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河北省三河市 065200;2.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三河市 065200
摘要:本文通过张家口地区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水泥-水玻璃注浆地基加固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对阻止和降低附加下沉进行了研究和尝试,提出了阻止和减小附加下沉的具体方法及基础加固施工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地基加固双液注浆(水泥水玻璃)附加下沉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自然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局限性,再加上自然环境,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基础工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质量事故,需要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可行的加固方案,以提高地基的抗变形性能和承载力,满足设计和使用的要求。灌浆施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方便,快速有效,造价低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加固和既有建筑物(构筑物)加固,危房纠偏,基坑支护,滑坡整治,隧道软土,回填土,大坝断层加固等地基处理工程之中。
二、双液注浆技术加固地基土机理探讨
双液注浆技术是通过灌浆泵,灌浆管和灌浆嘴,在一定压力下将事先配置好的浆液(化学或物理)灌到所要加固的地基或预定位置,是浆液在土层中直接发生一系列化学或物理变化,固结土体,提高土体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双液注浆方法和浆液配制方法有多种多样,应根据施工具体条件确定,浆液有单管灌入也有双管灌入。目前处理加固回填土质量事故多采用水泥浆为剂,也有采用以水泥同水玻璃悬浊液为主剂的。水泥浆液配加减水剂、早强剂等多种或单一种外加剂,性能比较稳定,造价低,材料容易取得。对地下水无污染,施工简单,被广泛采用。水泥同水玻璃悬浊济法,是分别用泵以相同压力相同流量从注浆管端部的Y型管的两个管口灌入,经混合后注入地基。
水玻璃模数一般选择2.5-3.3之间,使用时应用水稀释至13-15Be之间,太稀时,凝固时间短,产生附加沉降;太浓时,材料消耗大,可灌性差,结石强度低。
回填土一般采用粉土、粉粘土和粘土,分层夯实质量各异,随机性很大,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物理力学性质明显不同,层面于层内相比,浆液容易从层面注入。
双液注浆施工时,垂直地层层理的压力最小,土体不容易被劈裂,平行地层层理的压力最大,借助较高的灌浆压力,浆液能克服地层的初始压力和抗拉强度,使土体沿应力弱的软弱面产生“液压开裂”,破坏土体原有结构。因层与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浆液对周围土层的连续扰动和压缩,使土体排气脱水,土粒移动,重新排列,并产生向上传递的辐射应力,正确诱导这股地应力,使其基础反弹,下沉部位回升,纠正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三、双液注浆技术在既有建筑地基加固工程的应用实例
张家口市某小区住宅楼地基加固工程
1、工程概况
张家口市某家属楼位于张家口市内,座北朝南,砖混结构,砼带形基础,地上六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6685.57m2。该楼与2004年9月10日开工,2005年底主体及部分装修工程完工,2007年12月供电,2008年5月接通自来水,完成地热泵供暖系统调试运行,2008年6月18日正式竣工验收。2008年8月分发钥匙并陆续有业主入住,2008年12月初墙体出现裂缝,经观测,裂缝仍呈持续发展事态。
2、场地地基情况
根据勘探点揭露,地基土分布埋藏情况与原详勘报告基本一致,只在厚度上略有差异。地基土构成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厚度变化在1.2-2.6之间;
第②层:素填土(三七灰土),厚度变化在1.1-1.6之间;
第③层:黄土状粉土(原报告为第②层);
第③-1层:角砾(原报告为②-1层),与原报告相比厚度在东南角变薄,且ZK3、ZK6孔地段具湿陷性,其余与原报告相近。
根据原报告,地下水位埋深在20.00m以下,但通过本次勘察,因各种原因地基土浸水,在ZK2孔处6.30m见水。ZK5孔处1.00m见水。
根据室内试验资料,三七灰土含水量平均值为22.40%,饱和度为88.60%,压缩模量平均值为8.15mpa,工程特性明显降低;黄土状粉土(原报告名为粉土)物理力学性质有较大改变,与鉴定报告中所提数值相近,其中二单元以西含水量在22.80-33.90%间,平均值约26.00%,液性指数达到0.34-1.10,呈软塑-流塑状,二单元以东虽有变化,但变化较小。三七灰土、黄土状粉土和角砾均因含水量剧增,承载力有明显降低。
3、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对本次勘察资料的分析研究,我们对该住宅楼产生地基变形、墙体裂缝的原因归纳如下:
