住思想意蕴,理解语言内涵,以使思想教育随机渗透,不留痕迹。

例如:教学,<<金色的鱼钩》第七自然段,可以抓住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依靠”,写他神态的词“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和写他穿着的词“单薄破旧让学生找一找,划一划这些词语,然后让他们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他是这样的神态和穿着,学生不仅领会了关键的词义句义,培养了理解能力,还深深地被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战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从而受到教育。这样,以文悟道,因道学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中能取得训练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两大效益,达到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接受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思想教育的目的
        体味语言情感,重视思想教育的渗透
          情感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它是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中介。在教学中,可抓住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引导体会情感强化语言感受,以发挥情感对学生道德情操的熏陶作用,使思想教育“随风潜入,润物无声”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可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内容,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第一步:引其入境理解内容,感受改革的新变化。它具体表现有哪四个方面上?每一个方面又从何处着手描写的?这说明了什么?第二步:激动其情,诱发情感。让学生分内容按角色促进学生移步入境览物动情,能有效地感受十年改革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这一切都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这样就做到了有效地强化语言训练和德育渗透的效果                           探究语言情理确保思想教育的深刻性
         在语言训练中,须充分挖掘语言的情理因素,即情与理的思路,情与理的逻辑性,情与理表达的深度。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把课文的情与理理解渗透,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以充分体现语言理解和德育渗透的深度德育中的诸如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思想、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必须理直气壮地倡导和坚持任何偏离,必须导致精神支柱的倾斜。同时理解终归是一种企盼,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状态,也要提倡主旋律与多样化的辩证-----君子之德,和二不同。在坚持正面教育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应允许有广阔的思想空间,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不能简单地滞后甚至疏离于社会现实的道德阐释观念及形成的公共话语作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应允许既讲理想追求,也讲合法利益;既讲奉献社会,也讲合理回报;既讲人格完善,也讲世俗生活等等。遗憾的是,我们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常常有意无意地轻视甚至蔑视个人的合理要求,否定个人的正当需要。有时将进入常识地界视为一种堕落,而将颇具“伪圣化况味的经过升华的东西视作“正常的世界,某种程度上营造“美人如花隔云端的幻觉。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一体化日趋临近的今天,理应拓宽视野让全球意识成为新的视点。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科书教材,对于文道结合的教学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本文就教学中如何运用“文道结合”的教学思想和原则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谈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以期抛砖弓玉,求教与同仁,愿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