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依据心理学的观点,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更倾向于运用形象直观思维,因此,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引进现代电教媒体,学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有时还能动手操作。电教媒体的运用,能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图形的概念,感知图形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兴趣;数学学习;
在数学学科研究的四个领域中,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空间感更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长期以来,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一些学生在解决图形变换类的实际问题时更是难上加难,只要稍微增加一点弯子,学生便茫然不知所措,而且,学生对图形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更多来源于教师的灌输和教材的硬性规定。事实上,很多学生对空间图形的一些知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共性问题,学生缺乏对图形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感知经验,缺乏对图形的直观认识,缺少对图形进行空间想象与空间架构的能力,因而解不出图形类的难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与日俱增,很多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基本上每个学校都配制了教学多媒体设备,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引进现代电教媒体,学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有时还能进行动手操作。这样既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提高学习与活动效率,为空间与图形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模型架构,立体呈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特别是在与图形有关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如果缺少了“生活数学”的素材,学生自然就成了“无米之炊”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如投影、录像、多媒体画面等,通过精心的剪辑,借助数学中的裁剪、平移、拼凑、翻折、贴补等操作方式,将生活中的实物、模型及其空间结构逐步地再现、抽象出来,同时向学生明确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具体方法,使他们对空间图形的观察有的放矢,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图形的特征,形成对图形的完整而又全面的概念,这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判断、总结、归纳等空间思维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涂色的正方体》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面涂色正方体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以及0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分布特点及个数计算方法,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借助学生熟悉的魔方模型,结合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四种涂色小正方体的分布区域及其特征,正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增强,而且对知识的印象很是深刻,课堂教学效率较之以往明显提高。
二、增加课堂容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靠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进行教学。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进行变式训练的时间相对比较少,有时候,教师为了能够增大课堂的训练容量,就不得不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写小黑板,做纸板贴等。当课堂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后,效果就明显不同了。
教师只需要在课前从网上稍作搜集,就可以将大量的与当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储备在电脑(优盘)中,在实际教学时,可以随时根据教学节奏,向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课堂容量会在短时间内剧增,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三、丰富课堂学习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上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光靠听觉所记住的信息是远远低于视觉和触觉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调动起他全身的感官——听、说、看、写,那他将会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只听、只写”的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丰富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反思等学习活动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内驱力,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想学”。
如,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与同底等高圆柱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于是,我在网上找了有关这一方面的实验视频,利用希沃这一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通过让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再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相关材料进行小组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验观察、动手实践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并请小组和班内其他同学补充发言,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处理,不仅学生学得有趣、快乐,而且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能够真正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共同进步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技术的作用的发挥无可厚非。
四、联系数学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特级教师吴正宪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责任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作为数学老师,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数学知识,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人类探索数学奥秘的伟大历程和其中蕴含的创新、挑战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时向学生展示“哥德巴赫猜想”、“斐波拉契数列”、“圆周率”等与之相关的数学家故事和数学信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果,感受人类对真理和完美的坚持不懈的追求。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数学学科及其空间与图形教学这一个方面,它为各学科的教学都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价值,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有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服务,为人类的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2012版
2.《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吴正宪,王彦伟,韩玉娟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