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线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陈成1 徐国正2
[导读] 摘要:在目前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轴线的规划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手段,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国内的许多城市在轴线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往往是为了轴线而轴线,缺乏对轴线规划的理性分析,而对于一个城市已经存在的轴线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品质也缺乏足够的人士,带来了诸如选址不当、尺度失调、形式呆板等问题。
        1淮安市淮阴区城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2  江苏美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在目前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轴线的规划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手段,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国内的许多城市在轴线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往往是为了轴线而轴线,缺乏对轴线规划的理性分析,而对于一个城市已经存在的轴线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品质也缺乏足够的人士,带来了诸如选址不当、尺度失调、形式呆板等问题。
        关键词:轴线;中国;古代城市
        1 轴线的定义与类型
        轴线的一般意义是指一条真是的或想象中的直线,它穿过一个系统使各个部分有序排列。它的意义就使规划找到了一定的依据,使我们可以更加有序的驾驭各种元素,使其在图案化的规划层次阶段更让人感觉有一个明确的主题[1]。对于真实而言,我们可以将建筑等形式体置于轴线之上,它对轴线是一种占领的关系,人们对它的感受只能通过穿越来体验,而虚礼的轴线在视线上往往是穿透的,人们可以在它的某一个焦点或端点来静止体验。不论是哪一种,它在人们的心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文化层次来说,一个城市的性格都可以和一条轴线的精神紧密结合,让人们在精神上有一个主导的概念,之所以我们更关心它,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历史继承点,我们无法轻易的抛弃它,而这一种精神可以放大到更高的层次。
        轴是一种均衡的线性基准。由此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轴的一些基本特征:作为一种基准,轴具有生长性、统一性特征;现性的限定则赋予轴以连续性、开放性特征;而均衡则更为明确地表明轴的均衡特征,常用于动态发展轴的研究;连续性、统一性、均衡性特征则体现了轴的静态特征。
        在线性的透视中,物体按照它们在视觉上所看到的方式被描绘到平面上,而不用指征它们真正的形体和关系。一种直向的规划体系在城市中蔓延,它成为经典城市的骨架结构,控制着我们的思维,如此恢宏的效果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线性的美学给人的直观感觉简单而有力,我们可以轻易地在城市中感觉到它的存在。人们的生活路线和轴线空间紧密联系,无论是城市的轴线,还是街坊里的轴线,不论是它的长短,还是大小,让我们总算有了可以依据的重心,可以遵循的轨迹。
        由于生成的背景及各自发展的历程,每个城市的文脉构成都是具有其特殊的品格。无论是政治、经济、宗教、民俗、历史、地理,都有可能成为人们记忆的符号和城市的特质。这种在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因素的积淀所客观形成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标志着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对于“图式化”规划概念来说,文明创造的精神图式最简单而有力的就是将一条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延续的虚拟的时间线物化为一条空间线,无论它代表的是什么,总可以让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更加地清晰一些。
        当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历史价值观的多元并存,所谓“后现代”,表现出借鉴历史传统,强调城市文脉,注重装饰等种种“复古”特征[2]。他们把寻找后工业时代人们失落的情感,重新恢复时间的流逝和历史性主题。在强调多元的同时又再一次把我们记忆中最主要的部分加以强调,这所谓的“文脉”就如此轻而易举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拼贴”即是创造,“现有的”就是“传统”。故无所谓“本国的”还是“外国的”, “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只要合用,即可照搬,变现出“等价并列”的审美价值取向。这种他们将东方阴阳的哲理,西方文化的精华,迷斯式的精雕细琢,苏联构成主义的手段……,都视作可混杂和拼贴的材料,从而使作品出现无文化特征的“拼贴文化”情调。所以我们有了规划的理由,我们可以大胆的做下去,只要还有轴线的驾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可见我们的雄心勃勃,动辄几公里的轴线当然是无所谓的了。
