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思路与案例探析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王芸
[导读] 对高中阶段的教师工作进行了课堂形式要求,
        摘要:对高中阶段的教师工作进行了课堂形式要求,以问题式教学为主导阐述了引导学生的工作理念,将培养学生和进行工作涉及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确定教学思路将学好地理应当关注的条件进行了要求,对学生在识记地图、记忆知识方面的需求进行了相关性表述,把“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地理内容当做教学案例,结合案例教学解读了教师的工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学生因素。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思路
        引言:问题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局限于考试形式和书本条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某限定条件内的教材问题进行不同形式中解答,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改变自身原本的思维定式,依据问题走向对怎样处理好已知条件的关系,进行课堂要求下的问题探索和与学科相关的知识消化。
一、高中地理的问题式教学
教师要重视学生面对问题时的不同表现,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所用时间的控制,进行学生角度的问题难度标记和重要知识点标记,在课堂中了解学生不易理解哪些知识点,以培养学生为中心应用问题式教学管理课堂。要结合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升学目标以及成绩目标,根据学科之间的分值占比和得分重点,合理的设置问题冲突、管理学生探究和处理问题。高中地理中需要熟记的内容多是常识性知识,出现的问题都是需要结合多个知识点进行解答,一旦学生对某部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或者解题思路不够熟练,需要用更长时间学习过往内容、通过刷题方式巩固已学知识。
二、问题式教学的问题和探究
1.问题设置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时刻借助地图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都存在一些侧重点。比如经纬线的区分和读法、洋流分布和气候之间的关系等细节知识点,是考试出题中易考到、不易识别的重点。教师要着重于学生在记忆这些知识点时的疑惑,通过帮助学生记忆常见的气候分布以及大洲、大洋的分布,使学生在看到洋流问题时首先能够想到,洋流周边的地理环境是否受其影响,怎样通过识别经纬度确定地图所示的环境位置等[1]。问题设置要结合课堂实际和相关知识,不能脱离问题场景而提出与知识矛盾的问题,要培养学生认识错误、总结经验的思维意识,突出课堂教学中问题与知识的相关性作用。使学生在探索问题中能够找到支持结论的理论依据,在自主思考中找到对学习有益的创造性条件,以理解问题为主完成对标准课程知识的全面记忆,在看到一个知识点时能够联想到其它知识内容。
        2.学生探究
    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合理设置问题难度,让学生的思考能够延伸到课下的作业中,减少课堂中的思考行为对教学进度的影响。根据当堂内容的知识点分布和与生活相关的部分,让学生对教材后的小问题进行有时间限制的探究,解答学生探究中发现的几点疑惑,对于学生细读教材能够找到答案的疑惑适当跳过。尊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需求,让学生的探究能围绕课堂的中心主题,不因多个问题的出现忽视知识记忆的重要性。为管理好学生探究的方向问题,教师要适当参与学生们对于问题的讨论,根据学生的认知状态将复杂问题的讲解,进行分步骤、有逻辑的精细讲解,保障学生对基础内容的认知是正确的[2]。注重设置问题呈现时的场景状况,使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解题需要的知识点,以完整和全面的视觉实现对题目的正确解读。
二、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和处理  
案例分析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课堂内容,地理中的案例主要是和题目相关的某图、某材料。看懂地图是学习地理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涉及到方向、出现纬度时要基于地理位置,将题目代入图中进行解题分析。比如将“大气的受热过程”作为本文的重点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得知处理案例时需要注意的几点步骤。


        1.分析时用到的知识点
        明确大气在受热时发生的循环反应,结合生活中出现的大气现象和天气情景,以当地气候变化为中心进行案例设计。为学生补充和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理知识点,使学生基本掌握下雪、化雪等气候现象的原理。以大气循环反应中的热量来源问题,引出“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课堂中心内容,根据图1或教材上的图例进行知识点教学或者分析。比如已知地面存在吸收辐射热量的功能,多余的热量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再次参与到图1循环中。

                       图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将案例问题合理化引入
    通过图1学生能够得知受热过程是基于完整的系统发生,但不确定某一流程是否存在确定性作用,过程中的辐射效果从怎样角度来辨别是正向还是逆向。把考试中的常见考点和学生疑惑结合起来,形成分析此图示模型的课堂案例以及问题集合,让学生的思路不聚焦在某个不理解的知识点上。而是结合教材的整章内容对此案例进行知识补充,先梳理基础问题和解题思路,再重点处理案例问题将相关体系合理化导入,让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和图示重点进行解题[3]。将某一案例作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中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问题思考源头,围绕重点案例不是存在侧重点的知识内容处理问题。
    3.规定课堂教学的问题处理
    问题的处理会涉及到一些假设的场景,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设置提出更好的建议,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思路进行细致的指导。问题的处理不在于发现问题时的处理效率,在于不同阶段学生所能发挥出的个人潜质和所应用的解题套路。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识通常都需要强制性的记忆,问题处理需要记忆的是处理流程和应用方法,不需要对某些知识点甚至是出题方向进行记忆,更考验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记忆完成定量的解题任务。教师规定学生在问题处理方面完成的作业量,在课堂中明确指出学习受热过程要理解和掌握的题目,帮助学生完成正确率较高的解题流程,就能培养学生在问题化教学中必备的技能素质。
        结语:明确教学的开展中不能忽视学生作用和教材内容,依据问题式教学需要控制的课堂环境以及教学流程,把案例应用作为管理学生和转变方式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教学条件下的问题设置、探索和处理方面的实际分析。将怎样培养学生和提升技能作为了教学方式的中心,对转变教学中的教师工作思路做了要求下建议,为地理学科中阶段性的工作流程提供了优化方向。
        参考文献:
        [1]杜淑丹.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乳畜业”课堂教学为例[J]. 地理教育, 2019(8):46-48.
        [2]常乐. 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高考, 2019(5):49-49.
        [3]孙明全[1]. 探讨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热力环流”中的应用[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5):0097-00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