1)地基土因含水量增高,使地基土强度降低,变形加大,且地基土均匀性较差,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墙体开裂。
2)勘察孔揭露到自由水体,地基土中出现自由水体,使地基土强度进一步降低,必将加剧地基土的沉降变形,墙体裂缝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3)该小区供热采用地热空调井,小区内分布大量抽水井和回灌井,部分回灌井水渗入地基内,局部地基土含水量增高,造成地基土承载力降低,产生不均匀沉降;
从上述三点可看出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的主要原因,竣工使用期间地基变形一直处于量变过程,未达到造成结构体破坏所需能量,突然发生墙体开裂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4、基础加固方案设计
根据本建筑场地地基土构成、分布及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经反复论证,决定采用双液注浆法(即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其加固机理和技术方案如下:
(一)、加固机理:
针对本场地存在3:7质量的灰土层、角砾层和湿陷性土层的特性,设计采用水泥-硅酸钠(水玻璃)作为注浆材料,分段注浆的注浆方法。其注浆加固机理为:在压力作用下,将水泥-水玻璃浆液压入或挤入地基土的裂隙和空隙中,一方面排除土层部分空隙中的水分,另一方面将土层中空隙进行有效的充填,从而达到胶结固化和充填挤密地基土的作用;硅酸钠(水玻璃)浆液注入土层后,促使土的颗粒表面相互溶合胶结,并在土中钙、镁离子的化学反应作用下,使这种胶结得以固化,从而增强土的结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消除土的湿陷性;水泥—水玻璃浆液相互作用,大大缩短初凝时间;钻孔内加入生石灰,利用石灰吸水性强的特点,吸食地基土中部分水分,减少土体中水分含量,最大限度减小其加固过程中原建筑物的附加沉降。
(二)、加固方案
1)加固目的
①填充地基土孔隙,提高地基土密实度,增强地基土强度,降低其压缩变形;
②提高地基土防渗能力,增强地基土水稳性;
③调节整个场地地基土均匀性。
④加入生石灰减少地基土中的水分。
2)加固方法:
根据地基土构成特征,并考虑缩短浆液凝固时间,最大限度减小其加固施工过程中附加沉降。因此,本次加固选用水泥硅化法,即压力灌注水泥—水玻璃浆液。
3)加固范围:
平面上加固范围为1-3单元(包括室内室外)所有承重墙下地基。
4)加固段厚度:
加固段厚度为灰土垫层、存留湿陷性黄土层、局部夹角砾层,基底垂直向下在约6.00m。
5)成孔深度:
从地下室内或室外起算至湿陷性黄土层底界,约8.50-10.00m故从室内地面算起成孔深度为8.5米,室外孔成孔深度为10.0m。(以一楼室内地面为正负零推算深度)。
6)注浆孔布置:
①注浆孔间距: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规定,注浆孔间距宜取0.80-1.20m,本工程取1.20m,局部1.0m。
②注浆孔平面分布: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规定,注浆孔沿基础内外两侧布置,每侧不宜少于2排,考虑到本建筑物室内空间狭小,因此,本工程室内按单排孔布置,局部加密斜孔;室外按双排孔布置,排距0.5m,注浆孔间距1-2单元1.2m,3单元1.0m,外排孔为斜孔,注浆孔平面呈三角形布置。
7)浆液的选择:
(1)水玻璃浆液:
①硅酸纳原液,Be=40Be;硅酸钠溶液的模数2.5-3.3;硅酸钠溶液的杂质含量小于2%。
②配制后硅酸钠溶液相对密度1.2;
(2)水泥浆液:
①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
②水泥浆液按灰水质量比1∶0.8配制。
③浆液比重控制在1.6t/m3。
(3)水泥—水玻璃浆液
水泥浆液、水玻璃浆液体积比为1∶1。
8)压力选择:
注浆压力控制在0.20MPa—0.40MPa。
(三)、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
施工工艺流程:按设计点位布孔→成孔→安装注浆管→注浆前封孔→浆液制备→注浆→注浆停止→注浆后封孔。
1)布孔:定位放线,注浆布孔图,对注浆孔进行编号。根据结构实体尺寸,可适当调整孔位,以避开障碍物。
2)成孔:
按设计点位放孔,钻机就位。因被加固土体为湿陷性土,故采用干作业成孔。选用KQL—100D风动潜孔钻机。
3)安装注浆管
成孔后,下入注浆管,注浆管下部0.15m为花孔,注浆管顶部高出地表0.40—0.80m。
4)注浆前封孔:
下入注浆管后,在管壁先填入生石灰至基底,注入高浓度水泥-水玻璃浆液至孔口,待1-2分钟凝固后,即可注浆。
5)制备浆液:
根据灌注所需浓度制备浆液,并搅拌均匀。
6)注浆:
注浆分两次间歇进行,每次注入设计灌注量的50%,并边注边拔注浆管。当注浆量达50%、注浆管拔至中间部位时,停止第一次注浆,间隔2-3分钟后进行第二次注浆。
浆液制备搅拌均匀后,同时将两种浆液同步注入孔内。施工时,注意观察地面变化情况,注意地面管道周围及地下井口的变化情况,对钻孔冒浆、串浆者处理后再注,发现地面起鼓或开裂以及管道周围、地下井口冒浆时停注。
7)注浆停止条件:1)达到设计最高压力值时;2)注浆量达到设计量;3)串浆过远或冒浆及地面隆起时停止注浆。
8)注浆后封孔:
注浆结束后,起拔注浆管,用0.80∶1水泥浆灌入起拔注浆管后留存孔眼至地表。
施工顺序:
