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 266033
摘要: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无论在形态上,亦或在性能上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因此,高校需要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作为当前图书馆发展中的重点。高校承担着教育与科研的双重任务,而学科建设则是履行教育、科研双重任务的重点内容。高校在智慧图书馆的创建中要围绕学科建设开展,将学科服务作为智慧图书馆创建的主要目标,从资源整合等角度采取好有效的措施。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基于学科服务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创建的策略。
关键词:学科服务;高校;智慧图书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相比于传统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了众多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智能座位预订等更多的资源和个性化的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能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助于高校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与特征
1.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信息技术不断结合的产物,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自助借还、智能预约选座、智能推荐等服务,读者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在智慧图书馆进行查找资料和阅读。
1.2、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1)智慧图书馆具有先进性的特征。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上,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从而实现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智慧图书馆集先进的信息技术于一体。(2)智慧图书馆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登陆智慧图书馆,进行资料查询和图书阅读。(3)智慧图书馆具有系统性的特征。智慧图书馆是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各种高新技术的元素进行不断融合,组成了智能化的系统平台,该平台可以对智慧图书馆的整体进行智能化的控制。(4)智慧图书馆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智慧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例如自动调温系统可以智能感知和自动调节图书馆的温度和湿度,使图书馆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2、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智慧服务设施不到位
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设施不到位,智慧图书馆的虚拟空间有限,智能化设备不足。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器容量和速度影响了读者的使用体验,有待提高。智能化设备作为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能够提供自助借款服务、预约选座服务、智能化检索服务,而大多图书馆欠缺智能书架、自动分拣图书的智能设备,智能机器人和 3D 打印服务基本空白,智能化服务设施缺乏。
2.2、智慧服务内容单一
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存在智慧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我国高校的智慧图书馆基本能够提供智能化设备的自助服务,例如智能打印、自助检索等服务,而在深度服务方面较为欠缺。大部分高校的智慧图书馆能够提供文献传递的智慧服务,半数以上的高校智慧图书馆能够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约半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能够提供馆际互借服务,但只有两成的高校智慧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融合还不充分,难以利用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基于学科服务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创建的策略
3.1、整合信息资源
图书馆是高校文献资源的存储地,文献资源则是图书馆最为宝贵的财富。因此,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创建中,以文献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整合就成为最为基本的工作。高校要做好各类信息资源的智慧化处理工作,将数量丰富且在持续增长的文献资源加工成可单独识别的个体,并借助智能芯片来实施反馈个体资源的信息。
精细化是信息资源整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智慧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作用的客观需要。高校需要突破以往以“库”为单位的粗放式的文献陈列模式,以“篇”为单位对各类文献资源进行整理归类,借助多样化的资源组织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次乃至不同类型的学科服务需求。
3.2、优化平台结构
高校智慧图书馆本质上一个信息平台,平台结构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因此,在基于学科服务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创建中,必须将平台结构的优化作为重点内容。其中功能模块的设计是平台结构优化的重点。从国内一流高校如南京大学等的建设经验来看,智慧图书馆的功能模块要包含学科门户、参考资源、学术交流、个性服务、信息素养培训以及后台管理等内容。
3.3、加强挖掘力度
智慧图书馆的资源本身是不会服务学科发展的,需要经由使用者的发掘与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图书馆创建的价值,而资源的发掘力度则是影响资源价值的主要因素。对学科服务而言,资源发掘可以从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以及服务学科建设三个角度开展。服务教学以课程图书馆的建设为中心,涵盖课程指定教材、资料讲义、相关论文、拓展文献等内容,服务科研以研究专题图书馆为中心,借助主题词分类将特定科研项目的文献资源整合起来,至于学科建设,则以虚拟专业分馆为内容。当前,高校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日益密切,一方面从社会中获取了大量有助于高校发展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强化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力量。
3.4、打造“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打造多层次、协同化、智能化的学科服务空间,使之成为满足师生需求的多角色互动开放式学科服务空间,为全体师生人员营造开放、动态的学术研究环境和空间,利用相关子系统模块进行学科服务,如:用户行为预测系统、服务营销输出系统、信息自动查询系统等,从线上、线下不同维度向师生提供学科一体化服务。
3.5、提高智慧服务资源的共享度
各高校在建立智慧图书馆时要加强交流,建立智慧图书馆基础设施的统一标准,将全国高校的智慧图书馆作为一个系统,使各高校能够进行资源的共享。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系统的建设,不仅能够高效节约建设成本,还能扩展智慧图书馆的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智慧图书馆系统的建设,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作为保障,需要明确统一的建设标准,联结各高校的智慧图书馆,使各高校的智慧图书馆实现资源的共享。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图书馆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冲击,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建设不断融合,形成了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服务。为了促进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就要不断优化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设施,丰富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高智慧馆员的素质,提高智慧服务资源的共享程度。
参考文献:
[1]黄丽芳.基于移动应用平台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J/OL].图书馆,2020(03):37-42.
[2]李玉海,金喆,李佳会,李珏.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五大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02):17-26.
[3]王晓慧.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与问题——基于CNKI文献计量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02):7-12.
[4]李楠.“双一流”视阈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思考[J].兰台世界,2020(03):101-104.
[5]林凌.试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20(05):1.
[6]王宏洁.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J].管理观察,2019(3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