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贯彻执行素质教育,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此制定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1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1.1教学观念滞后,难以融合先进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出,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快速学到知识,但学到并不等于学会,很多学生一旦到了课后,就会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包办一切”,非常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的心理依赖,学生一旦走出教室、离开教师,便不会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过程与知识发现过程,被动接受与机械重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维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观念,放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单一输出点的身份,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参与者。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主体地位上充分发挥作用。不仅如此,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1.2教学方式较单一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农村学校受到全新改革趋势的影响,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首要任务。因为农村学校对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工作的重视,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例如,现阶段的农村小学教师十分缺乏数学思维,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受到了教师缺乏数学思维的直接影响。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因为并不具备完整的数学思维,所以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同时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往往会忽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其次,教师数学思维的缺失导致学生无法充实自身的数学思维。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因此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而言之,学生数学思维的缺失,致使学习效率逐渐呈现下滑趋势。
2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农村小学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普遍基础薄弱,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教师要通过教育改革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农村中小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1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
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对新课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新课改内容的学习、精神的领会不够透彻,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下显得无所适从,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往往不能灵活运用,只是一味模仿他人的教学模式,并且不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并对其精神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融会贯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2.2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摆脱学生学习中的依赖心理
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孩子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外出打工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年龄差距、思想差异与能力有限,导致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不受家人重视,也不会在学生学习上给予有效帮助和指导,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学生容易产生对教师的强烈依赖。
基于此种状况,农村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及时改变这种现状,想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数学教师合理使用一些教学手段,如:采用讲故事、做小游戏、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多媒体视频或动画演示等方法诱发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而教师应当做的是引导和点拨。教师切忌在课程开始讲解前就直奔主题进行口头讲解,这样做虽然能“节省”教学时间,但往往会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久而久之,这样的课堂就变成了没有思维的课堂。除此,要灵活采用循循善诱策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设定的问题也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尝到成功甜头的同时又可以提升自信心和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更有动力、更有干劲。长此以往,就能摆脱掉传统教学下对于教师的强烈依赖,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于学生。
2.3设置动手操作的情境
皮亚杰认为,学生技能的掌握是需要从感知动作开始的,操作是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师组织情境的时候,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感官来接受相应的信息。这样的情境不仅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解释,也要加上一些图形和文字,这需要有相应的逻辑思维作为一个支持,还要有很多形象思维内容。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表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规则。加入一些操作性的内容,可以让情境中的抽象思维得到突显,从而让概念更加的具体化、深刻化。它不仅仅可以突破学生的思维,也可以突出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教给学生结论,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再乘以二,这样就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长方形的篮球场,问一下学生怎样才可以计算出整个篮球长的周长。学生可能会想到使用绳子,或者其他的方法,教师让学生讨论,然后鼓励学生说出相应的结论。这些操作性的问题,就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方便他们进行记忆,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4注重创建良好的数学生活化环境
生活化环境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一定要让我们的生活化情境具有开放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学式子:1/8+3/8=(),以此为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知识的学习。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虽然能够看懂这个式子,但却找不到解题的技巧和要领。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入这样的情境:“我们有一张饼,被我们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3份,妈妈吃了1份,那么爸爸和妈妈他们一共吃了多少呢?”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我们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化和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快速得出答案,即吃了4/8张饼。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再进行深入,问:“2/6+1/6+3/6等于多少?”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内容的讲解,并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和汇报交流。不难看出,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相关定义和用法。
3结束语
农村小学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限制,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都远远不及城镇小学。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改革机会和条件。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需求,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并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创建最为适宜的教学模式,以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郁丽娜.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6):198.
[2]成千瑛.农村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策略[J].学周刊,2018(3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