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高丹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高丹
[导读] 摘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身份证:34030219811009XXXX
        摘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施工单位需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基于此,以下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整体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由于混凝土技术应用关系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关键技术的控制,避免混凝土施工不当引发各种质量与安全问题。
        1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的现实意义
        建筑工程所处的市场环境呈现出高层化发展趋势,日益扩大的建设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难度。为此,相关建设者应从实践角度出发,从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混凝土施工入手,通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已找出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这样一来,建筑工程就能以可持续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所提出的安全稳定需求。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麻面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小的麻点、凹坑或者气泡。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于对施工细节的处理不到位。例如,对模板的清理不到位,模板上粘有杂质,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如果没能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或者在混凝土振捣过程的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未完全排除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出现麻面现象。
        2.2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主要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均匀、土质松软以及回填土不密实、浸水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并且,在模板刚度不满足要求、模板支撑间距过大、底部松动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沉陷裂缝,尤其在冬季,土体中含有冻土层,支撑在冻土中的模板在冻土化冻后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通常情况下,沉陷裂缝的主要形式是深进裂缝、贯穿性裂缝,裂缝的走向和沉陷关系比较密切,一般和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大的沉陷裂缝会出现错位,裂缝宽度一般和沉降量呈正比关系。但是,裂缝宽度不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在地基变形稳定后,沉陷裂缝也会不断稳定。
        2.3混凝土蜂窝问题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在其表面弧线疏松情况,形成蜂窝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骨料聚集过程中砂浆没能完全覆盖,在长时间的空气侵蚀下,会在骨料之间形成蜂窝状的孔穴。如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骨料与砂浆之间出现离析,将会导致混凝土蜂窝的出现。而且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破损,或者模板密封不严,发生浆液渗漏,也会导致混凝土蜂窝出现。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3.1混凝土浇筑准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技术应用中的一个关键施工工序,在浇筑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1)结合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成型设备、成型工艺、配筋情况等,确定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在浇筑开始之前,为保障后期浇筑的规范性,必须要对相关施工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等加以科学划分。(2)结合浇筑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后期施工中所需的机械设备,比如振捣棒等。

(3)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等,保证模板、支架、钢筋等的数量与质量等都符合工程要求,方能开始浇筑作业。浇筑开始之前,及时清理模板与钢筋,做好模板缝隙的处理。如果混凝土是地基上的浇筑作业,需提前清理地基的淤泥与杂物,做好排水设施的规划与布置。
        3.2防水施工技术
        复合涂料,作为运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涂层,其不仅要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一致的防水性能,还要对环境危害进行控制,以避免有毒物质散发至空气环境对施工一线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提高防水处理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相关人员应在外墙钢丝网内进行水泥与胶凝物质的填充。然而,此项操作与建筑工程混凝土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不一致,技术人员应从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选用具有降低建筑能耗的材料设备,在保证混凝土结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就能以可持续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推动所处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3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的关键技术
        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一定要注意保持好卸料的高度,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搅拌材料发生分层以及离析等状况,通常情况下卸料的高度不超过2m。在浇筑竖状的混凝土搅拌材料的时候,在实际作业中浇筑的高度应该不超过3m,溜管以及串筒等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下料浇筑的方法。在使用竖状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用混凝土、砂浆以及水泥等将底部填充50~100mm的厚度,用实际浇筑的高度作为依据,可以适当调整混凝土中水和灰的比例,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分配,可以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做出保障。在对混凝土混合物进行振捣的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四周支架、钢条以及模板的各种情况,如果其发生位置移动或者外观变形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调整,只有确定位置正确及外观正常的情况下,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对于在柱子与墙壁之间连接的梁板,在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的下沉产生裂缝,首先应该对柱子以及墙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对梁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对梁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注意始终保持同步浇筑,如果梁板超过1m,则可以对梁板进行单独浇筑,来保障混凝土浇筑后的工程质量。
        3.4水泥灌注施工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施工技术,水泥灌浆技术,具体施工过程中,就是将掺入外加剂的水泥与钢筋结构混合使用,来使钢筋与水泥材料形成一个整体。当水泥粘结力经外加剂显著提升后,就可增强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强度。值得注意的是,水泥灌注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操作,以避免灰尘等杂物对水泥灌注施工效果造成影响。此外,还要通过分层灌注来规避离析现象发生。施工处理技术人员还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场地整体进行观察,以保证注浆厚度与平整度的适用性。对于注浆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现对建筑混凝土结构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找出原因后及时处理。
        结束语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的运用,需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使地基施工技术、防水施工技术以及预制桩施工技术等运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性能与工程建设要求保持一致,进而满足用户对工程建设的基本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杨超.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103-104.
        [2]施恩.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31-32.
        [3]刘瑜.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9,9(06):154-155.
        [4]纪海林.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建材与装饰,2017(34):23-24.
        [5]吴艳梅.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01):277+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