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张新萍
[导读]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有很多学者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给出了具体的界定
        课题的提出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有很多学者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给出了具体的界定。所谓“有效”,简单地说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我们数学教学具有实际的意义,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经常带低年级数学,有一段时间学生的单元检测成绩不理想,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爱有小动作;理解能力差,缺少想象力;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效率低,作业拖拖拉拉,做题慢;做题马虎,总出错。我就反思,到底是我的教学方法不合适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当时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法,但是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于是我就进行了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将“双基”扩充为“四基”,新提出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开展对新课程改革中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低年级学生怎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追求课堂的有效是一线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本研究试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探索有效教学的结构和机制。树立“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形成学生的长期性学习策略,在“四基”中关注“基本活动经验”、在“四能”中关注“提出问题能力”、在“三维目标”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获取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所以从根本上说,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的综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一般需要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并形成能力几个基本阶段,这几个基本阶段常常是时先时后、相互交织灵活出现在教学过程中。
        2、主体性教育,是以人为本,发挥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教育,主体性教育理论主张人本教育,反对物本教育,主张以人培养为主体,反对把人培养成工具。该理论认为,主体性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过程。主体性教育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3、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有效教学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学生采用口头询问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对我校1-3年级数学成绩不及格的45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做好相关记录,进行整理。
        2、个案分析法
        我们用个案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个案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到具有高实效性的教育对策。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12名,对12名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记录,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8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行为习惯在不同时期(如单元检测、期中成绩的比较)、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调控。以揭示课堂教学和学生行为习惯的普遍规律。分析导致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他们的“病根”,以便分析归纳总结转化他们的方法。
        4、行动研究法
        以我镇中心小学为实验学校,开放实验年级课堂教学,组织全镇数学教师,通过观看示范课、会议研讨、座谈交流,引领带动全镇数学教师展开实践层面的“有效教学”探究。
        5、经验总结法
        我们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推介的规律性内容,依照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相关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理性的教学理念,并记录每一阶段研究的情况。
五、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9年2月—2019年3月):调查、分析、准备阶段。
        1、课题组学习人教版数学新课标和《数学教学参考》,网络上有关“有效教学”教学建议等文献资料,明确低年级“有效教学”在课标中的教学要求,对照目前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问题分析论证。
        2、发放教师和学生对于数学“有效教学”两个问卷调查,整理近三年来自己所带数学的教案及课后反思,看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把握研究趋势,积累相关资料,准备申报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19年4月—2020年5月):实践、探索、研究阶段。
        1、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具体研究任务,每人结合“有效教学”的课题要求,共享到全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中,广发吸取教学建议,完善教学设计。
        3、三所实验学校按照实施计划进行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4、定期开展课题阶段研讨,交流做法,同时进行教学设计,案例展评。
        5、参与者每人准备1次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成果展示,并对课题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再次综合分析验证。
        第三阶段(2020年5月—2020年7月):总结、结题、推广阶段
六、课题研究成果
        1、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研究成果展示,形式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教学设计、论文等。
        2、搜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报告。课题负责人最终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3、利用镇内学校研修,送教下乡机会,由课题组6名参与教师,以课堂展示,示范课等形式,向全镇其他学校推广。
        4、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