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现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伍玲
[导读] 常规的初中物理教学一直都在追赶教学进度,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行为并不积极、主动
        摘要:常规的初中物理教学一直都在追赶教学进度,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行为并不积极、主动,因为一直忙着背诵物理理论。这就使得物理教学脱离了现实,犹如空中楼阁,让学生遥遥相望,却难以真正内化物理知识,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客观来说,初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虽然得到了明显发展,但是依然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可以在充足的现实材料支持下去探究物理知识,却难以凭空理解物理内涵。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积极投身于生活化教学改革活动,解释生活与物理的关联,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内化、迁移物理知识。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据当前现状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始终因循守旧。教师是教学主导者,一味的照本宣科,但大部分学生显然“并不买账”,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意识较差。初中物理知识相对难懂,若要抓住学生眼球,教师则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将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更便于学生接受,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理解物理、爱上物理,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教学最初产生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应该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由学生自主建构,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再现知识的发生场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思维过程。这一理论就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有效思路,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在物理课上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初步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串联起来。
        就如在“动与静”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个人站在河边等人的视频画面,借此提问:“在画面中,哪些事物处于静止状态,哪些事物处于运动状态?”本班学生都有等待的经验,而且这一视频资料十分直观,所以学生可以直接回答:人是静止的,河水是在运动的。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即画面中所有的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并积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解释了这一结论,引入了地球自转、公转等科学理论。借此,学生便会产生认知悬念,而笔者也及时引入了“动与静”一课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了物理研究领域中的运动与静止两个概念,希望初中生可以及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全面解释物理概念。
        二、开发生活资源
        随着新课改所提出的课程资源观被人们广泛认可之后,教材内容便不再是物理学科的唯一依据,初中物理教师有权利自主开发教材之外的物理课程资源,以乡土资源为中心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物理课堂,全面拓展学科内容。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开发生活资源,整合教材信息,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就如在“乐音与噪音”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初中生自主搜集生活中的声音,如乐器的声音、电视机的声音、走路的声音、树叶落下的声音、吃东西的声音、工厂施工的声音等等。为此,初中生可以在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利用手机来录制相应的声音。

在物理课上,笔者就鼓励学生展现了这些音频,借此引导学生学习了乐音、噪音这两个物理概念。接下来,初中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听到噪音、乐音时所产生的不同心理感受,借此整理出噪音的负面影响。由此,学生就可在生活资源的启发下自主探究物理知识。
        三、组织生活体验
        新课改以“综合实践活动”革新了课程结构,希望通过丰富学生的实践行为来优化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进一步内化物理知识的深厚内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改革机遇,积极组织生活化物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完善的物理认识,从而切实丰富学生的问题解决经验,也让物理教育真正回归现实生活。
        就如在“测量电压”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生活化实践任务: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压,分析家庭电路短路的基本原因。为此,初中生就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电器,如电视机、电脑、电饭煲、电动玩具等进行电压测试,根据实验数据合理得出现实结论。如此,初中生就可以积累丰富的动手操作经验,切实内化电压知识。接下来,初中生就要撰写一篇关于电器电压测量实验的物理小论文,详细阐述测量过程与测量结论,由此训练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其中,有不少学生在本轮综合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发明创作的需求,所以笔者鼓励初中生在课后自主进行物理发明。
        四、借用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许多物理知识都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同时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中,会用到各种素材,而许多素材都可选自生活。对此,在应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素材来引导学生学习。如,在“电路”这一知识教习中,为了让学生对电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拿出小电池、小灯泡、小电线,指导学生用电线将小电池、小灯泡串联起来,当电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后,小灯泡会亮起来。此时,教师可以提问:“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这种简易的生活化实验,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实行实验操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组织生活化教学改革可以解决知行脱节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整合物理学习经验,优化学生的实践行为,以便切实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整合生活资源,丰富生活实践,优化生活情境,全面展开生活化教学改革,让物理教育回归生活土壤,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彭雅琴.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2]杨小春.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2):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