        在形形色色的轴的现象中,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隐性轴,一种是显性轴。隐性轴的概念是指那些并非客观存在的,而是潜藏在人们意念与心理中的轴。它是与显性轴相对应的概念,后者指那些客观存在的、有形的轴的形象。显性轴又可分为实轴和虚轴两大类。中国城市传统轴线采取的是建筑坐落在轴线中央的实轴,而西方大多数城市轴线采用的是开放空间作为枢纽并联轴线两旁建筑的组织方式的虚轴形式。这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显著差异导致的。
        另外,还有单轴和多轴的区别。

一座城市的轴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轴线的位置、规模、功能和空间组织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轴线已经成为城市的一条生命轨迹,是城市的文化载体。
        2 轴线的生成
        从一点到另一点,我们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我们逐渐认识到轴线的精神价值,例如,我们每天上班走过的路线,我们日复一日地走,这路线仿佛就成为我们生活的轴线,我们按照一定的次序来安排我们的节奏,我们体验着它的存在。而城市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记忆自己的历程,将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一个记录。
        当人们认识到了轴线的力量后,它逐渐被权利化,甚至神圣化,而这些正是现阶段某些人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它不仅控制这城市,也控制着我们的思想。我们无法摆脱精神上形成已久的概念,我们会为它恐惧,为它兴奋,甚至在美学上它已经控制了我们的思维。
        人类文化的原初阶段,对于环境自身的外在空间的认识与理性处于一种混沌与朦胧的状态。在一个相当长的日期内,原始人不清楚自己的所在,不理解何以所载,何以所复,没有空间方位的概念,没有上下左右的区分,人们赖以栖身的巢穴或岩洞,也只是一个直觉的存在。原始人对外在空间的最早感觉,是从对外在自然现象的观察与理解中获得的[3]。首先给予原始人最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太阳的朝起夕落。广泛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中的太阳崇拜,蕴含了人类对于外在空间感觉的最初冲动,而这种冲动则形成了人们对于轴线最初的认识。
        3 北京轴线的发展
        我们在历史面前是无力的,但也可以有所作为。我们可以看一下北京轴线的发展。背景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处于通向东北平原的要冲地带。战国时,这里已经形成城市,辽代在此建都。金时依辽城向东、向南建造了金中都。元灭金后,至元世祖忽必烈时,以中都东北郊琼岛一带水面(今北海)为核心,建造新的宫殿,随后又建成了“大都”城。并靠近海子建立皇城,漕运非常方便。元大都是以宫殿、皇城为中心布置的。因为地势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于方形,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元大都都是自唐长安以后,平地起家新建的最大都城,它继承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伟壮观的城市之一。
        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不像以前有些朝代舍弃前朝旧城,另建新城。明北进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传统。真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前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沿轴线布置了城阙、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型体不同的广场,辅以两边的殿堂,更加强调了宫殿庄严气氛,显示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
        明朝灭亡之后,清朝仍建都北京,城市布局无变化。北京城市人口在明末已近百万,清代继续增加,超过100万。明清北京城,近于完整的保存到现代,是我国人民在城市规划建筑方面的杰出创造,是我国古代城市优秀传统的集大成,也是中华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之下,北京的历史精神有一次让我们兴奋起来,我们又有机会来延续这条轴线了。2002年11月,北京市政府还专门对中轴线规划进行了国际招标,内容涉及总体概念规划,局部的城市设计,总体的景观规划,使得这条轴线继续向北延伸至新的奥林匹克公园。
        4 结语
        轴线作为一个空间的集合,它所涉及到的元素种类繁多,我们应该将积极的方面加以强化,让它在规划当中发挥有效的作用。第一,轴线对空间的控制应该体现在有限的引导,而不是强制的命令。因为,只要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功用,它就会被人所接受;第二,轴线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应该更注重它的参与性,而不仅仅是景观上的需要,超尺度的轴线要慎重使用,否则会流于形式,让人厌烦。同时对城市的空间也造成一定的破坏;第三,轴线本身的设计也可导入更多的方法,应该更多的强调它对一定区域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在很窄的一个范围内;第四,轴线的历史延续性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有价值的轴线空间,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将它导入规划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建筑学报[J].2003.5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董珂.谈中西方首都城市轴线发展背景.城市规划[J].200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