施工注浆采用隔孔注浆方法,严禁连片连块施工注浆。成孔采用先外排孔后内排孔,先室外孔后室内孔,南北穿插进行,且间隔跳打的方法成孔,以控制注浆时对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
5、沉降观测
正式加固前,间隔7天,由甲乙双方及监理共同监督,甲方委托第三方(张家口市质量检测中心)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被加固建筑物定期进行沉降和变形观测,作为加固过程中指导施工和调整施工方案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加固完工后建筑物是否沉降和变形的参考依据。
注浆前设置沉降观测点8个(南北各4个),注浆过程中控制注浆速度并随时进行观测,注浆期间每日进行沉降观测1次,一旦出现沉降过大或出现不均匀沉降,应立即停止注浆并进行相应处理。
6、施工试验
施工前应按加固方案在场地内进行试验。试验应选择在该住宅楼南北两侧各两处,具代表性的点进行。按方案中浆液配置、注浆压力、注浆量进行。试验7天后,对加固土体进行开挖或取芯,观测检验加固充填情况、胶结程度,如符合设计要求,则按设计正式施工。否则,依据试验结果对初步设计方案对设计参数进行合理调整,确定后按新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7、质量检验
注浆检验时间应在注浆结束28天后进行。可选用标准贯入、轻型动力触探等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点应布置在下列部位:①有代表性的孔位;②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的部位;③地基情况复杂,可能对注浆质量产生影响的部位。注浆检验点数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取3个检查孔。检查孔应进行全孔取芯,并进行地质编录、照相,岩心应妥善保管。应对检查孔全部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编制钻孔柱状图,以反映注浆后的工程地质改变情况。检查孔工作完成后,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下列处理:
1)凡质量不合格部分,除进行检查孔补注外,还应具体分析所在部位情况,必要时进行补浆处理。
2)检查孔检查合格后,应进行封孔处理。
8、施工中异常情况处理及注意事项
(1)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当注浆压力突然升高时,应先分析管路是否堵塞,并停止注浆。若确定为管路堵塞,则先疏通注浆管,确实无法疏通时,则需要换管;若不是管路堵塞,则关掉水玻璃浆液,待泵压正常时,再进行注浆。施工过程中,浆液从其他孔位外溢,这种现象叫窜浆,而且经常发生,当发生窜浆时应停止注浆2-5分钟,待浆液初凝后继续注浆,达到设计压力或注浆量后,终止注浆。
(2)地下管沟的保护
注浆加固施工时,应事先调查清楚地下管线位置及深度。注浆施工时首先在探明的管沟外侧灌注一道水泥土防护帷幕,然后,以背离地下管沟的施工流水方向实施加固浆液压灌。
当发现此项注浆施工对地坪面或地下管沟产生破坏性影响时,应立即停止压注施工。但可以暂不拆除或封堵注浆管孔,停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在原孔实施灌注。如若浆液还可下注,则表明回填层中尚有空隙未曾封密。只是在再次灌注时,仍然需要严密注意环境保护及保护对象的性态反应。总之做好环境保护,及时监测,对地面的上抬观测值宜控制在10mm左右。
四、结语
该住宅楼采用双液注浆地基加固后至今使用近十年,通过对甲方回访,该楼未出现质量问题,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此项工程的实践,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成果和经验:
1、合理的设计方案,正确的施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压力注浆时给建筑物本身带来的新的附加沉降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未见已有裂缝有扩大的现象。
2、在该工程项目中,采用双液注浆法,取得良好的地基加固效果,具体表现在:
(1)在后期施工的钻孔中,3∶7(质量比)灰土垫层顶底板处,全部发现有3-15mm的水泥层,并在层间发现有3-5条细薄层状水泥脉。
(2)场地角砾层中,大部分钻孔发现10-100mm直径的团状水泥胶结体和少量的细薄层水泥脉。
(3)在黄土状粉土的中下部,可见水泥脉完全充填在原垂直裂隙中。
(4)施工结束28天后,通过3个验证孔的标准贯入试验及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土密实度明显得到提高,达到加固预期效果。
(5)该地基加固竣工使用近十年,经沉降观测,地基变形稳定,无沉降,证明该方法的应用是成功的,值得推广。
3、此项工程的圆满完成,解决了委托方的难题,消除了隐患,节省了翻建基金,同时也为我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国熙主编《地基处理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
[4]闫明礼主编《地基处理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陈希哲主编《土力学地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