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规划与建筑设计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张立军
[导读] 摘要:规划与建筑设计是横观整体与局部,微观概念与实施。
        身份证号:34012319880608XXXX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规划与建筑设计是横观整体与局部,微观概念与实施。结合人类文明进步和时代的产物,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引领与反应当前工程匠人智慧与文明,阐述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是本文重点。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建筑设计的品质。
        关键词:规划;建筑;设计
        规划与建筑设计是横观整体与局部,微观概念与实施。结合人类文明进步和时代的产物,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引领与反应当前工程匠人智慧与文明,阐述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是本文重点。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建筑设计的品质。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时代的进步与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规划与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横观整体与局部,微观概念与实施,结合人类文明进步和时代造就的产物,劳动技术成果的体现。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引领与反应当前人们工程技术。阐述规划与建筑设计间关系是本文重点。
        一、规划用地或道路红线界定建筑控制线范围
        依据《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多(低)层建筑退让用地南北边界的距离按下列要求:1)满足相邻现状建筑和已批准的规划建筑规定的日照间距;2)南北向或南偏东(西)15度至45度(含45度)布置的多(低)层建筑退让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a.退让北界距离不小于该建筑与边界北侧多(低)层建筑规定间距的三分之二,且≥8(3)米。b.退让南界距离不小于该建筑与边界南侧多(低)层建筑规定间距的三分之一,且≥4(2)米;东西向布置的多(低)层建筑退让距离,按下列要求确定:a.退让北界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0.5倍,且≥6(3)米,居住建筑应≥8(3)米。b.退让南界距离≥建筑高度的0.25倍,应≥3(1.5)米,居住建筑应≥4(2)米。
        二、规划、建筑与社会关系
        规划指对项目进行较具体的规划或总体设计,宜综合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俗、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因素,完善方案,提出规划预期、愿景及发展方式、方向、控制指标等相关理念。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和乡(村)规划五个层次;类型大致有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发展理论研究等等一系列大小范围、不同内容(专项规划)的规划设计。
        在中国,由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两种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脑承担。他们根据建筑物的主人使用要求,按师徒相传的成规,加上自己一定的创造性,营造建筑并积累了建筑文化。在近代,建筑设计和施工分离,各自成为专门学科。这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萌芽,到产业革命时期才逐渐成熟;在中国则是清代后期在外来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依靠师徒相传、经验积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客观现实;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时期内竣工使用,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古代城乡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她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她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城乡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建筑设计依据规划通过后方可开展。各专业图纸经审图及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规划设计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项目是否满足实际需要。建筑设计是运用工程技术结合规范与现行设计标准,满足功能使用为导向,开展规划设想。


        三、当代城镇规划特点
        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当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构建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完善、运行协调的城镇体系。围绕未来城镇化战略布局,国家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输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发挥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未来引导和约束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的总体方案,将成为地方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新途径,对规范空间开发行为有着深远和实质性的影响。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的“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规划一定程度上导向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新型城镇体系的规划,中心城市的作用要突出,明确职能类型,各城市发展都应各具特点,相辅相成。城镇体系的规划要着眼于整个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大、中、小城镇结构要合理配置,适当增加中等城市的数量、构建城镇联系的桥梁,着重提升城镇质量,增强城镇功能;控制超、特大城市的数量,增强其区域中心的作用,城镇体系的构建要以基建设施为支撑,特别是以交通和通讯设施为支撑。
        四、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基础先行
        1、科学规划
        决定城镇发展方向、规模等。坚持统一布置规划,统筹编制,指导城镇化建设,完善规划体系,科学编制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建立工农结合、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统一完善的规划,实现等规划层次在市域范围全覆盖。提升规划编制水平。
        2、高标准建设
        加快城镇化的基础。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县城、择优发展重点镇,着力提升市域城镇建设整体水平。拓展中心城区空间。统筹协调,各有侧重,错位发展,促进一体化发展。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发展。
        3、基础先行
        提高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承载力,不断优化路网结构。规划布置的路网结构决定城市形态布局,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导向,合理设计区域路网,拉开城镇框架,优化城镇布局。
        坚持区域统筹、共建共享,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向城乡结合部、重点镇转移,强化小城镇的纽带作用,促进农业、农村资源向工业和城镇转移,把乡村建设成城市的生态区,逐步消除城市与农村的界限,有效缩小城乡差别等。
        五、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4项城市规划对建筑界定,4.1.1基地内建筑使用性质应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4.1.2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红线道路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3000㎡,基地内道路宽度≥4m,基地内建筑面积>3000㎡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镇道路相连接,基地的道路宽度≥7m,若有二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宽度4m。
        建筑设计在规划经历修建性和详细性规划设计经相关部门认可后,展开工程技术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进而开展招标,施工,验收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活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引导工程技术顺利展开。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总图设计,规划布置及总图设计必须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及防火设计要求,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相关标准且有思想,有精神内涵的规划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人们认可与接受。
        此致搁笔,科学规划设计,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愿规划与建筑设计完美结合思想能贯穿整个工程设计活动,工程更完美的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合肥市规划局2013-7-1发布.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12-24发布.
        [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10-01发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